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增利专利>正文

新型节能自动恒温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46221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5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节能自动恒温热水器,属于热水器技术领域,在热水器外壳内设置有带有进水接头及出热水接头的加热装置,进水管及调温装置,进水管连接调温装置的第一进水接头或第二进水接头及加热装置的进水接头,调温装置的第一进水接头或第二进水接头与加热装置的出热水接头连接,调温器的温度调节旋钮伸出热水器外壳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软管连接加热装置的进水接头与进水管,安装时可调性大,符合国家标准,不会出现零件碰撞、漏水等现象;可自动调温,具有节能的功效,在与电加热装置连接时,作为电热水器使用,功率减半使用时可直接出热水,避免了传统的热水器使用时需要放凉水后才会出热水的情况,大大节约了水资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热水器
,特指一种新型节能自动恒温热水器。技术背景目前,市场上的热水器都是通过带调温装置的水龙头进行调节温度。在刚打开水龙头时不能及时出热水,需要将管路内的冷水放掉后才能出热水,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与当今提倡的节约水资源的主题相违背。同样地,当前使用的电热水器及燃气热水器的耗能都比较大,如电热水器必须大功率才能达到洗浴的要求,消耗的电能大,且需要专用管路与电热水器连接才可使用,用户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安全性好的新型节能自动恒温热水器。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新型节能自动恒温热水器,在热水器外壳内设置有带有进水接头及出热水接头的加热装置,进水管及调温装置,所述的调温装置是调温主体外侧设置有一端开口的壳体,壳体的开口上设置有壳体盖,调温主体设置在壳体内,调温主体的调温轴伸出壳体盖外并与壳体盖轴向定位,在调温轴上设置有温度调节旋钮,壳体盖的上部设置有连接接头,连接接头上设置有外螺纹,壳体的上、中、下部的三个横截面处的壳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接头、第二进水接头及出水接头,所述的出水接头也可以设置在壳体的下表面上,第一进水接头、第二进水接头及出水接头与调温主体的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及出水口连通,所述的进水管连接调温装置的第一进水接头或第二进水接头及加热装置的进水接头,调温装置的第一进水接头或第二进水接头与加热装置的出热水接头连接,调温器的温度调节旋钮伸出热水器外壳外。上述的第一进水接头为进冷水接头、第二进水接头为进热水接头;或第一进水接头为进热水接头、第二进水接头为进冷水接头。上述的进水管连接加热装置的进水接头是进水管通过连接管与加热装置的进水接头连接。上述的加热装置的进水接头与连接管之间设置有逆止阀,所述的逆止阀的一端与加热装置的进水接头连接、另一端与连接管连接。上述的连接管为软管或金属管件。上述的调温装置的感温元件是感温弹簧或蜡质感温探头。上述的壳体的上、中、下部的三个横截面处的壳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接头、第二进水接头及出水接头是第一进水接头、第二进水接头及出水接头可以在其所在的壳体的上部、中部、下部的四周上的任一位置或角度设置。上述的调温轴与壳体盖轴向定位是调温轴并通过卡圈与壳体盖轴向定位。上述的加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或燃气加热装置。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I、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软管连接加热装置的进水接头与进水管,安装时可调性大,符合国家标准,不会出现零件碰撞、漏水等现象;2、本技术可自动调温,具有节能的功效,在与电加热装置连接时,作为电热水器使用,功率减半;3、本技术在使用时可直接出热水,避免了传统的热水器使用时需要放凉水后才会出热水的情况,大大节约了水资源。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简图;图2是本技术的调温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调温装置的示意图之一;图4是本技术的调温装置的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4 新型节能自动恒温热水器,在热水器外壳10内设置有带有进水接头201及出热水接头202的加热装置20,进水管30及调温装置40,所述的调温装置40是调温主体401外侧设置有一端开口的壳体402,壳体402的开口上设置有壳体盖403,调温主体401设置在壳体402内,调温主体401的调温轴404伸出壳体盖403外并与壳体盖403轴向定位,在调温轴404上设置有温度调节旋钮405,壳体盖403的上部设置有连接接头406,连接接头406上设置有外螺纹407,壳体402的上、中、下部的三个横截面处的壳体40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接头408、第二进水接头409及出水接头410,所述的出水接头410也可以设置在壳体402的下表面414上,第一进水接头408、第二进水接头409及出水接头410与调温主体401的第一进水口 411、第二进水口 412及出水口 413连通,所述的进水管30连接调温装置40的第一进水接头408或第二进水接头409及连接加热装置20的进水接头201,调温装置40的第一进水接头408或第二进水接头409与加热装置20的出热水接头202连接,调温装置40的温度调节旋钮405伸出热水器外壳10外。上述的进水管30连接加热装置20的进水接头201是进水管30通过连接管50与加热装置20的进水接头201连接。上述的加热装置20的进水接头201与连接管50之间设置有逆止阀60,所述的逆止阀60的一端与加热装置20的进水接头201连接、另一端与连接管50连接。逆止阀60可防止加热装置20中加热的热水从进水接头201中流至进水管30中。上述的连接管50为软管或金属管件。连接效果好,不会出现漏水现象,更加不会出现零件之间的碰撞,符合国家的标准。上述的第一进水接头408为进冷水接头、第二进水接头409为进热水接头;或第一进水接头408为进热水接头、第二进水接头409为进冷水接头。上述的调温装置40的感温元件是感温弹簧或蜡质感温探头。上述的壳体402的上、中、下部的三个横截面处的壳体40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接头408、第二进水接头409及出水接头410是第一进水接头408、第二进水接头409及出水接头410可以在其所在的壳体402的上部、中部、下部的四周上的任一位置或角度设置。上述的调温轴404与壳体盖403轴向定位是调温轴404并通过卡圈60与壳体盖403轴向定位。上述的加热装置20为电加热装置或燃气加热装置。电加热装置时为电热水器,燃气加热装置时为燃气热水器。本技术的壳体的横截面外轮廓为矩形或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或其结合。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新型节能自动恒温热水器,在热水器外壳内设置有带有进水接头及出热水接头的加热装置,进水管及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温装置是调温主体外侧设置有一端开ロ的壳体,壳体的开ロ上设置有壳体盖,调温主体设置在壳体内,调温主体的调温轴伸出壳体盖外并与壳体盖轴向定位,在调温轴上设置有温度调节旋钮,壳体盖的上部设置有连接接头,连接接头上设置有外 螺纹,壳体的上、中、下部的三个横截面处的壳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接头、第二进水接头及出水接头,所述的出水接头也可以设置在壳体的下表面上,第一进水接头、第二进水接头及出水接头与调温主体的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及出水ロ连通,所述的进水管连接调温装置的第一进水接头或第二进水接头及加热装置的进水接头,调温装置的第一进水接头或第二进水接头与加热装置的出热水接头连接,调温器的温度调节旋钮伸出热水器外壳外。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节能自动恒温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进水接头为进冷水接头、第二进水接头为进热水接头;或第一进水接头为进热水接头、第二进水接头为进冷水接头。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节能自动恒温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连接加热装置的进水接头是进水管通过连接管与加热装置的进水接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节能自动恒温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的进水接头与连接管之间设置有逆止阀,所述的逆止阀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节能自动恒温热水器,在热水器外壳内设置有带有进水接头及出热水接头的加热装置,进水管及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温装置是:调温主体外侧设置有一端开口的壳体,壳体的开口上设置有壳体盖,调温主体设置在壳体内,调温主体的调温轴伸出壳体盖外并与壳体盖轴向定位,在调温轴上设置有温度调节旋钮,壳体盖的上部设置有连接接头,连接接头上设置有外螺纹,壳体的上、中、下部的三个横截面处的壳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接头、第二进水接头及出水接头,所述的出水接头也可以设置在壳体的下表面上,第一进水接头、第二进水接头及出水接头与调温主体的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及出水口连通,所述的进水管连接调温装置的第一进水接头或第二进水接头及加热装置的进水接头,调温装置的第一进水接头或第二进水接头与加热装置的出热水接头连接,调温器的温度调节旋钮伸出热水器外壳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增利
申请(专利权)人:梁增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