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自动进退气路控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86004 阅读:8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6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缸自动进退气路控制机构,包括有进气管和气动阀,气动阀上分别设有进气口、上、下进气口和第一、二出气口,进气管的前端分别连接有通向进气口和上、下进气口的管道,其中与下进气口相连的管道中安装有调压阀;气动阀的阀腔里有阀芯,阀芯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向上、下进气口延伸的上、下阀杆,上、下阀杆端部分别具有上、下活塞,上、下活塞分别与气动阀阀腔的内壁滑动配合,且下活塞的直径为上活塞直径的二倍或数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在遇到突发情况,即在外部进气的压力逐渐减小时,仍然能够使得已推出的气缸活塞杆正常地退回,保障了气缸所驱动装置的安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缸自动进退气路控制机构
技术介绍
气缸的作用是将压缩空气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机构作直线往复运动或摆动。当气缸运行时遇到停电的特殊情况时,储气灌内的压缩空气在没有外供压缩空气补充的情况下会慢慢的被释放掉,这时气缸外部的进气压力会慢慢的变小直至降到O,气缸不能受到有效控制退回到初始位置而导致被气缸驱动的装置处于不安全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缸自动进退气路控制机构,遇到突发情况,即在系统断电,外部进气的压力(即储气罐内的气压)逐渐减小时,仍然能够使得已推出的气缸活塞杆自动地退回,保障被气缸驱动的装置退回到安全的位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缸自动进退气路控制机构,包括有进气管和气动阀,所述的气动阀上分别设有进气口、上、下进气口和第一、二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前端分别连接有通向进气口和上、下进气口的管道,其中与下进气口相连的管道中安装有调压阀;所述气动阀的阀腔里有阀芯,所述阀芯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向上、下进气口延伸的上、下阀杆,所述上、下阀杆端部分别具有上、下活塞,所述的上、下活塞分别与气动阀阀腔的内壁滑动配合,且下活塞的直径为上活塞直径的二倍或数倍,其中第一出气口与气缸的无杆腔连通,第二出气口与气缸的有杆腔连通。气缸自动进退气路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后端通过管道外接气源。气缸自动进退气路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二出气口分别通过管道外接气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合理,通过气动阀两侧的压力不同,实现阀芯的上、下运动,从而实现进气口分别与第一、二出气口的连通,在遇到突发情况,即在系统断电和外部进气的压力逐渐减小时,仍然能够使得已推出的气缸活塞杆正常地退回,保障了气缸所驱动装置的安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气动阀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I、2,一种气缸自动进退气路控制机构,包括有进气管I和气动阀2,气动阀2上分别设有进气口 3、上、下进气口 4、5和第一、二出气口 6、7,进气管I的前端分别连接有通向进气口 3和上、下进气口 4、5的管道8,其中与下进气口 5相连的管道中安装有调压阀 9 ;气动阀2的阀腔里有阀芯10,阀芯10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向上、下进气口 4、5延伸的上、 下阀杆11、12,上、下阀杆11、12端部分别具有上、下活塞13、14,上、下活塞13、14分别与气动阀2阀腔的内壁滑动配合,且下活塞14的直径为上活塞13直径的二倍。进气管I的后端通过管道外接气源;第一、二出气口 6、7分别通过管道外接气缸, 其中第一出气口 6与气缸的无杆腔连通,第二出气口 7与气缸的有杆腔连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正常情况下设定进气管I的进气压力为O. 3Mpa,调压阀9设定压力为O. 05Mpa, 上活塞13的直径为8mm,下活塞14的直径为16mm。这时气动阀2的上进气口 4的压力 =0. 3*106*3i (4*10_3)2 =1. 5Kg,气动阀 2 下进气口 5 的压力=0. 05*106* π (8*1(Γ3)2=1· OKg,这时气动阀2上端受到的压力大于下端,阀芯10向下移动,使得进气口 3与第一出气口 6连通,第一出气口 6向气缸的无杆腔通入气体,推动气缸活塞前进。当出现突发情况,如出现停电,这时进气管I外部的进气压力会慢慢的变小,当进气管I内的气压 低于O. 2MPa时,气动阀2上进气口 4的压力小于下进气口 5的压力,阀芯 10向上移动,使得进气口 3与第二出气口 7连通,第二出气口 7向气缸的有杆腔通入气体, 推动气缸后退,从而保障了气缸所驱动装置的安全。权利要求1.一种气缸自动进退气路控制机构,包括有进气管和气动阀,所述的气动阀上分别设有进气ロ、上、下进气口和第一、ニ出气ロ,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前端分别连接有通向进气口和上、下进气ロ的管道,其中与下进气ロ相连的管道中安装有调压阀;所述气动阀的阀腔里有阀芯,所述阀芯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向上、下进气ロ延伸的上、下阀杆,所述上、下阀杆端部分别具有上、下活塞,所述的上、下活塞分别与气动阀阀腔的内壁滑动配合,且下活塞的直径为上活塞直径的二倍或数倍。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缸自动进退气路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后端通过管道外接气源。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缸自动进退气路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ニ出气ロ分别通过管道外接气缸,其中第一出气ロ与气缸的无杆腔连通,第二出气ロ与气缸的有杆腔连通。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缸自动进退气路控制机构,包括有进气管和气动阀,气动阀上分别设有进气口、上、下进气口和第一、二出气口,进气管的前端分别连接有通向进气口和上、下进气口的管道,其中与下进气口相连的管道中安装有调压阀;气动阀的阀腔里有阀芯,阀芯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向上、下进气口延伸的上、下阀杆,上、下阀杆端部分别具有上、下活塞,上、下活塞分别与气动阀阀腔的内壁滑动配合,且下活塞的直径为上活塞直径的二倍或数倍。本技术结构合理,在遇到突发情况,即在外部进气的压力逐渐减小时,仍然能够使得已推出的气缸活塞杆正常地退回,保障了气缸所驱动装置的安全。文档编号F15B15/20GK202468535SQ20122004403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1日专利技术者胡开 申请人:合肥鼎锐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缸自动进退气路控制机构,包括有进气管和气动阀,所述的气动阀上分别设有进气口、上、下进气口和第一、二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前端分别连接有通向进气口和上、下进气口的管道,其中与下进气口相连的管道中安装有调压阀;所述气动阀的阀腔里有阀芯,所述阀芯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向上、下进气口延伸的上、下阀杆,所述上、下阀杆端部分别具有上、下活塞,所述的上、下活塞分别与气动阀阀腔的内壁滑动配合,且下活塞的直径为上活塞直径的二倍或数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开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鼎锐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