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从甲专利>正文

扬琴踩止式制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53816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8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扬琴踩止式制音器,左、右固定梁上各固设有两个纵向呈间隔距离分布的导管,压簧下卡环下端的侧开口导管壁上轴设有导向滑轮,导管内设有压簧,连杆上部固设压簧上卡环,连杆上端与左、右止音头梁的下端固定为一体,连杆下端依次穿过导管内的压簧和压簧下卡环位于导向滑轮上端,连杆下端连接纲丝引绳的一端,纲丝引绳的另一端绕过导向滑轮和绕过固定在对应固定梁上的万向导轮后汇聚并穿过万向导轮下端的紧绳管与卡环固定,踏板拉绳的一端与卡环连接,踏板拉绳的另一端固定在踏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改变扬琴传统结构的情况下,具有灵敏和稳定的扬琴放止音效果,且常态止音,踏下放音,符合演奏习惯,还具有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性和隐蔽性好,易于操作,使用寿命长,使用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扬琴踩止式制音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或使用中的杨琴的琴体均由木质材料构成,通常的结构是在一面呈弧形的前、后琴帮的两端固定两琴头,在两琴帮和两琴头上端面设薄木板形成琴面音板,琴面音板下端的空间形成共鸣箱。在琴面音板两边即两琴头板上端固设有琴弦柱,两琴弦柱之间拉设有琴弦,每根琴弦与琴面音板之间还设有音码。显然,这种传统结构的扬琴存在击打琴弦后,琴弦振动时间长,造成共鸣箱亦共鸣发音,在乐队的其它乐器止音后,独有扬琴余 音不散,造成整体音乐效果的下降。扬琴的这种缺陷,造成其不便与其它乐器合奏,使扬琴发展受到限制,目前缺乏类似钢琴结构的制音器。虽有扬琴踩止音器,但其均存在连接结构复杂,稳定可靠性差的不足,难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扬琴踩止式制音器,使其在不改变扬琴传统结构的情况下,具有灵敏和稳定的扬琴放止音效果,且常态止音,踏下踏板放音,符合演奏习惯,还具有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性和隐蔽性好,易于操作,使用成本低的优点。为此,本专利技术主要由踏板、左固定梁、右固定梁和止音毛毡所组成,共鸣箱面板内间隔距离设有左固定梁和右固定梁,左固定梁和右固定梁的两端与对应处的前、后琴帮固定为一体,与左固定梁和右固定梁垂直的共鸣箱面板上端设有左止音头梁和右止音头梁,左固定梁和右固定梁上各固设有两个纵向呈间隔距离分布的导管,导管下端口设有压簧下卡环,压簧下卡环下端的侧开口导管壁上轴设有导向滑轮,导管内设有压簧,压簧下端卡设在压簧下卡环上,连杆上部固设压簧上卡环,连杆上端与对应导管部位的左止音头梁和右止音头梁的下端固定为一体,连杆下端依次穿过导管内的压簧和压簧下卡环位于导向滑轮上端,压簧上卡环压固在压簧上端,连杆下端连接纲丝引绳的一端,纲丝引绳的另一端绕过导向滑轮和绕过固定在对应固定梁上的万向导轮后汇聚并穿过万向导轮下端的紧绳管与卡环固定,踏板拉绳的一端与卡环连接,踏板拉绳的另一端固定在踏板上。所述的每个导向滑轮与万向导轮之间的每根纲丝引绳上均设有一个调绳器。所述的调绳器包括一个门字形框架,门字形框架一端设内螺纹孔,另一端与纲丝引绳端头轴接,绕过导向滑轮的纲丝引绳连接螺杆端头孔,螺杆另一端螺接在内螺纹孔中。所述的万向导轮轴设在导轮座上,万向导轮下端的导轮座上设有紧绳管。所述的左止音头梁和右止音头梁上端面设有止音毛毡,止音毛毡顶持在琴弦下端。所述的踏板拉绳上设有调绳器。所述的踏板后端轴设在踏板底座上,踏板下端与底座之间设有复位弹簧。上述结构设计实现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在不改变扬琴传统结构的情况下,具有灵敏和稳定的扬琴放止音效果,且常态止音,踏下放音,符合演奏习惯,还具有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性和隐蔽性好,易于操作,使用寿命长,使用成本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局部传导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和图2所示,一种扬琴踩止式制音器,主要由踏板10、左固定梁14、右固定梁6和止音毛毡5所组成。 共鸣箱面板15内间隔距离设有左固定梁和右固定梁。左固定梁和右固定梁的两端与对应处的前琴帮13和后琴帮固定为一体。与左固定梁和右固定梁垂直的共鸣箱面板上端设有左止音头梁16和右止音头梁4。所述的左止音头梁和右止音头梁上端面设有止音毛毡,止音毛毡顶持在琴弦2下端。左固定梁和右固定梁上各固设有两个纵向呈间隔距离分布的导管3,每个导管下端口设有压簧下卡环21。每个压簧下卡环下端的侧开口导管壁上轴设有一个导向滑轮22。导管内设有压簧18,压簧的弹力根据其可顶持左固定梁和右固定梁于琴弦下端为适。压簧下端卡设在压簧下卡环上。每个连杆I上部固设压簧上卡环17。连杆上端与对应导管部位的左止音头梁和右止音头梁的下端固定为一体。每个连杆下端依次穿过其下端导管内的压簧和压簧下卡环后位于导向滑轮上端。此时,连杆上的压簧上卡环则压固在压簧上端。左固定梁和右固定梁上端的止音毛毡在压簧弹力作用下,顶持在琴弦下端,此时杨琴止音。各导管穿过对应的琴面音板并与其不接触,防止影响音色。显然,各连杆只能沿各自导管内上下移动。每个连杆下端连接一根纲丝引绳12的一端,该纲丝引绳的另一端绕过各自的导向滑轮和绕过固定在对应固定梁(图中为右固定梁)上的一个万向导轮19后,四条纲丝引绳汇聚一体后再穿过万向导轮下端的紧绳管25与卡环26固定。踏板拉绳8的一端与卡环连接,踏板拉绳的另一端固定在踏板上。所述的每个导向滑轮与万向导轮之间的每根纲丝引绳上均设有一个调绳器11。调绳器的作用是利于方便调整每根纲丝引绳的长度。所述的调绳器包括一个门字形框架,门字形框架一端设内螺纹孔24,另一端与纲丝引绳端头轴接,绕过导向滑轮的纲丝引绳连接螺杆23端头孔,螺杆另一端螺接在内螺纹孔中。这样,通过旋转门字形框架使螺杆旋进或旋出门字形框架内,可方便调整每根纲丝引绳的长度。所述的万向导轮轴设在导轮座7上,万向导轮可通过固定在导轮座上的导轮支架20完成与导轮座轴接。导轮座固定在右固定梁上,万向导轮下端的导轮座上设有紧绳管。所述的踏板拉绳上设有调绳器9。所述的踏板后端轴设在踏板底座27上,踏板下端与底座之间设有复位弹簧28。拉绳上端穿过对应部位的共鸣箱底面板与卡环连接,拉绳下端连接位于共鸣箱下端的踏板。使用时,调整每根纲丝引绳的长度,使卡环顶持在紧绳管下端时,在压簧作用下左止音头梁和右止音头梁上端的止音毛毡与琴弦下端顶持接触止音;踏板处于待踩位置。本专利技术为常态止音,踏下放音。演奏时,若需要放音(松开止音),则用脚踩下踏板,带动踏板拉绳向下拉动卡环亦向下移动,使其带动每根纲丝引绳通过万向导轮、导向滑轮导向拉引各自控制的连杆向下移动,连杆上的压簧上卡环下移并压缩压簧,使左止音头梁和右止音头梁平直同步下降,使左止音头梁和右止音头梁上端的止音毛毡与接触的琴弦分离而放音,供击弦演奏;反之,松开踏板,踏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上复位,则导管内的压簧复位,顶持各连杆亦向上移动复位,也使左止音头梁和右止音头梁平直同步上降,使左止音头梁和右止音头梁上端的止音毛毡重新与琴弦下端接触而止音。 总之,本专利技术在不改变扬琴传统结构的情况下,具有灵敏和稳定的扬琴放止音效果,且常态止音,踏下放音,符合演奏习惯,还具有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性和隐蔽性好,易于操作,使用寿命长,使用成本低的优点。权利要求1.一种扬琴踩止式制音器,主要由踏板、左固定梁、右固定梁和止音毛毡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共鸣箱面板内间隔距离设有左固定梁和右固定梁,左固定梁和右固定梁的两端与对应处的前、后琴帮固定为一体,与左固定梁和右固定梁垂直的共鸣箱面板上端设有左止音头梁和右止音头梁,左固定梁和右固定梁上各固设有两个纵向呈间隔距离分布的导管,导管下端口设有压簧下卡环,压簧下卡环下端的侧开口导管壁上轴设有导向滑轮,导管内设有压簧,压簧下端卡设在压簧下卡环上,连杆上部固设压簧上卡环,连杆上端与对应导管部位的左止音头梁和右止音头梁的下端固定为一体,连杆下端依次穿过导管内的压簧和压簧下卡环位于导向滑轮上端,压簧上卡环压固在压簧上端,连杆下端连接纲丝引绳的一端,纲丝引绳的另一端绕过导向滑轮和绕过固定在对应固定梁上的万向导轮后汇聚并穿过万向导轮下端的紧绳管与卡环固定,踏板拉绳的一端与卡环连接,踏板拉绳的另一端固定在踏板上。2.按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扬琴踩止式制音器,主要由踏板、左固定梁、右固定梁和止音毛毡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共鸣箱面板内间隔距离设有左固定梁和右固定梁,左固定梁和右固定梁的两端与对应处的前、后琴帮固定为一体,与左固定梁和右固定梁垂直的共鸣箱面板上端设有左止音头梁和右止音头梁,左固定梁和右固定梁上各固设有两个纵向呈间隔距离分布的导管,导管下端口设有压簧下卡环,压簧下卡环下端的侧开口导管壁上轴设有导向滑轮,导管内设有压簧,压簧下端卡设在压簧下卡环上,连杆上部固设压簧上卡环,连杆上端与对应导管部位的左止音头梁和右止音头梁的下端固定为一体,连杆下端依次穿过导管内的压簧和压簧下卡环位于导向滑轮上端,压簧上卡环压固在压簧上端,连杆下端连接纲丝引绳的一端,纲丝引绳的另一端绕过导向滑轮和绕过固定在对应固定梁上的万向导轮后汇聚并穿过万向导轮下端的紧绳管与卡环固定,踏板拉绳的一端与卡环连接,踏板拉绳的另一端固定在踏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从甲卞渝
申请(专利权)人:宋从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