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7706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奶瓶刷,包含一握柄、一连接该握柄一端的直杆,及一夹设于该直杆上由多数个刷毛所组成并呈圆柱状的毛刷体,该直杆是以金属线卷绕成长条状,且该毛刷体的刷毛是被夹绕于该直杆的表面上,其特征在于: 该毛刷体自该直杆一端朝该握柄的方向依序具有一头刷部、一直径均一的前刷部,及一直径比该前刷部的直径小的后刷部。(*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奶瓶刷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一种一般的奶瓶刷1是适用于刷洗一中空圆柱形的奶瓶2,该奶瓶刷1具有一握柄11、一直杆12,及一毛刷体13。该握柄11具有一弯折部111,及一可转动地套设于该弯折部111的手握部112,该直杆12的一端连接该握柄11,且该直杆12是利用一金属线卷绕成一长条状,该毛刷体13是由多数个刷毛131所组成并呈一圆柱状,且该等刷毛131是于该直杆12卷绕成型时,同时被夹绕于直杆12的表面上。当欲清洗该奶瓶2时,仅需将该奶瓶刷1的毛刷体13置于该奶瓶2内,再手持该握柄11并转动该手握部112,该毛刷体13即会被带动旋转,而因该毛刷体13的该等刷毛131均能贴抵于该奶瓶2的内侧面,所以使得该奶瓶2能被刷洗乾净。然而市面上的奶瓶一直不断在创新,有许多设计更贴心或更好用的奶瓶也一一问世,其中因考虑婴儿的手非常娇小,一般圆柱形的奶瓶2婴儿需以双手拿握,所以市面上便出现了一种易握式奶瓶。如图2所示,一种让婴儿更好握持且呈中空环状的易握式奶瓶3,为了让婴儿能以一手轻易地拿握,所以该易握式奶瓶3是以直径不均一的设计,并界定出一底部空间31、二分别与该底部空间31相连通的握持空间32,及一与该等握持空间32相连通,且具有一开放端的头部空间33。此种易握式奶瓶3不但能盛装足量的液体,且确实能让婴儿更方便使用,但是当以该一般的奶瓶刷1欲刷洗时,因该等握持空间32的直径较小,导致该奶瓶刷1的毛刷体13无法完全穿入,且因该毛刷体13的直径均一,所以会造成该等刷毛131卡挤于该握持空间32内动弹不得,所以该奶瓶刷1无法清洗该易握式奶瓶3。而因牛奶中带有油脂,若单纯仅以清水冲洗该易握式奶瓶3,干净及卫生的问题又令人堪虑,所以如此好用的易握式奶瓶3,正因无适合的奶瓶清洁刷而面临到遭市场淘汰的命运,实在令人感到遗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可有效地刷洗一中空呈环状的易握式奶瓶的奶瓶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奶瓶刷,适用于刷洗易握式奶瓶,该易握式奶瓶是呈一中空的环状,并界定出一底部空间、二分别与该底部空间相连通的握持空间,及一与该等握持空间相连通且具有一开放端的头部空间,该奶瓶刷包含一握柄、一连接该握柄一端的直杆,及一夹设于该直杆上,且是由多数个刷毛所组成并呈圆柱状的毛刷体,该直杆是利用一金属线卷绕成一长条状,且该毛刷体的刷毛是于该直杆卷绕成型时,同时被夹绕于直杆的表面上,其特征在于该毛刷体自该直杆一端朝该握柄的方向依序具有一头刷部、一直径均一的前刷部,及一直径比该前刷部的直径小的后刷部。所述的奶瓶刷,其特征在于该前刷部的长度是可以对应该易握式奶瓶的底部空间的长度,该后刷部的长度可对应每一握持空间的长度。所述的奶瓶刷,其特征在于该毛刷体的头刷部的直径是大于该前刷部的直径,且呈一球形状地夹绕于该直杆的一端上。所述的奶瓶刷,其特征在于该毛刷体的后刷部的直径可略大于该易握式奶瓶的每一握持空间的内径。所述的奶瓶刷,其特征在于该毛刷体的前刷部与该后刷部的相连处可呈圆弧状或呈直角状。所述的奶瓶刷,其特征在于该毛刷体更设有一连接该后刷部且直径大于该后刷部的直径的尾刷部,该尾刷部的长度是对应该易握式奶瓶的头部空间的长度。所述的奶瓶刷,其特征在于该毛刷的后刷部与该尾刷部的相连处可呈圆弧状或呈直角状。归纳上述,本技术的奶瓶刷因该毛刷体具有直径不同的前刷部及后刷部,搭配该等刷毛采用较细的材料,及对应该易握式奶瓶各部空间的长度,所以该奶瓶刷能伸入该易握式奶瓶内,并干净彻底的刷洗该易握式奶瓶。另外,该奶瓶刷也能刷洗一般圆柱形的奶瓶,具有一举两得的优点,所以确实能达到本技术的目的。下面通过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奶瓶刷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一习用的奶瓶刷用于一圆柱形奶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习用的奶瓶刷用于一易握式奶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奶瓶刷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组合图。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剖视图,说明该奶瓶刷用于一易握式奶瓶的状态。图5是本技术的奶瓶刷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组合图。图6是本技术的奶瓶刷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用于该易握式奶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的奶瓶刷4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是适用于刷洗一易握式奶瓶5,该奶瓶刷4包含一握柄41、一直杆42,及一毛刷体43。该易握式奶瓶5是呈一中空环状,并界定出一底部空间51、二握持空间52及一头部空间53。每一握持空间52分别与该底部空间51及该头部空间53相连通,且直径较该底部空间51小,而该头部空间53对应该底部空间51,并具有一开放端531。该握柄41具有一弯折部411,及一可转动地套设于该弯折部411的手握部412。该直杆42的一端连接该握柄41,且是利用一金属线卷绕成一长条状。该毛刷体43是由多数个刷毛431所组成并呈一圆柱状,且该等刷毛431是于该直杆42卷绕成型时,同时被夹绕于直杆42的表面上,另该等刷毛431的线径是以0.22mm~0.27mm制成,较一般市面上的刷毛(3.0mm)细小。该毛刷体43自该直杆42一端朝该握柄41的方向依序具有一头刷部432、一前刷部433,及一后刷部434。该头刷部432的直径是大于该前刷部433的直径,且呈一球形状地夹绕于该直杆42的一端上。该前刷部433的直径均一,且长度是对应该易握式奶瓶5的底部空间51的长度。该后刷部434的直径是介于该前刷部433的直径与该易握式奶瓶5的每一握持空间52的内径之间,即该后刷部434的直径比该前刷部433的直径小,但是却略大于每一握持空间52的内径,另该后刷部434的长度是对应每一握持空间52的长度。而该前刷部433与该后刷部434的相连处是可呈圆弧状相接,也可以呈直角状地相接(图未示)。当欲清洗该易握式奶瓶5时,需先将该奶瓶刷4的毛刷体43穿入置于该易握式奶瓶5内,此时因该毛刷体43的刷毛较细软,且该头刷部432及该前刷部433的长度较短,所以可轻易地穿过该易握式奶瓶5的握持空间52,而不会因过多及过粗的刷毛431卡挤在该握持空间52内动弹不得,且该头刷部432及该前刷部433会分别贴抵于该底部空间51的底面及侧面上,以确实能刷洗到该底部空间51的各个角落。而该后刷部434因长度与该握持空间52的长度相同,且直径略大于该握持空间52的内径,所以并不会卡住,且能贴抵该握持空间52的周围面上。此时再以手持该握柄41并转动该手握部412,该毛刷体43即会被带动旋转,而因该毛刷体43的该等刷毛431均能贴抵于该易握式奶瓶5的内侧面,所以使得该易握式奶瓶5能被刷洗干净。如图5及图6所示,本技术的奶瓶刷6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仍是适用于刷洗一易握式奶瓶7。该奶瓶刷6也包含一握柄61、一直杆62,及一毛刷体63,且该易握式奶瓶7的形状,及该毛刷体63所具有的构件的位置与作用,皆与上述的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详述。唯一不同处在于,该毛刷体63更具有一尾刷部635,而该尾刷部635是可呈圆弧状或可呈直角状地(图未示)连接于该后刷部634的后方,且直径大于该后刷部634的直径,另该尾刷部635的长度是对应该易握式奶瓶7的头部空间73的长度,所以当该毛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昌
申请(专利权)人:利家毛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