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光路四CCD拼接电视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19870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0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光路四CCD拼接电视摄像装置,属于光电成像技术领域。该装置采用了两个相同的成像透镜组,并通过转折反光镜和图像合成复合棱镜将两路光能叠加到一起,使到达各CCD靶面上的光能量增加一倍,由此克服了单光路四CCD拼接时CCD靶面上光能不足的问题;此外,通过图像合成复合棱镜、两个分光复合棱镜和两个反光镜,实现了四个CCD安装面的分离,同时,通过采用含有两对双光楔的调校机构来消除两路光学系统的成像位置偏差,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四个CCD拼接时的图像无缝对接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调试方便、可靠性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光路四CCD拼接电视摄像装置,包括第一透镜组(1)、安装框架(2)、含有两对光楔的调校机构(4)、复合棱镜(5)、第一CCD(8a)、第三CCD(8c),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透镜组(1′)、转折反光镜(3)、第一分光复合棱镜(6)、第二分光复合棱镜(6′)、第一反光镜(7)、第二反光镜(7′)、第二CCD(8b)和第四CCD(8d);所述安装框架(2)为异形结构体,其上带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至第六镜筒(2?1、2?2、2?3、2?4、2?5、2?6)以及和这些镜筒垂直的第七镜筒(2?7),第七镜筒(2?7)径向的一侧与第二镜筒(2?2)相通,径向的另一侧与第三镜筒(2?3)、第五镜筒(2?5)相通,第七镜筒(2?7)的输入端与第一镜筒(2?1)的输出端垂直相邻,第七镜筒(2?7)的输出端与第六镜筒(2?6)的输入端垂直相邻,第三镜筒(2?3)的中后段的一侧设有通光孔且该通光孔与第四镜筒(2?4)的输入端垂直相邻,第三镜筒(2?3)、第四镜筒(2?4)、第五镜筒(2?5)和第六镜筒(2?6)的输出端方向相通;第一透镜组(1)和第二透镜组(1′)是相同的望远物镜组并分别安装在第一镜筒(2?1)和第二镜筒(2?2)中;所述调校机构4螺纹连接在第二镜筒(2?2)中且位于第二透镜(1′)的后端,其中一对光楔的楔角与另一对光楔的楔角垂直;所述转折反光镜(3)为直角棱镜且两个直角平面分别固定在第一镜筒(2?1)和第七镜筒(2?7)垂直相邻的两个端面上;所述复合棱镜(5)为立方棱镜且位于第二镜筒(2?2)和第三镜筒(2?3)的交界处,所述第一分光复合棱镜(6)和第二分光复合棱镜(6′)均为立方棱镜且分别位于第三镜筒(2?3)和第七镜筒(2?7)的中后段,所述第一反光镜(7)和第二反光镜(7′)均为直角棱镜,第一反光镜(7)固定在所述通光孔(2?3?1)与所述第四镜筒(2?4)垂直相邻的两个端面上,第二反光镜(7′)固定在所述第七镜筒(2?7)与所述第六镜筒(2?6)垂直相邻的两个端面上;第一至第四CCD(8a、8b、8c、8d)一一对应与第三镜筒(2?2)、第四镜筒(2?4)、第五镜筒(2?5)、第六镜筒(2?6)的后端面固连;所述第 一透镜组(1)对目标的成像光束经所述转折反光镜(3)反射后进入所述复合棱镜(5),光束经复合棱镜(5)分光后,一半光能进入第一分光复合棱镜(6),另一半光能进入第二分光复合棱镜(6′);第二透镜组(1′)对目标的成像光束透过所述图像合成机构(4)进入复合棱镜(5),光束经复合棱镜(5)分光后,一半光能进入第一分光复合棱镜(6),另一半光能进入第二分光复合棱镜(6′);进入第一分光复合棱镜(6)的光束一半透射另一半反射,透射光束的一部分即目标的第一象限图像会聚在第一CCD(8a)的靶面上,反射光束的一部分即目标的第二象限图像经第一反光镜(7)反射后会聚在第二CCD(8b)的靶面上;进入第二分光复合棱镜(6′)的光束一半透射另一半反射,透射光束的一部分即目标的第四象限图像会聚在第三CCD(8c)的靶面上,反射光束的一部分即目标的第三象限图像经第二反光镜(7′)反射后会聚在第CCD(8d)的靶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忠柴继河白钊刘建鹏杨一洲卫宏钱钧李涛宋金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兵器工业第二零五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