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及留置针组装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66945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5 01:50
一种留置针,具有:外针;设有与外针内连通的流路、可将接头与流路连接的外针针柄套;以及对流路进行切断、打开的阀机构。阀机构包括:设在流路途中、具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可开闭的开闭部的阀芯;以及具有侧孔、对开闭部进行开闭操作的操作部件,可获得使操作部件贯通开闭部而从开闭部突出、使侧孔位于开闭部的顶端侧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当从接头供给输液剂时,输液剂通过侧孔流出到流路,该流路的静区由通过所述侧孔流出的输液剂置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留置针及具有留置针的留置针组装体。
技术介绍
当对病人进行输液时等,将与输液管线连接的留置针组装体穿刺到病人的血管里并留置,进行输液。这种留置针组装体包括中空的外针;固定在外针基端上的外针针柄套;插入在外针内、顶端具有锋利针尖的内针;以及固定在内针基端上的内针针柄套(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在外针针柄套上收纳有阀芯(止血阀)、和对该阀芯进行开闭操作的操作部件(推杆)。在将该留置针组装体穿刺到病人的血管里时,在内针插入外针内、使内针的针尖 从外针顶端突出的组装状态下(参照专利文献I的图I)进行穿刺操作。并且,当内针针尖到达血管内时,从针尖的开口流入的血液通过内针的内腔流入到透明的内针针柄套的内部(回血)。由此,能够确认(目视确认)确保内针在血管里。若确认了该回血,则推进外针,将外针插入血管内。接着,用手一边握住外针、一边从外针拔出内针(参照专利文献I的图2)。由此,可将外针留置在血管中。另外,此时由于外针针柄套内的阀芯呈闭合状态,因此,会防止血液漏出。然后,在外针针柄套的基端部上连接管状的接头(管子)(参照专利文献I的图3)。利用该连接的接头,将外针针柄套内的操作部件向顶端方向推压,使阀芯扩开。由此,该阀芯呈打开状态,可从接头侧向外针侧投放输液剂。然后,被接头推压的操作部件的顶端部呈向阀芯的顶端侧突出的状态(参照专利文献I的图3)。但是,当在该状态下投放输液剂时,在流路内,由划分该流路的壁部以及操作部件的从阀芯突出的顶端部的外周部所围成的部分成为死角,输液剂不能回流到该部分。因此,血液就滞留在该部分。存在如下问题所滞留的血液成为细菌的增殖源,或成为血栓源。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2-2631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留置针及具有这种留置针的留置针组装体,当血液因回血而流入针柄套的流路内、然后用液体对该流路进行加注时,能可靠地防止血液滞留在流路内、尤其是由划分流路的壁部和操作部件的从阀芯的开闭部突出的突出部的外周部所围成的部分。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留置针,其具有中空的外针;针柄套,该针柄套设在所述外针的基端部上,具有与该外针内连通的流路,可在该流路上连接管体;以及阀机构,该阀机构对所述流路进行切断、打开,所述阀机构具有阀芯,该阀芯设在所述流路的中途,具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可开闭的开闭部;以及操作部件,该操作部件是被支承成沿所述流路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对所述开闭部进行开闭操作的操作部件,该操作部件呈管状,具有贯通其管壁的至少一个侧孔,所述阀机构可获得第I状态和第2状态,所述第I状态是所述开闭部闭合,所述操作部件位于该开闭部的基端侧;所述第2状态是当从所述第I状态将所述管体与所述流路连接时,所述操作部件被该管体推压而向顶端方向移动,由此,所述操作部件贯通所述开闭部而从该开闭部突出, 所述侧孔位于所述开闭部的顶端侧,当在所述第2状态下从所述管体供给液体时,该液体从所述操作部件内通过所述侧孔流出到所述流路,所述流路的区划出该流路的壁部和所述操作部件的从所述开闭部突出的突出部的外周部所围成的部分被通过所述侧孔流出的液体置换。另外,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留置针中,所述侧孔沿所述操作部件的周向配置有多个。另外,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留置针中,所述侧孔在所述操作部件的顶端面上也有开□。另外,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留置针中,所述操作部件具有开设在该操作部件顶端面上的顶端开口,所述侧孔的孔径是所述操作部件的顶端开口的内径的10%以上。另外,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留置针中,所述侧孔的面积是O. 04mm2以上。另外,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留置针中,所述操作部件具有辅助在其内部通过的液体流向所述侧孔的辅助部。另外,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留置针中,所述开闭部包括板状部、以及在该板状部的厚度方向贯通形成的贯通孔。另外,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留置针中,所述操作部件具有在所述第2状态时与所述开闭部卡合的卡合部。另外,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留置针中,所述卡合部由在所述操作部件的外周部沿其周向形成的环状的突部构成。另外,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留置针中,所述侧孔开设在所述突部上。另外,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留置针中,所述操作部件具有其内径缩小的缩径部,所述侧孔开设在所述缩径部上。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留置针组装体,其具有本专利技术的留置针;以及当所述留置针为所述第I状态时插通于所述外针的内针,当用所述内针穿刺生物体表面时,血液通过所述外针流入所述流路。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留置针组装体(留置针)的第I实施方式的纵截面图。图2是顺序地表示图I所示的留置针组装体的使用状态的纵截面图。图3是顺序地表示图I所示的留置针组装体的使用状态的纵截面图。图4是顺序地表示图I所示的留置针组装体的使用状态的纵截面图。图5是顺序地表示图I所示的留置针组装体的使用状态的纵截面图。图6是顺序地表示图I所示的留置针组装体的使用状态的纵截面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留置针组装体所具有的操作部件(第I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8是沿图7中A-A线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留置针组装体所具有的操作部件(第2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留置针组装体所具有的操作部件(第3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留置针组装体所具有的操作部件(第4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留置针组装体所具有的操作部件(第5实施方式)的纵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较佳的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留置针及留置针组装体。第I实施方式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留置针组装体(留置针)的第I实施方式的纵截面图,图2 图6是依次表示图I所示的留置针组装体的使用状态的纵截面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留置针组装体所具有的操作部件(第I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8是沿图7中A-A线的截面图。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图I 图6及图8中(图12也同样地)的右侧称为“基端”、左侧称为“顶端”,将图7中(图9 图11也同样地)的右上侧称为“基端”、左下侧称为“顶端”。图I所示的留置针组装体I包括留置针11和穿刺针(穿刺件)12。该留置针组装体I可取得使留置针11和穿刺针12组装的组装状态(图I、图2所示的状态);以及从留置针11上拔去穿刺针12而分解的分解状态(图3 图6所示的状态)。留置针组装体I能以组装状态穿刺生物体表面。然后,通过成为分解状态,能将留置针11留置于生物体表面。另外,能够使接头20与留置于生物体表面的留置针11连接(参照图4 图6)。在说明留置针组装体I之前,先说明接头20。如图4 图6所示,接头20是与留置针11的基端部连接的部件。该接头20具有圆管状的接头主体(管体)201 ;以及设在接头主体201外周侧的锁定部202。接头主体201呈其外径向顶端方向逐渐缩小的锥状。由此,当连接接头20时,能容易地将接头主体201插入到留置针11的基端部,因此,能容易地进行该连接操作。锁定部202是呈与接头主体201同心配置的筒状的部件。在该锁定部202的内周部形成有内螺纹203。内螺纹203能与后述的留置针11的外针针柄套3的外螺纹32螺合。通过这些螺纹互相之间的螺合,从而可靠地维持接头20与留置针11的连接状态,即能可靠地防止连接状态被不经意解除的情况。另外,锁定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10.16 JP 2009-2388291.一种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具有 中空的外针; 针柄套,该针柄套设在所述外针的基端部上,具有与该外针内连通的流路,可在该流路上连接管体;以及 阀机构,该阀机构对所述流路进行切断、打开, 所述阀机构具有阀芯,该阀芯设在所述流路的中途,具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可开闭的开闭部;以及操作部件,该操作部件是被支承成沿所述流路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对所述开闭部进行开闭操作的操作部件,该操作部件呈管状,具有贯通其管壁的至少一个侧孔, 所述阀机构可获得第I状态和第2状态,所述第I状态是所述开闭部闭合,所述操作部件位于该开闭部的基端侧; 所述第2状态是当从所述第I状态将所述管体与所述流路连接时,所述操作部件被该管体推压而向顶端方向移动,由此,所述操作部件贯通所述开闭部而从该开闭部突出,所述侧孔位于所述开闭部的顶端侧, 当在所述第2状态下从所述管体供给液体时,该液体从所述操作部件内通过所述侧孔流出到所述流路,所述流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边秀宪川村将郎村下尊人
申请(专利权)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