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上激光溶脂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58129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0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皮上激光溶脂带,包括一载带、二个以上设在载带上的激光模块;所述载带具有一宽度及一长度,其至少在长度方向上具挠性,以便可挠曲地围绕在人体的手臂及腰、腿、臀等部位;又激光模块位于载带的内侧面上,并与载带所在的人体部位皮肤接触,所述激光模块可发射特定波长且低能量的激光束,而投射在人体皮肤上,以溶解皮下多余的脂肪;利用前述激光溶脂带可方便对人体手臂及腰、腿、臀等部位进行溶脂塑身,由于前述溶脂机制是在皮上进行,无侵入性且安全性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激光溶脂带,尤指一种在皮上投射激光束而在皮下溶脂的带状激光溶脂装置。
技术介绍
时下医学美容盛行,使注重本身仪表者有改头换面的机会,除脸部美容外,减重塑身也是医学美容相当热门的一个项目,尽管如此,被用来减重塑身的技术及方法不一而足,有的根据营养学,利用饮食的控制,减少热量吸收,配合运动加速热量消耗,以达成减重的目的;有的则采用外科手术,例如抽脂等,而近代的抽脂手术则引进激光溶脂后再以负压吸 出液体状脂肪。最早发现激光可溶出脂肪者为Dr. Rodrigo Neira (Columbian surgeon),其利用低能量激光疗法(LLLT)进行疼痛舒缓和伤口愈合的术后治疗时,发现脂肪可为激光所溶出。而Dr. Rodrigo Neira的学生Dr. Dedo于2001年一月公开发表并教授此项技术,于是低能量激光疗法被大量应用于激光抽脂的医美应用。在已经公开的技术中是在一个细长导管上设有一激光探头,进行激光抽脂时,是在预定抽脂人体部位上局部麻醉并形成一个小切口,让导管伸入至皮下,利用激光探头产生低能量激光束将皮下的脂肪分解并抽出(相关技术参http://WWW.Iasertreatmentclinics. co. uk/Laser_Lipolysis. html)。但上述激光抽脂术必须局部麻醉、形成切口、导管侵入,其过程形同外科手术,又因其属于侵入性疗程,故大多数人仍裹足不前。由上述可知,激光抽脂有助于人体特定部位的脂肪消除,从而利于塑身,但既有激光抽脂属侵入性的医疗行为,因此接受度不高。故如何善用低能量激光的溶脂效果,且能免除一般人对于侵入性疗程的疑虑,实有待进一步检讨,并谋求具体可行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皮上激光溶脂带,主要仍利用低能量激光对皮下脂肪进行溶解,但是令低能量激光由皮上投射,免除一般人对侵入性程序的疑虑;再者,利用特殊的绑带设计,可方便地固定在人体的手臂、腿、臀、腹部等部位,进而对所述等部位进行激光溶脂,其使用方式不仅便利且安全无负担。为达成前述目的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令前述皮上激光溶脂带包括一载带,呈狭长片状,具有一宽度及一长度,主要在长度方向上具有挠性,所述载带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有一固定件;二个以上的激光模块,是分设在前述载带上,且在载带的长度方向上并排;各激光模块分别具有一载体,所述载体上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激光二极管及一连接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用以驱动激光二极管产生低能量激光,所称低能量为小于等于30Joule/cm2,光波长 640 680nm ;上述的皮上激光溶脂带主要是在一长度方向可挠的载带上设有二个以上可以产生低能量激光的激光模块,当使用者利用载带的挠性而缠绕在身体的特定部位,并利用载带一端的固定件予以固定,则可令激光模块接触所述身体部位的皮肤表层,当激光模块的驱动电路驱动激光二极管时,激光二极管将产生低能量的激光并投射在皮肤表层,进而对所述部位的皮下脂肪进行溶解,以达到溶脂的效果。本技术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具有中频电刺激功能的皮上激光溶脂带,利用产生中频干扰电流以刺激神经,并使肌肉交替地收缩与放松,以提升溶脂效果。为达成上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手段令前述皮上激光溶脂带进一步包括成对的两个中频电刺激模块;两中频电刺激模块是设在载带上且和激光模块相邻。前述的皮上激光溶脂带在激光模块进行溶脂的同时,两个中频电刺激模块将分别 产生不同中频的调制干扰电流,使与中频电刺激模块接触部位的肌肉交替地收缩放松,由此可提升所述部位脂肪的分解速度。本技术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具有推拿按摩效果的皮上激光溶脂带,主要是利用可伸缩的气囊对溶脂部位进行按摩,以提升溶脂效果。为达成前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手段是令前述皮上激光溶脂带进一步包括一个以上的按摩气囊,所述按摩气囊是设在载带上且和激光模块相邻。前述的皮上激光溶脂带在激光模块进行溶脂的同时,按摩气囊亦在连接充放气机的状态下执行充放气,通过按摩气囊的膨胀与收缩,由此对身体上的溶脂部位进行按摩,由此有助于促进肌肉的放松与脂肪的分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皮上激光溶脂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载带,呈狭长片状,具有一宽度及一长度,主要在长度方向上具有挠性,所述载带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有一固定件;二个以上的激光模块,是分设在前述载带上,且在载带的长度方向上并排;各激光模块分别具有一载体,所述载体上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激光二极管及一连接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用以驱动激光二极管产生低能量激光,所称低能量为小于等于30Joule/cm2,光波长640 680nm。优选地,所述激光模块的载体包含相对结合的一前盖、一后盖及一结合在前盖外的罩盖;所述前盖与罩盖上分别形成相对应的通孔;所述激光模块的激光二极管及驱动电路是设在一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上是设在前述载体的前盖、后盖间,电路板上的激光二极管且分别对应于前盖及罩盖上的通孔;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数个散热环,各散热环分设在前盖内并与前盖接触,且位于各激光二极管的周围;所述罩盖表面形成有多数凸粒。优选地,所述载带在相对固定件的另端上设有一扣环;所述固定件是由载带一端延伸或连接的长条带状物所构成,所述固定件在一表面上是分设一公扣带及一母扣带;又固定件在邻近载带的一端设有一勾扣件,所述勾扣件上下端分别形成有两并排且紧邻的长孔,勾扣件的一侧边上形成一个以上的扣勾,所述扣勾是对应于载带另端的扣环。优选地,所述的皮上激光溶脂带进一步包括成对的两个中频电刺激模块;两中频电刺激模块是设在载带上且和激光模块相邻。优选地,所述的皮上激光溶脂带进一步包括一个以上的按摩气囊,所述按摩气囊是设在载带上且和激光模块相邻。优选地,所述的皮上激光溶脂带进一步包括一个以上的按摩气囊,所述按摩气囊是设在载带上且和激光模块相邻。优选地,所述激光模块上的驱动电路包括一开关电路,主要是由一开关晶体管与一功率晶体管组成,所述开关晶体管的基极是作为控制端,其集电极是和功率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功率晶体管的源极及漏极则分别与一直流电源及前述相互串接的激光二极管连接;一限流定电流电路,是和前述各串接的激光二极管及开关电路连接,所述限流定电流电路包括一定电流单元、一分压电路及一比较器U2B ;其中,定电流单元具有一第一晶体管及一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是以漏极连接在激光二极管的电源回路上,其栅极、源极分别与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基极连接,第二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间连接有一电阻;所述比较器具有一输入端、一参考电压端及一输出端,所述参考电压端是通过分压电路与开关 电路的功率晶体管漏极连接,其输出端则同时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及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分压电路是由两电阻所组成,两电阻的分压节点是和比较器U2B的参考电压端连接;一重置电路,主要是由一差分放大器构成,所述差分放大器的负端输入是作为控制端,以接受外部的重置信号;所述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则与前述比较器U2B的输入端连接。优选地,所述驱动电路进一步包括一过热保护电路,所述过热保护电路主要是由一比较器U2C、一 D触发器、一或门及一非门组成,其中比较器U2C的输入端是和一负温度系数感测器连接,比较器U2C的输出端与D触发器的时脉端连接,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皮上激光溶脂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载带,呈狭长片状,具有一宽度及一长度,主要在长度方向上具有挠性,所述载带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有一固定件;二个以上的激光模块,分设在前述载带上,且在载带的长度方向上并排;各激光模块分别具有一载体,所述载体上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激光二极管及一连接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用以驱动激光二极管产生低能量激光,所称低能量为:小于等于30Joule/cm2,光波长640~680n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欧林伯威
申请(专利权)人:汉唐集成股份有限公司林伯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