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透镜、摄像装置及便携终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68132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5 02:27
为了提供一种与以往种类相比既小型又能够良好地修正各种像差的5个结构的摄像透镜、备有它的摄像装置及便携终端,摄像透镜由从物体侧起依次、具有正折射力凸面向着物体侧的第1透镜、具有负折射力凹面向着像侧的第2透镜、具有负折射力凸面向着物体侧的凹凸形状的第3透镜、具有正折射力凸面向着像侧的第4透镜、具有负折射力凹面向着像侧的第5透镜组成,第5透镜的像侧面为非球面形状,并在与光轴的交点之外的位置具有拐点,通过使第3透镜和第4透镜在光轴方向一体移动进行聚焦,满足以下条件式(1):0.75<f34/f<1.30????…(1),其中,f34:第3透镜和第4透镜的合成焦距,f:摄像透镜整体的焦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用了 CXD型影像传感或CMOS型影像传感等固体摄像元件的小型摄像装置中适用的摄像透镜、摄像装置及备有它们的便携终端。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采用了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型影像传感或 CMOS(Complementar y Metal Oxide Semico n d u c t o r)型影像传感等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元件的高性能化和小型化,备有摄像装置的手机以及便携信息终端越来越普及。对于搭载在这些摄像装置中的摄像透镜,要 求进一步小型化和高性能化。作为这种用途的摄像透镜,有一种5个结构的摄像透镜被提案,它与3个或4个结构的透镜相比能够实现高性能化。作为这种5个结构的摄像透镜,一种由从物体侧起依次、具有正折射力的第I透镜、具有负折射力的第2透镜、具有正折射力的第3透镜、具有负折射力的第4透镜、具有负折射力的第5透镜构成的摄像透镜已有所公开(请参照例如专利文献I)。另外,一种由从物体侧起依次、具有负折射力的第I透镜、具有正折射力的第2透镜、具有负折射力的第3透镜、具有正折射力的第4透镜、具有负折射力的第5透镜构成的摄像透镜也有所公开(请参照例如专利文献2)。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特开2007 — 264180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2007 - 2792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欲解决的课题但是上述专利文献I记载的摄像透镜中,是由第I透镜至第3透镜承担整个系统的折射力,第4透镜和第5透镜只有作为折射力弱的像场修正透镜的效果,因此像差修正不充分,如果进一步缩短透镜全长的话,由于性能劣化,摄像元件难以适应于高像素化,存在问题。 另外,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摄像透镜中,第I透镜和第2透镜构成的前组是用球面系构成的,所以球面像差和彗形像差的修正不充分,不能确保良好的性能。另外,因为前组及第3透镜后面的后组都具有正折射力,所以,与后组是具有负折射力的望远型结构相t匕,光学系统的主点位置在像侧,后焦点变长,不利于小型化。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以往种类相比,既小型又能够良好地修正各种像差的5个结构的摄像透镜。有关小型摄像透镜的尺度,本专利技术以满足下式(8)水准的小型化为目标。通过满足该范围,能够实现摄像装置整体的小型轻量化。L / 2 Y< I. 00 ... (8)。其中,L :从整个摄像透镜最物体侧的透镜面到像侧焦点的光轴上的距离2 Y :固体摄像元件摄像面的对角线长(固体摄像元件矩形实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像侧焦点是指与光轴平行的平行光线入射到摄像透镜上时的像点。在摄像透镜最像侧的面与像侧焦点位置之间配置光学低通滤器、红外线遮挡滤器或固体摄像元件组件的密封玻璃等平行平板时,平行平板部分作为空气换算距离再计算上述L值。优选满足下式(8) !L / 2 Y< 0. 90 ... (8)'。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第I项记载的摄像透镜,是用来使被摄物体成像于固体摄像元件光电变换部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由从物体侧起依次、具有正折射力凸面向着物体侧的第I透镜、具有负折射力凹面向着像侧的第2透镜、具有负折射力凸面向着物体侧的凹凸形状的第3透镜、具有正折射力凸面向着像侧的第4透镜、具有负折射力凹面向着像侧的第5透镜组成,所述第5透镜的像侧面为非球面形状,并在与光轴的交点之外的位置具有拐点,所述第I透镜、所述第2透镜、所述第5透镜相对摄像面固定,通过使所述第3透镜和所述第4透镜在光轴方向一体移动进行聚焦,满足以下条件式0. 75 < f 34 / f < I. 30 ... (1),其中,f 34 :所述第3透镜和所述第4透镜的合成焦距f :所述摄像透镜整体的焦距。为了得到小型且良好地修正了像差的摄像透镜,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由具有正折射力凸面向着物体侧的第I透镜、具有负折射力凹面向着像侧的第2透镜、具有负折射力凸面向着物体侧的凹凸形状的第3透镜、具有正折射力凸面向着像侧的第4透镜、具有负折射力凹面向着像侧的第5透镜组成。这种从物体侧起依次配置第I透镜、第2透镜、第3透镜、第4透镜组成的正透镜组和负的第5透镜之所谓望远型的透镜结构,是有利于摄像透镜全长小型化的结构。并且,通过使5个结构中的3个为负透镜,这样增加具有发散作用的面,使珀兹瓦尔和的修正来得容易,能够得到直至画面周边部确保良好成像性能的摄像透镜。另外,通过使配置在最像侧的第5透镜的像侧面为非球面,这样能够在画面周边部良好地修正诸像差。并且,通过形成是在与光轴的交点之外的位置具有拐点的非球面形状,这样容易确保像侧光束的焦阑特性。这里的“拐点”是有效半径内的透镜截面形状的曲线上,非球面顶点的切平面是垂直于光轴之平面的非球面上的点。通过使第I透镜、第2透镜、第5透镜为固定、只使第3透镜和第4透镜在光轴方向移动,这样能够避免球面像差、色差、像场弯曲等恶化地进行聚焦。另外,与一体伸出整个摄像透镜的所谓整体伸出相比可以减小聚焦移动量,可以实现传动装置的省空间化而且全长不变,因此能够实现光学单元的超小型化。并且能够防止异物进入透镜单元内,还能够实现废止工序从而降低成本、减少不良从而减轻环境负担。条件式(I)是用来确切地设定为聚焦组的第3透镜和第4透镜的合成焦距的条件式。通过条件式(I)的数值小于上限,能够适度维持聚焦组的折射力,能够抑制聚焦移动量为较小。反之,通过条件式(I)的数值大于下限,第3透镜和第4透镜的折射力不会太强,能够抑制聚焦时的像差变动为较小。较优选满足下式0. 80 < f 34 / f < I. 25 ... (I)'。第2项记载的摄像透镜,是第I项中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式I. 35 < f 12 / f < I. 95 ... (2),其中,f 12 :所述第I透镜和所述第2透镜的合成焦距。条件式(2)是用来确切地设定第I透镜和第2透镜的合成焦距的条件式。通过条件式(2)的数值小于上限,能够适度维持第I透镜和第2透镜的正的合成焦距,由此能够将系统整体的主点位置配置在更物体侧,能够缩短摄像透镜全长。反之,通过条件式(2)的数值大于下限,第I透镜和第2透镜的正的合成焦距不会过度太小,能够抑制在第I透镜和第2透镜产生的高次球面像差和彗形像差为较小,通过控制第I透镜、第2透镜的各折射力为适度,能够减小相对制造误差的像场变动。较优选满足下式I. 40 < f 12 / f < I. 85 ... (2)'。第3项记载的摄像透镜,是第I或2项中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式0. I < I L 12 / f < 0. 4 ... (3),其中,I L 12 :从所述第I透镜物体侧面到所述第2透镜像侧面的光轴上的距离。条件式(3)是用来确切地设定从第I透镜物体侧面到第2透镜像侧面的光轴上的 距离的条件式。为了缩短全长及提高性能,第I透镜、第2透镜是容易被薄型化的透镜,由于薄型化而成型性受到影响。对此,通过满足条件式(3)的范围,能够使全长缩短及提高性能与透镜成型性得到两立。较优选满足下式0. 15 < I L 12 / f < 0. 30 ... (3)'。第4项记载的摄像透镜,是第I至3的任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1.13 JP 2010-0045771.一种摄像透镜,是用来使被摄物体成像于固体摄像元件光电变换部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由从物体侧起依次、具有正折射力凸面向着物体侧的第I透镜、具有负折射力凹面向着像侧的第2透镜、具有负折射力凸面向着物体侧的凹凸形状的第3透镜、具有正折射力凸面向着像侧的第4透镜、具有负折射力凹面向着像侧的第5透镜组成, 所述第5透镜的像侧面为非球面形状,并在与光轴的交点之外的位置具有拐点,所述第I透镜、所述第2透镜、所述第5透镜相对摄像面固定,通过使所述第3透镜和所述第4透镜在光轴方向一体移动进行聚焦,满足以下条件式0.75 < f 34 / f < I. 30 ... (I), 其中, f 34 :所述第3透镜和所述第4透镜的合成焦距 f :所述摄像透镜整体的焦距。2.如权利要求I中记载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式1.35 < f 12 / f < I. 95 ... (2), 其中, f 12 :所述第I透镜和所述第2透镜的合成焦距。3.如权利要求I或2中记载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式 O. I < Σ L 12 / f < O. 4 ... (3), 其中, Σ L 12 :从所述第I透镜物体侧面到所述第2透镜像侧面的光轴上的距离。4.如权利要求I至3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透镜的像侧面具有非球面形状,并在与光轴的交点之外的位置具有拐点。5.如权利要求I至4的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野永悟西田麻衣子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先进多层薄膜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