下行子帧边界的调整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976850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0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行子帧边界的调整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对中继站的下行接入链路定时进行配置;中继站根据配置的下行接入链路定时,调整下行子帧边界。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避免中继站下行接收端和发射端发生自干扰,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不改变下行回程子帧结构,可以保证系统性能和用户感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下行子帧边界的调整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中继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注意,被视为B3G/4G的关键技术。由于未来无线通信或蜂窝系统要求增加覆盖范围,支持更高速率传输,这对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系统建造和维护的费用问题更加突出。随着传输速率及通信距离的增加,电池的耗能问题也变得突出,而且未来的无线通信将会采用更高频率,由此造成的路径损耗衰减更加严重。通过中继技术,可以将传统的单跳链路分成多个多跳链路,由于距离缩短,这将极大地减小路径损耗,有助于提高传输质量,扩大通信范围,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快速更优质的服务。 图I是根据相关技术的中继网络结构的示意图,如图I所示,在中继网络中,中继站参与服务的用户与中继站间的链路被称为接入链路(Access Link),中继站与基站间的链路被称为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基站参与服务的用户和基站之间的链路被称为直传链路(DirectLink)。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子帧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简称为LTE)及其后续演进通信系统中,I个下行子帧或者上行子帧的标准时间长度为Tsubframe = 30720 Ts = lms,每个子帧包含2个slot,每个slot的时间长度Tslot = 15360 Ts = 0. 5mso若在子巾贞中采用普通循环前缀(Normal cyclic prefix,其中cyclicprefix简称CP),则I个下行或者上行slot中包含7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为 0FDM)符号或者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 SC-FDMA)符号,即从符号 0 直到符号6。将CP长度计算在内,符号0的长度为2208 *TS,其他符号的长度为2192 -Ts ;若在子中贞中采用扩展CP (Extended cyclic pref ix),则I个slot包含6个符号,将CP长度计算在内,每个符号的长度为2560 Ts。其中,Ts表不一个时间单兀的长度,Ts = ^n79n _ 本30720毫秒。专利技术描述中,OFDM符号或者SC-FDMA符号,可以简称为符号,在子巾贞中,符号标识从0开始。以下讨论若无说明,均假设为普通CP配置。对于带内中继(In-band relaying),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工作在相同的频谱上。一般情况下,为了避免中继站自身的接收端与发射端之间产生干扰,对于带内中继,规定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上不能同时进行下行或者上行的传输,而必须在时间上错开。因此,目前将用于中继站传输的子帧分为回程子帧和接入子帧,中继站的回程链路下行和上行传输分别在下行和上行回程子帧上进行,而下行和上行接入子帧则专门分别用于接入链路下行和上行传输。并且,对于下行回程子帧,中继站需要在该子帧前I或2个OFDM符号上进行接入链路的下行发射,即通过下行接入链路向用户进行下行发射,并且在剩余可用资源上进行回程链路的下行接收,即通过下行回程链路接收来自基站的下行传输。以下描述若无特殊说明,所述中继站下行子帧均指下行接入子帧。并且,中继站在下行中继子帧上进行下行发射与下行接收之间,还需要一定时间长度的保护间隔用于射频转换,而该下行发射到下行接收或者下行接收到下行发射的转换过程很难在CP内完成,同时为了保证对LTE用户的兼容,目前规定将保护间隔设置在下行回程子帧中,牺牲下行回程子帧中的一部分时隙资源来避免出现中继站自身的下行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产生干扰。由于传输资源的最小时间单位是符号,因此即使保护间隔所占用的时隙资源不足一个符号长度,这个被占用的符号也无法被用于正常传输,另外在下行回程子帧中既存在中继站下行发射到下行接收的切换,又存在下行接收到下行发射的切换,因此需要两段独立的保护间隔,这对中继站下行定时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目前,中继站下行定时分为两种定时状态,分别为同步状态和非同步状态。 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同步状态下行回程子帧结构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如果中继站接入链路下行传输的定时与基站下行传输的定时对齐,则称该中继站处于同步状态,否则处于非同步状态。并且,对于同步状态的中继站,下行回程子帧的第一个slot中,下行回程传输的起点配置为符号I或者2或者3,终点配置为符号6,在第二个slot中,下行回程传输的起点配置为符号0,终点配置为符号5。图4是根据相关技术的非同步状态下行回程子帧结构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对于非同步状态中继站,下行回程子帧的第一个slot中,下行回程传输的起点配置为符号2或者3,终点配置为符号6,在第二个slot中,下行回程传输的起点配置为符号0,终点配置为符号6。如表I、表2所示,其中,第一个slot的下行回程传输起点被视作该下行回程子帧进行下行传输的起点,目前规定由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向中继站进行配置;第二个Slot的结构配置与中继站所处的同步或非同步状态严格对应,即对于同步状态的中继站采用表2中的配置1,非同步状态的中继站采用表2中的配置0,而不由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向中继站进行配置。表I下行回程子帧中的第一个slot结构配置 配置起点符号终点符号可用符号数 ~0 I66 ~I2652364表2下行回程子帧中的第二个slot结构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行子帧边界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中继站的下行接入链路定时进行配置,其包括以下之一:配置所述中继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射时刻相对于基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射时刻对齐或者延迟,配置所述中继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射时刻相对于基站的下行子帧边界在中继站的接收时刻对齐或者延迟,配置所述中继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射时刻相对于当前中继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射时刻提前或者延迟;所述中继站根据配置的下行接入链路定时,调整下行子帧边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行子帧边界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中继站的下行接入链路定时进行配置,其包括以下之一配置所述中继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射时刻相对于基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射时刻对齐或者延迟,配置所述中继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射时刻相对于基站的下行子帧边界在中继站的接收时刻对齐或者延迟,配置所述中继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射时刻相对于当前中继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射时刻提前或者延迟; 所述中继站根据配置的下行接入链路定时,调整下行子帧边界。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继站处于非同步状态或者所述中继站下行回程子帧第二个时隙slot的终点是符号6时,对中继站的下行接入链路定时进行配置包括以下之一 配置所述中继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射时刻相对于基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射时刻延迟; 配置所述中继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射时刻相对于基站的下行子帧边界在中继站的接收时刻延迟; 配置所述中继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射时刻相对于当前中继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射时刻提前或者延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Tgp_et+Tp ^ A1^ (Tsynibtjl-Tep-tk)+Tp,其中A1是所述中继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 射时刻相对于基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射时刻的延迟; Tgp et ^ A1' STsymbtjl-I^TK,其中A/是所述中继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射时刻相对于基站的下行子帧边界在中继站的接收时刻的延迟; 其中Tp为基站到所述中继站的传播时延,Tw KT为所述中继站从下行接收到下行发射的保护间隔,Tff TK为所述中继站从下行发射到下行接收的保护间隔,Tsyntol为子帧中除了符号0之外任意一个OFDM符号包括CP在内的时间长度,并且满足TwTK ( Tsymb0lo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条件一与条件二中的一个条件成立,并且条件三与条件四中的一个条件成立时,对中继站的下行接入链路定时进行配置包括以下之一 配置所述中继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射时刻相对于基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射时刻对齐; 配置所述中继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射时刻相对于基站的下行子帧边界在中继站的接收时刻提前; 配置所述中继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射时刻相对于当前中继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射时刻提前或延迟; 其中所述条件一是所述中继站处于同步状态,所述条件二是所述中继站的下行回程子帧第二个slot的终点是符号5,所述条件三是所述中继站到基站的下行传播时延低于或不超过第一门限,所述条件四是所述中继站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低于或不超过第一门限。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条件五与条件六中的一个条件成立,并且条件七与条件八中的一个条件成立时,对中继站的下行接入链路定时进行配置包括以下之一配置所述中继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射时刻相对于基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射时刻延迟; 配置所述中继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射时刻相对于基站的下行子帧边界在中继站的接收时刻提前; 配置所述中继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射时刻相对于当前中继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的发射时刻提前或延迟; 其中所述条件五是所述中继站处于同步状态,所述条件六是所述中继站的下行回程子帧第二个Slot的终点是符号5,所述条件七是所述中继站到基站的下行传播时延超过或不低于第二门限,所述条件八是所述中继站与基站之间的距离超过或不低于第二门限。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枫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