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忠民专利>正文

快速治疗痛经与腹部肿块的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88974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2 1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治疗痛经与腹部肿块的药物,它是以桃仁、红花、白芍、当归、丹参、肉桂、花椒、高良姜、甘草、香附为原料,按一定重量配比,运用中药药剂学的常规工艺可制备成任何一种口服剂型。本发明专利技术临床观察与实验室证明对子宫内膜异位等各类痛经以及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腹部肿块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临床观察服用安全,见效迅速,无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治疗痛经与腹部肿块的药物,特别是涉及一种以植物中药且全部为中药保健品或药食两用的中药为原料制成的、具有标本兼治功能的治疗痛经与腹部肿块的药物。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成年女性痛经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由于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加大,女性经期保护、生殖健康被忽略,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炎性包快等疾病的几率增加,直接影响到女性的生殖能力与身心健康。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系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移位于子宫以外的部位导致发病。据有关报道显示,该病的发病率较以往增多。由于该病症状明显,痛经难以忍受,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较大的不利影响。一般情况下,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时常常用止痛的西药对症治疗,但这仅仅是权宜之计,对疾病本身没有改善,难以发挥治本的作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面,临床常用的西药为内美通、丹那唑等,品种比较单一,且这些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特别是对肝功能的损害致使部分患者无法使用。而在中药方面,专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成药目前尚未发现。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需要,我们经过多年研究观察,通过温经通络、理气化滞、活血化瘀等途径,发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达到治本止痛的作用,符合药物必须安全、有效的基本原则。由于所选药物的化瘀作用明显,对于妇科腹部的病理性包块具有气滞血瘀脉证者,同样具备缩小肿块乃至消除肿块的可靠疗效。在活血化瘀的药物中,往往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患者服用安全有效的药物,是非常重要的。选用由药食两用与保健作用的中药组成方剂,其安全性得到保证,适应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如此,在有效控制痛经的基础上,开发出针对气滞血瘀脉证之肿块具有治疗作用的中药,是妇科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中医温经通络、理气化滞、活血化瘀理论组方,同时治疗痛经以及妇科肿块的药物,纵观中西药市场,该类药物尚属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治疗痛经与腹部肿块的药物,该药物具有振奋阳气、温经通络、理气消滞、活血化瘀,消肿除症的作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引发的痛经,并可针对妇科腹部肿块如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炎性包快等疾病,疗效可靠、见效迅速、标本兼治,为临床提供一种新型、安全、高效的治疗药物。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快速治疗痛经与腹部肿块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桃仁6-60份,红花6-60份,白芍6-45份,当归6-60份,丹参3-60份,肉桂6-60份,花椒3_45份,高良姜6_60份,甘草3_45份,香附6_60份。上述快速治疗痛经与治疗腹部肿块的药物各原料的优选重量份为桃仁10-45份,红花10-45份,白芍10-40份,当归10-50份,丹参10-45份,肉桂10-45份,花椒10-36份,高良姜10-45份,甘草10-36份,香附10-45份。上述原料药及用量配方,是专利技术人30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得出的,在上述用量范围内均具有显著的疗效。本专利技术以传统的辨证施治为基本准则,通过该药振奋阳气温经通络,理气活血去除疼痛,化瘀行滞消散肿块,用药主次分明,配方巧妙恰当,辨证与辨病结合,中医与西医合参,所用药物均经现代医学有关药理实验证明其促进组织血液循环、促进组织吸收的显效 性与可靠性,证明其化瘀、通络、止痛、消肿的显效性与可靠性,而且每味药物均经中药药理学研究文献提示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本专利技术的药物选择桃仁、红花、白芍、当归、丹参、肉桂、花椒、高良姜、甘草、香附10味药进行配伍,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全方能够实现振奋阳气,温通经络,化瘀止痛,消散肿块的功效。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增强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当归、白芍活血养血,调养周身血气;四者配伍,理血、化瘀,除滞功效相得益彰。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经;花椒味辛性温,镇痛抗栓,防止血小板凝聚;丹参行气散瘀,消肿除滞;诸药配合,温阳、散寒,止痛、活血、散瘀效果更佳。高良姜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香附温经散寒,理气止痛;甘草缓急止痛,辅助正气;三药合用,理气止痛,缓解症状更为快捷。该方组合,温阳行滞,理气扶正,活血化瘀,消肿除块,诸药配合完全符合中医组方的基本原则。不仅如此,上述药物的药理作用,均有相关单味药物药理研究与动物试验结论证实。本专利技术药物可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成任何一种内服剂型。本专利技术药物采用中药药剂学常规工艺制成胶囊剂。本专利技术药物采用中药药剂学常规工艺制成片剂。本专利技术药物采用中药药剂学常规工艺制成散剂或颗粒剂。本专利技术药物采用中药药剂学常规工艺制成水丸剂、蜜丸剂、水蜜丸剂、浓缩丸剂或滴丸剂。本专利技术药物采用中药药剂学常规工艺制成口服液。本专利技术药物采用中药药剂学常规工艺制成茶剂。本专利技术药物也可采用半仿生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提取、酶工程技术、超声波提取、大孔吸附树脂法等方法提取有效成分,但这些提取方式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药物经临床使用结果表明,有下述优点I、本专利技术选用天然食用植物药为原料,各组份符合药品法规定和中医处方原则,突出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病因治疗与对症治疗相结合的基本特色;2、本专利技术药物提取后,口感较好,服用方便,各味药物组方前后均无毒无害,正常剂量服用没有发现毒副作用;3、本专利技术药物对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组织粘连、妇科炎性包快等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4、本专利技术药物均精选于卫生部规定可药食两用的品种,安全性更高,对一些妇科慢性疾病可较长时间服用;5、本专利技术药物标本兼治,见效迅速,治愈率高。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药物经过临床疗效观察与安全性试验,表明内服安全可靠,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实施例I桃仁10-45份,红花10-45份,白芍10_40份,当归10_50份,丹参10_45份,肉桂10-45份,花椒10-36份,高良姜10-45份,甘草10-36份,香附10-45份。采用常规中药的制备方法,制成每粒含提取药粉0. 45克的胶囊。 临床实验例I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一般资料观察痛经患者共12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来自门诊,病程3个月至4年9个月。观察组年龄61例,年龄19-39岁;对照组61例,年龄为19-38岁。观察组痛经的程度为轻度者6例,中度20例,重度35例;对照组痛经的程度为轻度者5例,中度22例,重度34例。经统计学处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痛经诊断标准(I)渐进性痛经;(2)经期少腹、腰骶不适,进行性加剧;(3)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进行性加剧;(4)后穹窿子宫骶骨韧带或子宫峡部触到痛性结节;(5)附件粘连包块伴包膜结节感,输卵管通畅;(6)月经前后附件包块小有明显变化。凡有以上(1)-(3)项中I项和(4)-(6)项中I项,血清子宫内膜抗体阳性,CA-125异常(25-35之间可作参考),即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轻重程度的标准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服止痛药为轻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为中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治疗痛经与腹部肿块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物制备而成:桃??仁6?60份???红??花6?60份???白??芍6?45份???当??归6?60份丹??参3?60份???肉??桂6?60份???花??椒3?45份???高良姜6?60份甘??草3?45份???香??附6?6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治疗痛经与腹部肿块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物制备而成 桃仁6-60份红花6-60份白芍6-45份当归6_60份 丹参3-60份肉桂6-60份花椒3-45份高良姜6_60份 甘草3-45份香附6-60份。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快速治疗痛经与腹部肿块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各原料的优选分量比为 桃仁10-45份红花10-45份白芍10-40份当归10-50份 丹参10-45份肉桂10-45份花椒10-36份高良姜10-45份 甘草10-36份香附10-45份。3.如权利要求I所述快速治疗痛经与腹部肿块的药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民
申请(专利权)人:王忠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