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炳官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内服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88967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2 18:58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内服中药属于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内服中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疗效显著、能够根治牛皮癣病的内服中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物是由以下成分组成(按重量称计):祁蛇10~30g、刘寄奴10~30g、百部5~25g、白藓皮10~30g、山豆根10~30g、灵仙10~30g、羌活5~15g、徐长卿10~30g、羚羊角20~40g、土茯苓50~70g、山慈菇10~30g、熟地20~40g、银花藤20~40g、柽柳5~15g、白花蛇舌草20~40g、蚕沙5~15g、玳瑁10~30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组合物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内服中药
技术介绍
牛皮癣又称银屑病,是一种非传染性、慢性、并具有复发倾向的红斑鳞性皮肤病。中医李氏认为本病因风邪客于皮肤、血噪不能荣养皮肤所致。血热、血噪是体肌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血热的形成,是与多种因素有关的,因情内伤、机体雍滞、郁久化火,以致心火亢感,或热伏营血,或因饮食失节,过食易于过敏生风的食物,致脾胃失和,气机不畅,郁久化热。外因方面主要是由于外风潮湿,风燥之邪,客于肌肤,内外和邪而发病。热雍血络则发红斑、风热燥盛,肌肤失养则皮肤发病,瘙之屑起,色白而痒。若风邪,燥热之邪久,阴血内耗,夺津灼液则血枯燥而难荣于外。现有的治疗牛皮癣的中药基本都是外用药,虽然直接接触创伤面,但由于是外用, 用药量大;而且,最重要的是治标不治本,即使治愈,短期内极容易复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显著、能够根治牛皮癣病的内服中药。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药物是由以下成分组成(按重量称计):祁蛇10 30g、刘寄奴10 30g、百部5 25g、白藓皮10 30g、山豆根10 30g、灵仙10 30g、羌活5 15g、徐长卿10 30g、玲羊角20 40g、土获茶50 70g、山慈燕10 30g、熟地20 40g、银花藤20 40g、柽柳5 15g、白花蛇舌草20 40g、蚕沙5 15g、ift瑁10 30g。方解1.祁蛇味苦、性咸、归肝经。功能主治祛风、活络、定惊。主要用于风湿、麻痹、中风半身不遂、麻风、顽癣、破伤风小儿风等。刘寄奴味苦、性温、归心、脾经。功能主治破血通络、散瘀止痛、消食化积。主要用于淤血阻滞、闭经、痛经、产后腹痛、跌打瘀痛、食积腹痛。百部为甘、苦、性、归肺经。功能主治润肺止咳,祛风杀虫。用于伤风咳嗽、百日咳、肺痨咳嗽,及蛲虫病、头風、体風。局部涂抹,可治荨麻疹、皮炎、体癣、蚊虫叮咬。白藓皮味苦、性寒。归脾、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主要用于湿热、皮肤瘙痒,也可治疗湿热黄疽,湿热痹症。山豆根味苦、性寒。归肺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散肿。用于热毒温结所致的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疮痈肿痛等。灵仙味辛、性温。归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止麻痹、治骨鲠。用于风湿、痹痛,诸骨哽咽。此外,还能逐饮消积,用于痰饮、痞积等。羌活味辛、苦、性温。归膀胱、肾经。功能主治解毒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外感风寒或风湿症,风湿痹痛。徐长卿味辛、性温。归肝、胃经。功能主治祛风止痛、解毒止痒。用于风湿、痹痛、腰痛、跌打伤痛、腹痛、牙痛,各种疼痛症和湿热、顽癣等皮肤病。此外,还能解毒蛇,治疗毒蛇咬伤等。羚羊角味咸、性寒。归肝、心经。功能主治平肝熄风、凉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症、凉风、中风症、肝阳上 亢、温热病盛、热毒斑疹等。土茯苓味甘、性寒,归肝、胃经。功能主治解毒、除湿、利关节。用于梅毒,梅毒病服汞剂而致肢体拘挛者,以及热淋之症。山慈菇味辛、性寒,有小毒。归肝、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发背、肿痛。熟地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主治养血滋阴、补精益髓。用于血虚症,妇女月经不调、崩漏、闭经。肝肾亏虚者、消渴、精血亏虚症等。银花藤味甘、性寒。为肺、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要用于外感风热或湿热所致引起的疼痛肿胀,热毒痢疾,多用于解毒。此外,又祛风湿、通经络。柽柳味辛、性寒。归肺、胃经。功能主治祛风止痒。用于麻疹初期诱发不畅、风寒外束、内陷之症,以及风热身痒。白花蛇舌草味苦、甘、性寒。归胃、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肿痛解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和小便不利。近年又用于胃癌、食道癌、直肠癌等多种癌症治疗。蚕沙味甘、辛、性温。归脾、胃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和胃化脓。用于风湿痹痛、湿热瘙痒、吐泻转筋。玳瑁味苦、甘、咸、性寒。归心、肝经。功能主治平肝定惊、清热解毒。用于阳亢火盛、神昏谤语、昏厥、火毒内郁、豆毒。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常治疗牛皮癣的药物大多为外用药,因此,疗效不佳,而且极易复发。本专利技术根据牛皮癣的发病特点,追本溯源,采用内服,清热解毒、凉血祛风,由“内”来根治牛皮癣。在三十多年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已治愈五百多病例,有效率达100%,治愈率99%以上,而且不会复发。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祁蛇20g、刘寄奴20g、百部15g、白藓皮20g、山豆根20g、灵仙20g、羌活10g、徐长卿20g、羚羊角30g、土茯苓60g、山慈菇20g、熟地30g、银花藤30g、柽柳10g、白花蛇舌草30g、蚕沙10g、玳瑁20g。实施例2 :祁蛇10g、刘寄奴30g、百部25g、白藓皮30g、山豆根30g、灵仙10g、羌活5g、徐长卿30g、羚羊角40g、土茯苓70g、山慈菇10g、熟地20g、银花藤20g、柽柳5g、白花蛇舌草40g、蚕沙5g、ift瑁30g。实施例3 :祁蛇30g、刘寄奴10g、百部5g、白藓皮10g、山豆根10g、灵仙30g、羌活15g、徐长卿10g、羚羊角20g、土茯苓50g、山慈菇30g、熟地40g、银花藤40g、柽柳15g、白花蛇舌草20g、蚕沙15g、玳瑁10g。病例病例I、王某、男、56岁。病史患者全身起丘疹及白屑两年多,并发现四肢出现红色斑点状皮疹,同时起白色鳞屑。继而皮疹泛发全身,医院诊断为牛皮癣;经服西药及外涂药水均为见效,头部、四肢及躯干均泛发红色点状皮疹、脱屑、瘙痒严重。皮疹如铜钱大小红色斑,表面附着转薄之银色鳞屑,日光下发光,鳞屑周围有明显红晕,基地橙红色浸润,强行剥离鳞屑后,底面可见鳞状出血点。辩证血热内温、生风生燥。治法清热解毒、凉血祛风。将本方实施例I用水煎月艮,每日一剂,早晚服用。服用实施例I五剂后,头部、躯干,疹大部分消退,呈现色素脱失,四肢皮疹似红色作痒,守前方增减。继服实施例I五剂后,全身皮疹消退,呈现色素脱失,唯独皮肤干燥瘙痒。再服实施例I五剂,瘙痒全部消失,临床治愈。后未见复发。病例2、刘某、女、24岁,初诊2006年6月6日。病史患者自十岁开始,双腋下内 侧出现小的皮损、瘙痒,逐渐发展。曾经多家医院治疗,时轻时重,多年来,反复不断。于年初因工作紧张、精神疲劳、皮损发展更为严重,瘙痒甚为明显,表现脱屑,影响睡眠及饮食。检查舌质红、苔微腻、脉滑数。双下肢内侧部有散如蚕豆大的红色斑、丘疹,表面覆盖灰色鳞屑,搔之呈银白色多层性鳞屑,用力剥离鳞屑后,底面有出血点,皮疹会走位,游散在抓痕血痂,皮损基底呈红色浸润。辩证湿热内结、郁化火。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将本方用水煎服,每两日一齐|J(实施例I),早晚服用。复诊2006年6月16日,服实施例I五剂后,皮疹淡红,鳞屑减小。三诊2006年7月6日,继服本方,原有鳞屑消退,未见新发皮疹。近日来,睡眠很差,再进实施例I五剂。四诊2006年7月16日,下肢皮损绝大部分消退,瘙痒减轻,续服实施例I五剂。五诊2006年7月26日,皮损消退,未见新疹出现,临床治愈。注意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并服余剂以作巩固。病例3、张某、女、46岁,初诊1996年2月6日。病史患者于1996年发现双上肢出现红斑脓疱,有银鳞屑,时轻时重,并泛发躯干和四肢,经医院诊为脓疱型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内服中药,其特征在于,本专利技术的药物是由以下成分组成(按重量称计):祁蛇10~30g、刘寄奴10~30g、百部5~25g、白癣皮10~30g、山豆根10~30g、灵仙10~30g、羌活5~15g、徐长卿10~30g、羚羊角20~40g、土茯苓50~70g、山慈菇10~30g、熟地20~40g、银花藤20~40g、怪柳5~15g、白花蛇舌草20~40g、蚕沙5~15g、玳瑁10~30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内服中药,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以下成分组成(按重量称计):祁蛇10 30g、刘寄奴10 30g、百部5 25g、白癣皮10 30g、山豆根10 30g、灵仙10 30g、芜;活5 15g、徐长卿10 30g、玲羊角20 40g、土获茶50 70g、山慈燕10 30g、熟地20 40g、银花藤20 40g、怪柳5 15g、白花蛇舌草20 40g、蚕沙5 l5g、ift瑁 10 30g。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治疗牛皮癣的内服中药,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以下成分组成(按重量称计)祁蛇20g、刘寄奴20g、百部15g、白鲜皮20g、山豆根20g、灵仙20g、羌活10g、徐长卿20g、羚羊角30g、土茯苓60g、山慈菇20g、熟地30g、银花藤30g、怪柳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炳官
申请(专利权)人:李炳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