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板送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24236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翻板送管机构。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翻板送管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连续的波形槽;活动板,其一端与驱动机构可枢转地相连接,其另一端与固定板可枢转地相连接,活动板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推动被传送管沿波形槽向前并向上运动以将被传送管送出该波形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活动板推动被传送管从一个波形槽运动到下一个波形槽,实现该段结构的自动化操作,大大节约了人力,降低劳动强度及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材传送机构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翻板送管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空调行业对制冷保温管均采用人工单个取保温管、穿铜、管扩喇叭口等工序。每个工序完成后由人工传送作业,具有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从而工人容易疲劳、占用场地大等问题,并且在物料摆放不整齐的情况下,会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使产品在传送过程中易于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产能、降低劳动强度的翻板送管机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翻板送管机构,包括驱动机构,还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连续的波形槽,波形槽用于放置被传送管;活动板,其一端与驱动机构可枢转地相连接,其另一端与固定板可枢转地相连接,活动板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推动被传送管沿波形槽向前并向上运动以将被传送管送出该波形槽。进一步地,活动板具有接触被传送管的第一位置以及将被传送管推过波形槽的最高点的第二位置。进一步地,活动板为多个,多个活动板依次设置在固定板的一侧。进一步地,活动板具有推动被传送管向前并向上运动的第一侧面,以及与第一侧面相邻接的第二侧面,第二侧面为圆弧面。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和与气缸相连接的连杆,连杆与活动板可枢转地相连接。进一步地,连杆与活动板通过连杆滚轮轴相连接,连杆滚轮轴穿过连杆和活动板。进一步地,驱动机构还包括连杆连接板,连杆连接板两端分别与气缸和连杆可枢转地相连接。进一步地,连杆连接板的一端与气缸通过活动头可枢转地相连接,气缸通过活动轴可枢转地连接在气缸固定座上,气缸与气缸固定座均安装在机架上。进一步地,固定板与活动板通过固定板滚轮轴相连接,固定板滚轮轴穿过固定板和活动板。进一步地,固定板固定在机架上。采用本技术的翻板送管机构,活动板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推动被传送管从一个波形槽运动到下一个波形槽,从而实现该段结构的自动化操作,大大节约了人力,降低劳动强度及劳动成本。并且可以保证送料的稳定性及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根据本技术的翻板送管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翻板送管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I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翻板送管机构,包括驱动机构10,还包括固定板30,固定板30上设置有多个连续的波形槽,波形槽用于放置被传送管40 ;活动板20,其一端与驱动机构10可枢转地相连接,其另一端与固定板30可枢转地相连接,活动板20在驱动机构10的驱动下推动被传送管40沿波形槽向前并向上运动以将被传送管40送出该波形槽。 在本实施例中,翻板送管机构可以将被传送管40有序地传送到指定工位。在传送开始时,被传送管40位于固定板30的波形槽内。驱动机构10运动,与活动板20产生相对转动,此时由于固定板30固定,从而活动板20绕固定板30转动,从而推动被传送管40沿波形槽向前运动。由于波形槽具有逐渐升高的槽壁,从而被传送管40在向前运动时同时沿波形槽的槽壁向上运动,直至越过波形槽的最高点到落入下一波形槽的底谷,并完成一个传送过程。本实施例中的翻板送管机构实现了该段结构的自动化操作,大大节约了人力,降低了劳动成本,可以保证送料的稳定性及提高工作效率,尤其适用于长距离传动。另外,翻板送管机构中有多个连续的波形槽,还可以实现多条管材的同步、同时传送。本实施例中,固定板30固定设置在机架上(图中未示出),在固定板30上设置有固定板滚轮轴31,固定板滚轮轴31分别穿过固定板30与活动板20从而使二者枢转连接。活动板20为扇形板或为类似结构,扇形板通过固定板滚轮轴31与固定板30连接,扇形板可绕固定板滚轮轴31转动。活动板20具有接触被传送管40的第一位置以及将被传送管40推过波形槽的最高点的第二位置。活动板20具有推动被传送管40向前并向上运动的第一侧面,此第一侧面为平面结构,活动板还具有与第一侧面邻接的第二侧面,此第二侧面为圆弧面结构,第二侧面为以活动板20与固定板30之间的枢接点为圆心的圆弧面。当活动板20位于第一位置时,活动板的第一侧面接触被传送管40并开始推动被传送管40沿固定板30的第一波形槽的槽壁朝上向波形槽的波峰处运动,直至活动板20位于第二位置,将被传送管40推过第一波形槽的波峰,即推到与第一波形槽相邻的第二波形槽的槽壁上。此时,与第二波形槽相配合的活动板20的第二侧壁与被传送管40相接触,防止被传送管40向第二波形槽的波谷快速落下并对第二波形槽造成冲击,此后,被传送管40随着活动板20返回第一位置,而沿第二波形槽向下的槽壁逐渐滑落到第二波形槽的波谷,随后,活动板20继续推动被传送管40向前移动。如图I和图2所示,驱动机构10包括气缸11和与气缸11相连接的连杆13,连杆13与活动板20可枢转地相连接。驱动机构10还包括连杆连接板12,连杆连接板12的一端与气缸11通过活动头15可枢转地相连接,另一端与连杆13通过活动销16可枢转地相连接。连杆13与活动板20通过分别穿过连杆13和活动板20的连杆滚轮轴21相连接。优选的,连杆连接板12与连杆13还可以通过转动轴相连接。本实施例中,气缸11通过气缸固定座14设置在机架上(未示出),气缸11与气缸固定座14可枢转地相连接,从而使得气缸11可在竖直平面内绕气缸固定座14做一定幅度的转动。连杆13和连杆连接板12紧固在一起,且连杆13与气缸推杆之间采用活动头连接,气缸推杆产生移动时,通过连杆连接板12与连杆13 —起移动,连杆滚轮轴21与活动板20之间产生滚动,从而带动活动板20绕固定板30转动。此时因固定板滚轮轴31是固定支点,所以活动板20就绕固定板滚轮轴31转动。推动产品向上移动过最高点,叠入第二波形槽波谷。气缸复位后完成同样动作,推动产品向上移动过最高点,叠入第三波形槽槽谷,以实现管有序传动。满足各工位的定点作业条件。优选的,气缸11与气缸固定座14之间采用转动轴或者活动销相连接。 优选地,活动板20为多个,多个活动板20依次设置在固定板30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在连杆13上等距设置有若干个连杆滚轮轴21,所有的活动板20分别通过连杆滚轮轴21连接在同一连杆13上。采用一个连杆13上连接多个活动板20的连接方式,只需一个驱动机构如气缸即可带动多个活动板20运动,结构简单,并节约能源。并可以实现多个被传送管40的连续传送。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翻板送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被传送管放置在固定板的波形槽内;驱动机构带动活动板转动,活动板推动被传送管沿波形槽的槽壁向前并向上运动以将被传送管送出该波形槽;驱动机构复位并带动活动板复位。具体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采用气动与连杆机构将被传送管有序地传送到指定工位。在被传送管传送过程中,主要包括下述步骤I、气缸推杆收回,连杆向左移动,活动板围绕固定板滚轮轴转动;被传送管此时由活动板的侧壁向上推动,沿波形槽的边向上并向前滑动;2、当气缸回到最深位置时,活动板的第一侧面处于竖直位置,与固定板滚轮轴轴向相互垂直,产品滑入落入下一个波形槽内;3、气缸复位连杆向右移动,活动板回到初始位置,被传送管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翻板送管机构,包括驱动机构(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30),所述固定板(30)上设置有多个连续的波形槽,所述波形槽用于放置被传送管(40);活动板(20),其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10)可枢转地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30)可枢转地相连接,所述活动板(20)在所述驱动机构(10)的驱动下推动所述被传送管(40)沿所述波形槽向前并向上运动以将所述被传送管(40)送出该波形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富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