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坤民专利>正文

升降与角度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22509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0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升降与角度调整机构,主要包括一下固定本体、一内固定本体、一滑套本体、一连动本体、一被动单元、一关节本体、一上本体与一上固定本体;其中,该下固定本体与内固定本体结合成一体,利用该连动本体与被动单元的状态改变能使滑套本体相对于内固定本体位移,又该上本体与上固定本体亦能配合被动单元进行升降与角度调整,至于关节本体则提供上本体的角度调整与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得以应用于椅具的头枕与靠背结构中,能提供头枕升降与角度调整作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升降与角度调整机构,特别是具有让椅具的头枕相对于靠背进行升降与角度调整作用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人对于椅子的选购,不仅要求造形美观,对其功能更是多所重视。例如许多人就很着重于各结构的角度调整,以便适应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或是能配合坐姿而进行变化。现有椅具的头枕虽已能相对于靠背进行角度调整的作用,但该结构应用于沙发时,往往在头枕和靠背交接的包覆层处,该包覆层会有堆挤的不美观现像,或者另外一些现有椅子仅具头枕的角度调整的作用,无法进行升降调整,使得功能上仍显不足。 有鉴于此,专利技术人持续努力研发,期能再提供更创新的结构,以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变的需求。专利技术人乃搜集相关资料,经过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以及修改,始有本技术的诞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升降与角度调整机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构,其能被应用于椅具内部结构中,其能让椅具的头枕实现相对于靠背进行升降与角度调整目的;借此,使用者坐在椅具上时,头枕即能依据自身的身高或坐姿需要进行调整,以获致舒适的感受。通过本技术升降与角度调整机构的实施,可以免除该椅具的头枕和靠背间的包覆层,更能获致不会有堆挤现像的困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内容为该升降与角度调整机构包括一个内固定本体;一个滑套本体,断面呈n字形,该滑套本体的内宽度大于内该固定本体的外宽度;该滑套本体套组于该内固定本体外缘,且能够相对该内固本体滑移;一个连动本体,为一个板体,该连动本体的底部连设至该滑套本体的一外侧面;—个被动单元,包括一个第一板体、一个第二板体、一个第三板体、一个第四板体、一个第五板体、一个第六板体;其中该第一板体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动部与第二连动部,该第二板体两端分别为第二连动部与第四连动部,且该第二连动部与第四连动部之间设有第三连动部,又该第三连动部位于第三板体的一端,且第三板体的另一端为第五连动部,又该第五连动部连接至第四板体的一端,而该第四板体另一端为第七连动部,且该第五连动部与第七连动部之间设有一个第六连动部,该第七连动部位于第五板体的一端,该第五板体的另一端为第八连动部,该第八连动部再连接有第六板体;前述第一连动部枢接于内固定本体顶部处,而第四连动部与第六连动部枢接于该连动本体上;该关节本体,包括有两夹合板,该两夹合板底端呈结合关系,且该两夹合板的顶端呈分离关系,且该分离状的两夹合板顶端间设置有齿盘,该齿盘中心以一轴体穿置于该两夹合板;该关节本体结合于该连动本体的一外缘面;该上本体,自齿盘的一侧延伸而成,为一个板体,能与该齿盘形成连动。较佳的,该内固定本体外部设有一下固定本体,其断面为一 Z形板片,包括有一下固定板与一外覆板,该外覆板上设有数个下结合部。较佳的,该内固定本体,固设于下固定本体的外覆板内部,特别是该内固定本体与下固定本体间利用下结合部固定。较佳的,该内固定本体断面略呈n字形,两侧外面对应设有内垫片、滚轴与外垫片,该各内垫片和外垫片皆挖设有供容置滚轴的凹洞,该滑套本体借助该滚轴而相对于该内固定本体滑移。较佳的,该上本体的一侧面末端结合有一个上固定本体,为一 L形板,包括有上结合部与一上固定板,该上结合部与上本体之间固定夹设有该第六板体。本技术的升降与角度调整机构,该下固定本体锁固于沙发的靠背内部,且将上固定本体锁固于沙发的头枕结构中,当将上本体上移直立,将迫使被动单元改变状态,首 先以第六连动部、第四连动部为支点,使该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四板体和第五板体都被连动且展开,该第一连动部固定于内固定本体,上拉该上本体后,将使连动本体和滑套本体相对于内固定本体向上滑动移行,同时达到调整头枕高度和角度的目的,增加沙发等座椅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进行调整时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完成调整后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于沙发中的示意图。图4A为图4所示意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于沙发中进行调整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于沙发中完成调整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下固定本体11下固定板12外覆板13下结合部2内固定本体21内垫片22滚轴23外垫片3滑套本体4连动本体5被动单元51第一板体511第一连动部 52第二板体521第二连动部522第四连动部 53第三板体531第三连动部532第五连动部 533第六连动部 54第四板体55第五板体551第七连动部 56第六板体561第八连动部 6关节本体61夹合板62齿盘63轴体7上本体8上固定本体81上结合部82上固定板91靠背92头枕。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特征与较佳实施例,兹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及附图,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前述的目的及优点。本技术以下列举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目的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首请参阅图I所示,本技术升降与角度调整机构,主要包括一下固定本体I、一内固定本体2、一滑套本体3、一连动本体4、一被动单兀5、一关节本体6、一上本体7与一上固定本体8,其中该下固定本体I,断面为一 Z形板片,包括有一下固定板11与一外覆板12,该外覆板12上设有数个下结合部13 ;该内固定本体2,固设于下固定本体I的外覆板12内部,特别是该内固定本体2与下固定本体I间利用下结合部13固定;该内固定本体2断面略呈n字形,其两侧外面对应设有内垫片21、滚轴22与外垫片23,该各内垫片21和外垫片23(如图4及图4A)皆挖设有提供予滚轴22容置的凹洞;该滑套本体3,断面略呈n字形,该滑套本体3的内宽度大于内固定本体2的外宽度;该滑套本体3套组于内固定本体2外缘,两者较佳以开口方向相对的方式相套组,且利用该各滚轴22致使该滑套本体3能相对于内固定本体2滑移;该连动本体4,为一板体,一底部连设至滑套本体3的一外侧面;该被动单元5,包括一第一板体51、一第二板体52、一第三板体53、一第四板体54、一第五板体55、一第六板体56 ;其中该第一板体51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动部511与第二连动部521,该第二板体52两端分别为第二连动部521与第四连动部522,且该第二连动部521与第四连动部522之间设有第三连动部531,又该第三连动部531连接于第三板体53的一端,且第三板体53的另一端为第五连动部532,又该第五连动部532连接至第四板体54的一端,而该第四板体54另一端为第七连动部551,且该第五连动部532与第七连动部551之间设有一第六连动部533,该第七连动部551设于第五板体55的一端,该第五板体55的另一端为第八连动部561,该第八连动部561再连接有第六板体56 ;前述第一连动部511枢接于内固定本体2顶部处,而第四连动部522与第六连动部533枢接于连动本体4上;该关节本体6,包括有两夹合板61,该两夹合板61底端呈结合关系,但该两夹合板61顶端呈分离关系,且该分离状的两夹合板61间设置有齿盘62,该齿盘62中心被一轴体63穿置于两夹合板61 ;该关节本体6结合于连动本体4的一外缘面;该上本体7,自齿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与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包括:一个内固定本体;一个滑套本体,断面呈ㄇ字形,该滑套本体的内宽度大于内该固定本体的外宽度;该滑套本体套组于该内固定本体外缘,且能够相对该内固本体滑移;一个连动本体,为一个板体,该连动本体的底部连设至该滑套本体的一外侧面;一个被动单元,包括一个第一板体、一个第二板体、一个第三板体、一个第四板体、一个第五板体、一个第六板体;其中该第一板体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动部与第二连动部,该第二板体两端分别为第二连动部与第四连动部,且该第二连动部与第四连动部之间设有第三连动部,又该第三连动部位于第三板体的一端,且第三板体的另一端为第五连动部,又该第五连动部连接至第四板体的一端,而该第四板体另一端为第七连动部,且该第五连动部与第七连动部之间设有一个第六连动部,该第七连动部位于第五板体的一端,该第五板体的另一端为第八连动部,该第八连动部再连接有第六板体;前述第一连动部枢接于该内固定本体顶部处,而第四连动部与第六连动部枢接于该连动本体上;该关节本体,包括有两夹合板,该两夹合板底端呈结合关系,且该两夹合板的顶端呈分离关系,且该分离状的两夹合板顶端间设置有齿盘,该齿盘中心以一轴体穿置于该两夹合板;该关节本体结合于该连动本体的一外缘面;该上本体,自齿盘的一侧延伸而成,为一个板体,能与该齿盘形成连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坤民
申请(专利权)人:林坤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