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机构和定位及穿螺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59216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定位机构和定位及穿螺母机构。该定位机构包括:上导向定位块(11),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上导向定位块(11)具有第一容纳槽;下导向定位块(12),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下导向定位块(12)具有第二容纳槽,上导向定位块(10)和下导向定位块(12)接触时形成完整的定位块,定位块上设有由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配合形成的定位内孔,定位内孔为包括第一孔段(21)和第二孔段(22)的阶梯孔,第一孔段(21)的内径大于第二孔段(22)的内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定位机构和定位及穿螺母机构能对铜管准确定位并便于脱落铜管外包裹的保温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艺装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定位机构和定位及穿螺母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生产中,是通过手工对铜管进行穿螺母操作的,这样,使得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工人劳动强度大,容易疲劳,同时也占用了大面积的厂房。铜管穿螺母的过程主要分为两步,需要先对铜管进行准确定位,然后再进行穿螺母的操作。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一般铜管外侧包裹有保温棉,在铜管定位时需要使保温棉层脱落。现有技术中没有能适用于穿螺母的定位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对铜管准确定位和便于脱落铜管外包裹的保温棉的定位机构和定位及穿螺母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定位机构,包括上导向定位块,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上导向定位块具有第一容纳槽;下导向定位块,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下导向定位块具有第二容纳槽,上导向定位块和下导向定位块接触时形成完整的定位块,定位块上设有由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配合形成的定位内孔,定位内孔为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的阶梯孔,第一孔段的内径大于第二孔段的内径。进一步地,第一和第二孔段均为圆孔段,定位内孔还包括第三孔段,第三孔段为锥孔段,第一孔段位于第三孔段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导向定位块(11),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所述上导向定位块(11)具有第一容纳槽;下导向定位块(12),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所述下导向定位块(12)具有第二容纳槽,所述上导向定位块(11)和下导向定位块(12)接触时形成完整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设有由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配合形成的定位内孔,所述定位内孔为包括第一孔段(21)和第二孔段(22)的阶梯孔,所述第一孔段(2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孔段(22)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美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