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暖卫浴产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方向出水的出水嘴;出水嘴主体上套设控水件;出水嘴主体和控水件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出水嘴主体的侧面设有第一出水口,控水件的上端设置第二出水口,侧面设置第三出水口;通过出水嘴主体与控水件之间相对移动,出水嘴主体上的第一出水口分别与控水件上的第二出水口或第三出水口相联通,从而实现洗手和漱口洗脸用水从不同出水口流出,达到出水角度的不同,方便漱口和洗脸;同时该多方向出水的水嘴操作简单、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暖卫浴产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方向出水的出水嘴。
技术介绍
目前洗脸盆用的水龙头的出水嘴出水方式一般都是斜向下出水,或者是水平的出水,采用这样的出水方式,用户在洗手时没有问题,但是人们在刷牙漱口洗脸时须拿一个口杯和把水放入洗面盆盛水使用,这些都很不方便,如果共用口杯和面盆也不卫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目前洗脸盆用的水龙头的出水嘴只能斜向下或者水平出水 导致的刷牙漱口洗脸不方便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解决以上问题的一种多方向出水的出水嘴。为达到上述功能,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方向出水的出水嘴,出水嘴主体套设在控水件内;出水嘴主体和控水件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所述的出水嘴主体为上端封闭的空心件,出水嘴主体的侧面设有第一出水口和依次设有放置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的凹槽,所述第一出水口位于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控水件为一两端开口的中空件,上端开口形成第二出水口,所述控水件的中空部分形成上空腔和下空腔,上空腔比下空腔大,所述控水件的侧面设有第三出水口,第三出水口的开口大小不小于第一出水口的开口大小,但小于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的距离;所述出水嘴主体与控水件通过相对移动,出水嘴主体上的第一出水口分别在所述控水件的上空腔或下空腔内,从而实现与控水件上的第二出水口或第三出水口相联通。所述出水嘴主体进水口处还设有内部为中空的万向接头。所述出水嘴还包括一个用于把出水嘴固定在洗脸盆上的固定装置。所述出水嘴还包括一个前端带螺纹的中空进水管。所述出水嘴主体纵截面方向上还设有一限位槽。所述控水件上还设有一挡块。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以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出水嘴主体上套设控水件;出水嘴主体和控水件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出水嘴主体的侧面设有第一出水口,控水件的上端设置第二出水口,侧面设置第三出水口 ;通过出水嘴主体与控水件之间相对移动,出水嘴主体上的第一出水口分别与控水件上的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相联通,从而实现洗手和漱口洗脸用水从不同出水口流出,达到出水角度的不同,方便漱口和洗脸;同时该多方向出水的水嘴操作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I为多功能出水嘴第二出水口出水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多功能出水嘴第三出水口出水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多功能出水嘴出水嘴主体限位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多功能出水嘴控水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I、图2、图3和图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实施方式如图I、图2、图3、图4所示的一种多方向出水的出水嘴,出水嘴主体2套设在控、水件I内;出水嘴主体2和控水件I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31、第二密封圈32和第三密封圈33 ;所述的出水嘴主体2为上端封闭的空心件,出水嘴主体2的侧面设有第一出水口 21和依次设有放置第一密封圈31、第二密封圈32和第三密封圈33的凹槽,所述第一出水口 21位于第一密封圈31和第二密封圈32之间;控水件I为一两端开口的中空件,上端开口形成第二出水口 13,所述控水件I的中空部分形成上空腔14和下空腔15,上空腔14比下空腔15大,所述控水件I的侧面设有第三出水口 12,第三出水口 12的开口大小不小于第一出水口 21的开口大小,但小于第一密封圈31和第二密封圈32之间的距离;所述出水嘴主体2与控水件I通过相对移动,出水嘴主体2上的第一出水口 21分别在所述控水件I的上空腔14或下空腔15内,从而实现与控水件I上的第二出水口 13或第三出水口 12相联通。如图3所示,出水嘴主体2纵截面方向上还设有一长条状的限位槽22。 控水件I上还设有一挡块3,在本实施例中,挡块3由拧紧在控水件I上的一个螺钉形成,螺钉拧入控水件I后,其下端面突出控水件I的内壁,落入限位槽22中,但与限位槽22的底面不接触,这样当控水件I相对于出水嘴主体2上下运动时,挡块3会随着控水件I在限位槽22内上下运动,当运动到限位槽22的上下两个极限位置时,挡块3就会与限位槽22相接触,从而制止控水件I继续运动,以限定控水件I与出水嘴主体2的相对移动距离。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当挡块3与限位槽22的上端面接触时,此时出水嘴主体2上的第一出水口 21刚好对着控水件I上的第三出水口 12,水通过出水嘴主体2内的空腔,从第一出水口 21和第三出水口 12流出,此时的出水状态与市面上现有的普通盆用龙头相同,为向下出水,此出水供洗手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I所示,当挡块3与限位槽22的下端面接触时,此时出水嘴主体2上的第一密封圈31露出到控水件I的上空腔14内,由于上空腔14比下空腔15要大,这样第一密封圈31就起不到密封的作用,水通过出水嘴主体2内的空腔,经第一出水口 21、控水件I的上空腔14然后从第二出水口 13流出,此时由于控水件I上的第三出水口 12位于第二密封圈32和第三密封圈33之间,由于第二密封圈32的密封作用,水无法通过第三出水口 12,所以从第一出水口 21流出的水会全部从第二出水口 13流出,此部分水从第二出水口 13斜向上流出,方便漱口和洗脸。出水嘴主体2进水口处还设有一内部为中空的万向接头4。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为人的身高不同,水压也不同,所以喷出的水位置是不一样的,通过万向接头4可以调整喷出水的位置。出水嘴还包括一个用于把出水嘴固定在洗脸盆上的固定装置5。出水嘴还包括一个前端带螺纹的中空进水管6 ;供给出水嘴的水,经过龙头的冷热水混合阀芯混合后,通过耐压软管联接到中空进水管6中,以实现给出水嘴供水。综上所述,本技术可以通过手推拉控水件1,以实现出水嘴主体2与控水件I之间相对移动,使出水嘴主体2上的第一出水口 21分别与控水件I上的第二出水口 13和第三出水口 12相联通,从而实现洗手和漱口洗脸用水从不同出水口流出,达到出水方向的不同,方便漱口和洗脸。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技术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多方向出水的出水嘴,其特征在于出水嘴主体(2)套设在控水件(I)内;出水嘴主体(2)和控水件(I)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31)、第二密封圈(32)和第三密封圈(33);所述的出水嘴主体(2)为上端封闭的空心件,出水嘴主体(2)的侧面设有第一出水口(21)和依次设有放置第一密封圈(31)、第二密封圈(32)和第三密封圈(33)的凹槽,所述第一出水口(21)位于第一密封圈(31)和第二密封圈(32)之间;控水件⑴为一两端开口的中空件,上端开口形成第二出水口(13),所述控水件(I)的中空部分形成上空腔(14)和下空腔(15),上空腔(14)比下空腔(15)大,所述控水件⑴的侧面设有第三出水口(12),第三出水口(12)的开口大小不小于第一出水口(21)的开口大小,但小于第一密封圈(31)和第二密封圈(32)之间的距离;所述出水嘴主体(2)与控水件(I)通过相对移动,出水嘴主体(2)上的第一出水口(21)分别在所述控水件(I)的上空腔(14)或下空腔(15)内,从而实现与控水件(I)上的第二出水口(13)或第三出水口(12)相联通。2.如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方向出水的出水嘴,其特征在于:出水嘴主体(2)套设在控水件(1)内;出水嘴主体(2)和控水件(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31)、第二密封圈(32)和第三密封圈(33);所述的出水嘴主体(2)为上端封闭的空心件,出水嘴主体(2)的侧面设有第一出水口(21)和依次设有放置第一密封圈(31)、第二密封圈(32)和第三密封圈(33)的凹槽,所述第一出水口(21)位于第一密封圈(31)和第二密封圈(32)之间;控水件(1)为一两端开口的中空件,上端开口形成第二出水口(13),所述控水件(1)的中空部分形成上空腔(14)和下空腔(15),上空腔(14)比下空腔(15)大,所述控水件(1)的侧面设有第三出水口(12),第三出水口(12)的开口大小不小于第一出水口(21)的开口大小,但小于第一密封圈(31)和第二密封圈(32)之间的距离;所述出水嘴主体(2)与控水件(1)通过相对移动,出水嘴主体(2)上的第一出水口(21)分别在所述控水件(1)的上空腔(14)或下空腔(15)内,从而实现与控水件(1)上的第二出水口(13)或第三出水口(12)相联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燕琴,
申请(专利权)人:张燕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