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虫面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69807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5 0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防虫面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制备表层面料,b)制备中间层面料,c)针织里层面料,d)表层面料的染色处理,e)面料层的粘合,f)面料后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新型防虫面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序安排合理,制备环节紧凑,成本适中,制得的面料具有优良的防虫,可阻止蚊子、蠓虫、跳蚤等毒虫侵害人体,且面料保持了良好的透气性和弹性,外观时尚,使用性能优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面料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虫功效面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面料

技术介绍
我国边远的海南、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夏季是蚊子、蠓虫、跳蚤等毒虫最为活跃的高峰期,每立方米的空间里毒虫可达上百只,毒虫的叮咬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通常,人们会使用花露水或杀虫剂进行防虫,当该种方法时效性差,受区域的限制,防虫效果并不理想,且过多的使用化学制品不仅增加驱虫成本,还会给人体带来毒副作用,影响健康;人们还会通过改变衣物面料布的厚度,以阻止毒虫的侵入或叮咬,但过厚的面料布不仅降低了面料的透气性,还会使正常运动受阻,无形中还增加制衣的成本。较为先进的现行工 艺中,人们会在衣物面料中添加防虫配料,然后进行混纺机织成面料布,但该种方法中,为了保证面料使用的安全性和防虫效果的时效性,防虫配料添加工艺相对复杂,制备成本高,因此,不易于推广进行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该制备方法工序安排合理,制备成本适中,制得的面料外观美观,强度高;同时,防虫效果优良,且可保持良好的透气性。本专利技术是,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制备表层面料,b)制备中间层面料,c)针织里层面料,d)表层面料的染色处理,e)面料层的粘合,f )面料后处理。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a)中,表层面料的原料选用涤纶长丝,规格为FDY 120D/75F ;表层面料采用经纬机织工艺进行制备,机织后的网格布密度为30-50目/平方厘米。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b)中,中间层面料为腈纶和氨纶的混纺织物,其混纺比例为95%-96% :4%-5% ;中间层面料采用经纬编织工艺进行制备,经纬股数比为2 :3,机织后网格布的网格密度为20-30目/平方厘米。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c)中,里层面料的原料为天然蚕丝与天然棉的混纺纱线条,其混纺比例为30%_40% 60%-70% ;里层面料采用单面针织工艺成型于中间层面料上,其针织密度约为50*60。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d)中,面料染色处理的工序包括送布、浸轧染色、红外线预烘、面料烘培、冷却筒冷却和落布;其中,面料采用分散染料染色进行染色;红外线预烘温度为80°C -90°C ;面料烘培温度控制在180°C -190°C ; 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e)中,表层面料与中间层面料使用黏胶进行粘合;粘合方式为点粘合,粘合点之间的间距约为3-5mm。本专利技术揭示了,该制备方法工序安排合理,制备环节紧凑,成本适中,制得的面料具有优良的防虫,可阻止蚊子、蠓虫、跳蚤等毒虫侵害人体,且面料保持了良好的透气性和弹性,外观时尚,使用性能优良。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新型防虫面料的制备方法的工序步骤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新型防虫面料的制备方法的工序步骤图;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制备表层面料,b)制备中间层面料,c)针织里层面料,d)表层面料的染色处理, e)面料层的粘合,f)面料后处理。实施例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a)制备表层面料,表层面料的原料选用涤纶长丝,采用经纬编织工艺进行制备;其中,涤纶长丝的规格为FDY 120D/75F,单丝长度约为I. 5km,机织后网格布的网格密度为30-50目/平方厘米,可阻止蚊子、蠓虫等体型较大的毒虫的进入,面料厚度约为O.3-0. 35mm,透气性能优良; b )制备中间层面料,中间层面料为腈纶和氨纶的混纺织物,混纺比例为95%-96% 4%-5%,其混纺纱线条的丝径为75D,采用经纬编织工艺进行制备;其中,经纬股数比为2 :3,机织后网格布的网格密度为20-30目/平方厘米,可阻止跳蚤等体型偏小的毒虫的进入,面料厚度约为O. 25-0. 3mm,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透气性; c)针织里层面料,里层面料的原料为天然蚕丝与天然棉的混纺纱线条,其混纺比例为30%-40% :60%-70%,混纺纱线条的丝径为35D ;里层面料采用单面针织工艺成型于中间层面料上,其针织密度约为50*60,成型后的里层面料的厚度约为O. 2-0. 3mm,里层面料质地柔和,穿着舒适; d)表层面料的染色处理,主要工序包括送布、浸轧染色、红外线预烘、面料烘培、冷却筒冷却和落布;其中,面料采用分散染料染色进行染色,使用染色助剂分散均匀剂DLV提高染色牢固度,浸轧染色次数为3-4次;红外线预烘温度为80°C -90°C ;面料的烘培温度控制在1800C _190°C,时间为15-20分钟; e)面料层的粘合,将制得的表层面料与中间层面料使用黏胶进行粘合;其中,中间层面料的粘合面为非里层面料针织面;两层面料的粘合方式为点粘合,黏胶选用PVC或PU材料,粘合点之间的间距约为3-5mm ;面料层粘合后还需进行热压定型处理,其热压温度控制在120。。_140°C左右,压力为1-1. 2MPa,时间为20-25分钟; f)面料后处理,后处理工序包括水洗、烘干、烧毛、缝边、检验、成品包装等。本专利技术揭示了,其特点是该制备方法工序安排合理,制备环节紧凑,成本适中,制得的面料具有优良的防虫,可阻止蚊子、蠓虫、跳蚤等毒虫侵害人体,且面料保持了良好的透气性和弹性,外观时尚,使用性能优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 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防虫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制备表层面料,b)制备中间层面料,c)针织里层面料,d)表层面料的染色处理,e)面料层的粘合,f)面料后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虫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制备表层面料,b)制备中间层面料,c)针织里层面料,d)表层面料的染色处理,e)面料层的粘合,f)面料后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防虫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中,表层面料的原料选用涤纶长丝,规格为FDY 120D/75F;表层面料采用经纬机织工艺进行制备,机织后的网格布密度为30-50目/平方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防虫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中间层面料为腈纶和氨纶的混纺织物,其混纺比例为95%-96% :4%-5% ;中间层面料采用经纬编织工艺进行制备,经纬股数比为2 :3,机织后网格布的网格密度为20-30目/平方厘米。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惠琴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周市惠宏服装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