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定位机构和定位及穿螺母机构。该定位机构包括:上导向定位块(11),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上导向定位块(11)具有第一容纳槽;下导向定位块(12),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下导向定位块(12)具有第二容纳槽,上导向定位块(10)和下导向定位块(12)接触时形成完整的定位块,定位块上设有由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配合形成的定位内孔,定位内孔为包括第一孔段(21)和第二孔段(22)的阶梯孔,第一孔段(21)的内径大于第二孔段(22)的内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定位机构和定位及穿螺母机构能对铜管准确定位并便于脱落铜管外包裹的保温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艺装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定位机构和定位及穿螺母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生产中,是通过手工对铜管进行穿螺母操作的,这样,使得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工人劳动强度大,容易疲劳,同时也占用了大面积的厂房。铜管穿螺母的过程主要分为两步,需要先对铜管进行准确定位,然后再进行穿螺母的操作。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一般铜管外侧包裹有保温棉,在铜管定位时需要使保温棉层脱落。现有技术中没有能适用于穿螺母的定位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对铜管准确定位和便于脱落铜管外包裹的保温棉的定位机构和定位及穿螺母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定位机构,包括上导向定位块,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上导向定位块具有第一容纳槽;下导向定位块,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下导向定位块具有第二容纳槽,上导向定位块和下导向定位块接触时形成完整的定位块,定位块上设有由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配合形成的定位内孔,定位内孔为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的阶梯孔,第一孔段的内径大于第二孔段的内径。进一步地,第一和第二孔段均为圆孔段,定位内孔还包括第三孔段,第三孔段为锥孔段,第一孔段位于第三孔段和第二孔段之间。进一步地,定位内孔还包括第四孔段,第四孔段为锥孔段,第四孔段位于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之间。进一步地,第三孔段回转母线的斜率大于第四孔段回转母线的斜率。进一步地,定位机构还包括盖板;底板,设置在盖板的下方;导向支撑轴,沿纵向连接在盖板和底板之间,并且,导向支撑轴为至少两根;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缸,第一驱动缸的缸体固定设置在盖板上;第二驱动缸,第二驱动缸的缸体固定设置在底板上;上导向滑板,连接在第一驱动缸的活塞杆和上导向定位块之间,上导向滑板上具有容纳导向支撑轴的第一通孔;下导向滑板,连接在第二驱动缸的活塞杆和下导向定位块之间,下导向滑板上具有容纳导向支撑轴的第二通孔。进一步地,上导向滑板的第一通孔和导向支撑轴之间设有与上导向滑板连接的第一直线轴承,下导向滑板的第二通孔和导向支撑轴之间设有与下导向滑板连接的第二直线轴承。 进一步地,盖板上具有定位孔,上导向滑板朝向盖板的侧面上设有定位柱,定位柱穿设在定位孔中并且在定位柱的自由端部连接有定位螺母。进一步地,盖板上设有用于缓冲上导向滑板的第一缓冲器,底板上设有用于缓冲下导向滑板的第二缓冲器。进一步地,下导向滑板上设有用于缓冲上导向滑板的第三缓冲器。进一步地,第一、第二和第三缓冲器结构相同。进一步地,上导向定位块和下导向定位块均为多个。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定位及穿螺母机构,包括定位机构,为上述的定位机构;料盒,设置在靠近定位机构的第二孔段的一侧,料盒内固定有螺母,螺母具有与定位机构的定位内孔相对应的位置。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定位机构包括上导向定位块,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上导向定位块具有第一容纳槽;下导向定位块,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下导向定位块具有第二容纳槽,上导向定位块和下导向定位块接触时形成完整的定位块,定位块上设有由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配合形成的定位内孔,定位内孔为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的阶 梯孔,第一孔段的内径大于第二孔段的内径。在定位机构对铜管进行定位操作时,上导向定位块纵向向下移动至指定位置,下导向定位块纵向向上移动到与上导向定位块相接触,此时上导向定位块和下导向定位块接触后形成完整的定位块,定位块上设有由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配合形成的定位内孔,铜管在外力作用下进入定位块的定位内孔中,外侧包裹有保温棉的铜管依次进入定位内孔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由于第一孔段的内径与带有保温棉的铜管外径相适配,保温棉被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之间的台阶抵住无法继续前进,铜管继续前进进入第二孔段从而实现铜管的定位。铜管所在位置与待穿螺母位置相适配,便于后续的穿螺母操作。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定位机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I的定位机构的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定位及穿螺母机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定位机构包括上导向定位块11和下导向定位块12,上导向定位块11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上导向定位块11具有第一容纳槽;下导向定位块12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下导向定位块12具有第二容纳槽,上导向定位块11和下导向定位块12接触时形成完整的定位块,定位块上设有由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配合形成的定位内孔,定位内孔为包括第一孔段21和第二孔段22的阶梯孔,第一孔段21的内径大于第二孔段22的内径。在定位机构对铜管进行定位操作时,上导向定位块11纵向向下移动至指定位置,下导向定位块12纵向向上移动到与上导向定位块相接触,此时上导向定位块11和下导向定位块12接触后形成完整的定位块,定位块上设有由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配合形成的定位内孔,铜管Ml在外力作用下进入定位块的定位内孔中,外侧包裹有保温棉Mll的铜管Ml依次进入定位内孔的第一孔段21和第二孔段22,由于第一孔段21的内径与带有保温棉Mll的铜管外径相适配,保温棉Mll被第一孔段21和第二孔段22之间的台阶抵住无法继续前进,铜管Ml继续前进进入第二孔段22从而实现铜管Ml的定位。铜管Ml所在位置与待穿螺母位置相适配,便于后续的穿螺母操作。优选地,第一和第二孔段均为圆孔段,定位内孔还包括第三孔段23,第三孔段23为锥孔段,第一孔段21位于第三孔段23和第二孔段22之间。由于铜管进入定位内孔之前位置有偏差,这时第三孔段23的锥面对铜管Ml和保温棉Ml I具有导向的作用,带动保温棉和铜管顺着锥面滑进第一孔段21内。优选地,定位内孔还包括第四孔段24,第四孔段24为锥孔段,第四孔段24位于第一孔段21和第二孔段22之间。由于保温棉的厚度可能略有不同,当带有保温棉Mll的铜管在第一孔段21脱落保温棉Mll后,铜管的位置与第二孔段22的位置还存在有一定的偏差,这时,第四孔段24的锥面对铜管具有导向作用,经过第四孔段24的引导,铜管与第二孔 段22的孔口正好对齐,以便铜管通过第二孔段22。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三孔段23回转母线的斜率大于第四孔段24回转母线的斜率。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定位机构还包括盖板31、底板32、导向支撑轴33、驱动机构、上导向滑板61和下导向滑板62 ;底板32设置在盖板31的下方;导向支撑轴33沿纵向连接在盖板31和底板32之间,并且,导向支撑轴33为至少两根;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缸41和第二驱动缸42,第一驱动缸41的缸体固定设置在盖板31上,第二驱动缸42的缸体固定设置在底板32上;上导向滑板61连接在第一驱动缸41的活塞杆和上导向定位块11之间,上导向滑板61上具有容纳导向支撑轴33的第一通孔;下导向滑板62连接在第二驱动缸42的活塞杆和下导向定位块12之间,下导向滑板62上具有容纳导向支撑轴33的第二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导向定位块(11),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所述上导向定位块(11)具有第一容纳槽;下导向定位块(12),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所述下导向定位块(12)具有第二容纳槽,所述上导向定位块(11)和下导向定位块(12)接触时形成完整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设有由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配合形成的定位内孔,所述定位内孔为包括第一孔段(21)和第二孔段(22)的阶梯孔,所述第一孔段(2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孔段(22)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美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