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共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68739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5 0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路板共轴连接器(1),其包括第一和第二连接器部件(2,3)以及置于它们之间的适配器(4)。第一和第二连接器部件(2,3)具有通过第一衬垫(7)可操作地相互连接的第一内导体(5)和第一外导体(8),其中第一内导体(5)具有第一内部圆柱型接触表面(24)、第一外导体具有第二内部圆柱型接触表面(25)。第一机械可操作连接装置(10)被置于第一内导体(5)的插座区域(17),且在组装状态下与适配器(4)的第二机械可操作连接装置(11)相互配合以形成在轴向方向(z)上有效的机械连接。第一内导体(5)在轴向方向(z)上突出、超出机械可操作连接装置(10,11),使得内部圆柱型接触表面(24)的作用区域可以补偿连接器部件(2,3)相对于适配器(4)的大的轴向偏离(dz)。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用于电路板的共轴连接器领域。
技术介绍
在电路板上安装SMD器件以及随后的焊接之后,电路板从一个射频立场(standpoint)中彼此触点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持射频性能,有必要补偿多个SMD(表面贴装器件)在径向方向和轴向方向上的定位和位置的误差。通常,有必要同时连接多个连接器。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已知各种电路板共轴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具有包括第一和第 二连接器部件的多部件构造,其中第一和第二连接器部件通过适配器部件彼此可操作地连接。存在的问题是所述连接器通常具有复杂的结构和/或只允许不足的运动间隙。美国专利US4925403于1988年公布,且公开了包括适配器部件的所述类型的共轴连接器。该连接器被构造为使得其可以补偿一定的横向偏移。通过适配器部件的外导体产生机械速动连接。美国专利US5879177公开了另一种包括第一和第二连接器部件的连接器,其通过适配器部件可操作地连接。该适配器部件用于补偿一定的横向偏移。源于相同申请人的专利W00052788A1公布于2000年,且公开了一种改良的通用型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第一和第二连接器部件,其通过适配器部件可操作性地连接。为了减小产生的力,至少在一侧使用球窝关节。专利EP1207592公布于2002年,且涉及一种包括第一和第二共轴插头连接器以及连接它们的接触套筒的共轴插头布置。该接触套筒被设计为在预先设定的区域横向可倾斜。第一共轴插头连接器和接触套筒在它们的外导体区域内具有闭锁连接。该在外导体区域内的闭锁连接,在活动自由度上具有限制性效应。所有第一共轴插头连接器都被置于一个共同的第一塑料壳体内,且所有第二共轴插头连接器都被置于一个共同的第二塑料壳体内。其他的通用型之一的连接器可以从专利US2004038586,US2007026698A, US2006194465A, CN2879475Y 以及 CN101459304A 中得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公开了一种通用型改良的连接器。另一个目的是公开了一种具有延伸的功能区的连接器。上述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连接器而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路板共轴连接器(在下文中为共轴连接器)具有包括通过具有共轴结构的适配器部件的方式可操作性地彼此连接的第一和第二共轴连接器部件的多部件结构。适配器部件具有包括分别可操作性地连接至各个连接器部件的相应内导体和外导体的内导体和外导体的第一和第二端。至少一个连接器侧面具有连接相应的连接器部件和“固定”至彼此的适配器的指定端的机械可操作性连接装置,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连接不再释放或通过所施加的升高的力而释放。与此相反,其他连接器部件至适配器的可操作性连接可能在一个较低的力量水平下被释放。可操作性连接装置相对于导体被安置,使得在轴向和横向方向上最大可能偏离是可能的。以示例的方式,在一个实施例中,给定一个13mm的距离,连接器能够偏离±1. 2mm的同时保持预定径向捕捉范围。特别地,为了补偿轴向位移,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部件可以彼此可伸缩地延伸。出于此目的,至少连接器部件之一或适配器具有一个套筒型内导体,一个类球形元件从相应的配对部件进入且置于其中,使得在轴向方向上可替换。为了最大可能的轴向和横向位移是可能的,套筒型导体在轴向方向上突出、超出可操作性连接装置。适配器部件的内导体和外导体通过衬垫被彼此相对的安置。衬垫可以在轴向方向上具有多部件结构,使得适配器根据它的长度以简单的方式扩展,例如,没有衬垫必须以复杂的方式适应。一个优点是同样的衬垫可以一直被使用。另一个优点是衬垫可以具有不同的颜色,使得很小的部件的正确组装可以以简单的方式目测地监控。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连接器部件以相同的方式表现。由此生产成本可以降低。然而,为了在连接期间提供最佳的捕捉范围,连接器部件被设计为使得捕捉漏斗固定 至他们。所述捕捉漏斗可以通过例如按压,附着粘合,摩擦焊接等固定。捕捉漏斗通常固定在可释放连接器的一侧且用于捕捉配对部件。一个优点是捕捉漏斗可以根据需要被适应。捕捉漏斗可以根据需要由很便宜的材料制成。另外,有可能在一个设备中结合多个捕捉漏斗。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捕捉漏斗也可以用于其他连接器。在现有技术中,如果电路板距离变得更大,由漏斗所限定的径向捕捉范围一般必须通过扩大所述漏斗被适应,使得更长的适配器(能向外枢转更远)能够在连接期间被引导进入配对部件。由于空间的原因这通常是不期望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最大可能的横向倾斜通过取决于连接器距离的机械装置被限制。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和铰接的几何形状,电路板距离的轴向公差范围增加。所述范围通常为±0. 3mm。与此相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能够使公差范围大小为±1. 2mm。就现有技术中所知的连接器,如果电路板距离变得更大,轴向捕捉范围(漏斗)一般必须扩大,使得更长的适配器(由此能向外枢转更远)能够被引导进入配对部件。由于空间的原因这通常是不期望的。如前所述,卡入式适配器的最大倾角,取决于具有预定径向捕捉范围的两个电路板之间的所期望的距离、通过适配器以及取决于寻求的角度而彼此相配合的连接器部件的直径,而受限。一个实施例涉及包括第一和第二连接器部件以及置于它们之间的适配器的共轴连接器。第一和第二连接器部件具有第一内导体和第一外导体,其通过第一衬垫彼此相互可操作性地固定连接。第一内导体具有第一内部圆柱型接触表面,第一外导体具有第二内部圆柱型接触表面。适配器具有通过第二衬垫可操作性地连接的第二内导体和第二外导体。第二内导体和第二外导体在它们的末端有具有径向突出的接触珠子的弹簧舌,该接触珠子在组装状态下,与第一和第二连接器部件的第一和第二内导体的内部圆柱型接触表面电子地相互配合。具有接触珠子的弹簧舌用于产生和保持安全的电连接。第一机械可操作连接装置被置于第一内导体的后方、无自由区域(基本区域),且在组装状态下与适配器的第二机械可操作连接装置相互配合,以形成在轴向方向上有效的机械连接。机械可操作连接装置可以是球和窝,或沟槽和突起固定珠子,其在组装状态下以正向锁定的方式相互配合。第一内导体的套筒型部件在轴向方向上至少在机械连接的一侧突出,超出机械可操作连接装置,使得连接器部件相对于适配器的轴向偏离通过至少一个连接器部件相对于适配器的伸缩位移被补偿。第一机械可操作连接装置可以是径向向外突出第一衬垫上的固定珠子以及第二机械可操作连接装置可以是置于第二衬垫的内表面上的环形的沟槽,它们可以,通过例如速动,可操作性地连接。适配器的第二内导体具有在第一弹簧舌后方的区域上的横截面收缩,所述收缩能够使得在横向方向上的扩大的倾斜角度α成为可能。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适配器的第二衬垫在轴向方向上具有多部件结构。该多部件结构能够允许长度的简单测量的同时保持相同的衬垫。通过使用不同的材料,可以视觉地指示是否正确组装的连接器。第二衬垫可由不同材料所制成的第一和第二部件构成。在可释放的连接器部件的一侧上,通常使用比较软的材料,例如可变形的。在可释放的连接器部件的一侧上,优选使用具有更好的导热性的材料。在给予适当的配置时,衬垫也可以用于 具有简单结构的其他连接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结合以下附图更详细地被解释,以下附图仅为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在组装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共轴连接器(I),包括 a.第一和第二连接器部件(2,3)以及置于它们之间的适配器(4),其中, b.第一和第二连接器部件(2,3)具有通过第一衬垫(7 )可操作地相互连接的第一内导体(5)和第一外导体(8),其中第一内导体(5)具有第一内部圆柱型接触表面(24)以及第一外导体具有第二内部圆柱型接触表面(25); c.其中适配器(4)具有通过第二衬垫(12,12.1,12. 2)可操作地连接的第二内导体(14)和第二外导体(15),其中第二内导体(14)和第二外导体(15)在它们的末端包括具有径向突出的接触珠子(20,21)的弹性弹簧舌(18,19),该接触珠子在组装状态下与第一和第二连接器部件(2,3)的第一和第二内导体(5,8)的内部圆柱型接触表面(24,25)电子地相互配合; d.其中第一机械可操作连接装置(10)被置于第一内导体(5)的基底区域(17),且在组装状态下与适配器(4)的第二机械可操作连接装置(11)相互配合以形成在轴向方向(z )上有效的机械连接; e.其中第一内导体(5)在轴向方向(z)上突出、超出机械可操作连接装置(10,11),使得内部圆柱型接触表面(24)的作用区域能够补偿连接器部件(2,3)相对于适配器(4)的大的轴向偏离(dz)。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共轴连接器(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埃克哈德·姆罗夫卡
申请(专利权)人:胡贝尔和茹纳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