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与桩之间的纯机械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62809 阅读:3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22:42
一种桩与桩之间的纯机械连接结构,纯机械连接结构包括上桩端头板(8)和下桩端头板(9),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桩端头板(8)和下桩端头板(9)不相对的一面的边缘处配对焊接有上连接件(4)和下连接件(4′),所述的上连接件(4)和下连接件(4′)的均加工有内螺孔(5),接桩拉板(7)通过接桩螺栓(6)分别与上连接件(4)和下连接件(4′)相连,从而通过接桩拉板(6)实现上桩端头板(8)和下桩端头板(9)的连接,也即实现了桩与桩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方法有利于增强桩与桩之间连接的质量,连接件不会在施工过程中变更,因此连接更为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桩的连接方法及结构,尤其是一种抗压和抗拔性能要求高的桩与桩之间的连接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桩与桩之间的纯机械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预制桩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桩基材料,它包括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预制实心方桩。目前,上述桩基材料在生产时已改变了以往现场浇筑的制作方法,多采用质量有保证的工厂车间流水线生产工艺。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桩与桩之间的连接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工艺,该工艺对单桩抗拔和桩基础的抗压影响较大。目前,现有的混凝土桩的端头板均为平板结构,连接时主要采用焊接方式使相邻桩的端头板连接,该连接方式主要是在施工现场通过焊接端板进行连接,对于预制方桩还可以在桩的四个角用角钢补强焊接,增强桩与桩连接的可靠性。这种连接结构存在施工工艺质量不易控制,焊接的质量很难进行力学检测;现场施工不定因素较多,施工困难,工人劳动强度大,焊接质量不易保证等到问题,另外一种连接方式是在端头板不与混凝土相接触的一面上预先交叉焊上贯穿端头板板面的连接件,再通过连接板相连,这种连接方式虽然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焊接作业,但由于连接件一般需十字或井字交叉焊接在端头板上,连接件易变形导致连接板连接时螺孔很难对准,甚至需要校形,以便接板螺栓能很好地旋入连接件端部的内螺孔中,对施工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桩与桩之间主要通过焊接连接存在的连接强度低,劳动强度大,质量难以控制以及采用十字或井字连接件存在因变更导致实际连接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一种桩与桩之间的纯机械连接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桩与桩之间的纯机械连接结构,它包括上桩端头板8和下桩端头板9,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桩端头板8和下桩端头板9不相对的一面的边缘处配对焊接有上连接件4和下连接件4',所述的上连接件4和下连接件4'的均加工有内螺孔5,接桩拉板7通过接桩螺栓6分别与上连接件4和下连接件4'相连,从而通过接桩拉板6实现上桩端头板8和下桩端头板9的连接,也即实现了桩与桩的连接。所述的上连接件4及下连接件4'与对应的上桩端头板8和下桩端头板9为整体结构或焊接相连。所述的上桩端头板I和下桩端头板2同为与桩体相配的带孔方板、不带孔方板或带孔圆板,所述的带孔方板或带孔圆板的孔为光孔或螺孔。所述上连接件4和下连接件4'的长度不小于2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I、本技术的连接方法有利于增强桩与桩之间连接的质量,连接件不会在施工过程中变更,因此连接更为方便。2、本技术有利于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人劳动效率和劳动安全系数。3、本技术可以使得桩材抗拔性能显著提高,可以使桩与桩的连接质量更加稳定、可靠。4、本技术的端头板的结构更加简单 ,制造更加方便,省去了电焊作业,改善了劳动条件。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端头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的端头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技术的端头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4是本技术的桩与桩之间的纯机械连接结构示意图之一(圆柱)。图5是本技术的桩与桩之间的纯机械连接结构示意图之二 (方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5所示。一种桩与桩之间的连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需要连接的两根桩的端头板8、9 (结构如图1-3所示)与混凝土相接触的一面的边缘处均匀设置若干互不相连的连接件4、4',该连接件4、4'与端头板8、9整体成型或焊接相连;如图4、5所示;其次,在连接件加工出内螺孔5,并在内螺孔5中加装螺塞以防混凝土浇铸时进入内螺孔中造成内螺孔的堵塞;第三,连接时取出螺塞,在连接板7上加工出一个长孔(可通过将图4、5中的两个通孔连成一体实现)或两个通孔(可为光孔或螺孔),连接板7的长度不小于两个端头板厚度加两个连接件的高度,长孔的长度应与两个待连接的端头板上的连接件上的螺孔距离相配,所述的通孔的中心应与两个待连接的端头板上的连接件上的螺孔的中心位置相配,长孔的宽度和通孔的直径应与连接件上的螺孔的直径相配;最后,用接桩螺栓6穿过接桩拉板7与对应端头板上的连接件上的内螺孔相连,实现两个端头板的连接,进而完成桩与桩的连接。实施例二。如图1-5所示。一种桩与桩之间的纯机械连接结构,它包括上桩端头板8和下桩端头板9,根据桩的结构的不同,上桩端头板8和下桩端头板9可同为如图I所示的带孔方板、如图2所示的不带孔方板或如图3所示的带孔圆板,所述的上桩端头板8和下桩端头板9包括板体1,根据混凝土体的结构不同,板体I可为图2所示的中心不带孔(图2中为圆孔,也可为方孔)方形平板、图I所示的中心带孔方形平板,还可为图3所示的中心带孔(图3中为圆孔,也可为方孔)圆形平板结构,具体实施时还可为中心不带孔圆形平板。所述的板体I的周边均布有供预应力钢筋镦头定位的镦头孔2以及与所述镦头孔2相连通的套筒孔3,镦头孔2和套筒孔3与现有的端头板结构相同,所述的板体I与混凝土桩体相连的一面的边缘连接有用于与其它被连接桩的端头板相连的连接件4 (4'),连接件4(4')的数量至少为2个,数量越多,连接强度越高,连接件4 (4')应均布在端头板边缘上,每个连接件4 (4')加工有螺孔5,螺孔5中旋装有用于防止混凝土桩浇铸过程中混凝土进入的且能取出的螺旋形堵塞。所述的连接件4 (4')上的螺孔5可为盲孔或通孔,当螺孔5为盲孔时,盲孔的开口端靠近板体边缘一端。所述的上桩端头板8和下桩端头板9不相对的一面的边缘处配对焊接有上连接件4和下连接件4',所述的上连接件4和下连接件4'的均加工有内螺孔5,接桩拉板7通过接桩螺栓6分别与上连接件4和下连接件4'相连,从而通过接桩拉板6实现上桩端头板8和下桩端头板9的连接,也即实现了桩与桩的连接。所述的上连接件4及下连接件4'与对应的上桩端头板8和下桩端头板9为整体结构或焊接相连。所述上连接件4和下连接件4'的长度不小于2cm。图4为中心带圆孔圆形桩的连接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中心带有圆孔的方桩的连接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本技术的关键是在端头板上焊接了加强连接的连接件,该连接件均匀分布,连接件端头处留有内螺纹,接桩时,可先通过常规工艺对端头板进行焊接连接,然后再通过“接桩拉板”和“接桩螺栓”将连接件进行连接,也可以不进行焊接,直接通过“接桩拉板”和“接桩螺栓”将连接件进行连接。还可先进行机械连接后,再进行焊接连接。本技术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与桩之间的纯机械连接结构,它包括上桩端头板(8)和下桩端头板(9),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桩端头板(8)和下桩端头板(9)不相对的一面的边缘处配对焊接有上连接件(4)和下连接件(4'),所述的上连接件(4)和下连接件(4')的均加工有内螺孔(5),接桩拉板(7)通过接桩螺栓(6)分别与上连接件(4)和下连接件(4')相连,从而通过接桩拉板(6)实现上桩端头板(8)和下桩端头板(9)的连接,也即实现了桩与桩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书斌宋峰郑权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同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