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纺织机尤其经编机中引出面状的纺织的织物幅面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61604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1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说明了一种用于从纺织机(1)尤其经编机中引出面状的纺织的织物幅面(2)的装置(3),带有多个引出辊(4-6),织物幅面(2)的幅面路径在引出辊(4-6)的表面上伸延,幅面路径在行进方向上在引出辊(4-6)之后通向织物容纳件(15)。期望可运输带有高质量的弹性的纺织的织物幅面。为此设置成,在行进方向上最后的引出辊(6)处设置有夹紧设备,其与最后的引出辊(6)构成夹紧夹(9),幅面路径伸延通过该夹紧夹(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从纺织机、尤其经编机(Kettenwirkmaschine)中引出(abziehen)面状的(fMchig)纺织的(textil)织物幅面(Warenbahn)的装置,带有多个引出棍(Abzugswalze),在其表面上伸延有织物幅面的幅面路径(Bahnpfad),该幅面路径在行进方向上在引出辊之后通向织物容纳件。
技术介绍
在相应的纺织机、例如经编机上以确定的生产宽 度生产高弹性的纺织的面。在生产中,弹性的线(Faden)在拉伸的(Verstreckung)情形下被加工。该拉伸引起纺织的织物幅面横向于其行进或引出方向的预紧。因此,一旦织物幅面离开纺织机且不再保持在生产宽度上,织物幅面就试图松弛到(relaxieren)卸载的状态中。为了保障织物幅面的直接的生产过程,织物幅面由织物引出件(Warenabzug)从生产位置引开(abfilhren)且在此尽可能保持在生产宽度中,以便于使作用在生产位置上的松弛力最小化。织物幅面然后在多个引出辊上引导,引出辊用于,可靠地引导织物幅面离开生产区域至织物容纳件。在许多情况中,织物容纳件构造成卷辊,织物幅面被绕起在该卷辊上。同样地,位于引出辊上的织物幅面试图松弛,更确切地说横向于其行进方向试图收缩(zusa_enziehen)。然而,该松弛由静摩擦阻碍,织物幅面以该静摩擦贴靠在引出棍处。一旦在引出棍处的静摩擦小于松弛力,就可实现宽度缩小(Breitenverminderung)。引起静摩擦的力经常在最后的引出辊处是最小的。这引起,松弛的最大部分在这样的地方实现,即在该处织物幅面在最后的引出辊上引导。目前试图通过以下方式解决该问题,即,最后的引出辊的静摩擦如此地小,即,松弛过程可在最后的引出辊上已开始。然而,可经常注意到,松弛不是均匀地实现,而是可以说跳跃式地实现,这导致不工整的(unsauber)织物外观(Warenbild)或者条痕(Streifenbildung)。两者导致织物幅面的降低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得可运输带有高质量的弹性的纺织的织物幅面。该目的在开头所提及的类型的装置中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S卩,在行进方向上最后的引出辊处设置夹紧设备,其与最后的引出辊构成夹紧夹(Klemmnip),幅面路径伸延通过该夹紧夹。利用该设计方案,可使织物幅面在最后的引出辊处的静摩擦变得如此高,S卩,其总是大于织物幅面的松弛力。因此,只要织物幅面贴靠在最后的引出辊处,织物幅面可不改变其宽度。那么,宽度缩小只有在织物幅面从最后的引出辊上升起(Abheben)之后才可实现。然而此处,织物幅面以直至织物容纳件的自由的(frei)牵拉条(Zug)而存在,从而使得松弛可均匀地实现,而不构成条纹或得出其它的不工整的织物外观。在高弹性的经编织物的情形中,在经编机和织物容纳件之间例如可得出大约50%的宽度缩小。当考虑在织物幅面以自由的牵拉条被引导时实现宽度縮小或至少该宽度縮小的最大部分时,不产生在织物外观中的干扰。优选地,夹紧设备构造成夹辊。夹辊可与最后的引出辊构成辊夹(Walzennip),在其中织物幅面持续地(fortlaufend)被夹紧,从而使得其以必需的静摩擦贴靠在最后的引出辊处。在此,织物幅面的损伤的危险相对较小。在此优选如下,S卩,夹辊具有比最后的引出辊的表面更软的表面。因此,可在一定限度内产生在最后的引出辊和夹棍之间的面状的接触(当然在插入织物幅面的情形下)。因此,以简单的方式创造对于如下的前提条件,即,可充分地确保织物幅面免于松弛。优选地,夹紧设备具有施力件(Kraftgeber)。借助施力件,可产生用于将织物幅面夹住在最后的引出辊上需要的力。 在此优选如下,即,施力件具有可调节的力。那么,可将カ与相应地制造的织物幅面匹配。松弛カ越大,通常必要的压紧カ同样越大。因此,在显示出较小的松弛力的织物幅面的情形中同样可以较小的夹紧カエ作,从而使得织物幅面的损伤的风险可保持较小。优选地,夹紧夹布直在最后的引出棍的周缘区域中,在其中幅面路径切向于最后的引出辊延伸。这不须意味着,幅面路径精确切向地在最后的引出辊子处在布置有夹紧夹的地方升起。然而应确保,织物幅面在经过夹紧夹之后可尽快地过渡到自由的牵拉条,从而使得松弛不由作用到织物幅面上的摩擦力或其它的干扰阻碍。优选地,最后的引出辊具有比倒数第二的引出辊的表面粗糙度更大的表面粗糙度。这具有两个优点。一方面,当在最后的引出辊和夹紧设备之间的夹紧カ不是太大时,还还可以较高的表面粗糙度阻止松弛。另ー方面,织物幅面于是具有如下可能性,即,在倒数第二的引出辊处已占有其同样在最后的引出辊处具有的宽度。因此,由在最后的引出辊之前的宽度变化可产生的干扰被避免。优选地,第一引出辊和最后的引出辊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第一引出辊还应将织物幅面大约保持在这样的宽度上,即,织物幅面以该宽度离开纺织机。为此如下是有利的,第一引出辊具有相对较高的表面粗糙度。当第一引出辊和最后的引出辊构造成带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时,还可将这两个引出辊彼此互換,从而使得仅须储备唯一的辊类型。优选地,第一引出辊和第二引出辊构成夹紧夹。因此确保,织物幅面同样以必需的力保持在第一引出辊上,从而使得此处可产生大于松弛カ的静摩擦力。当织物幅面在第一引出辊处且在最后的引出辊处可保持在所期望的宽度上时,其在第一引出辊和最后的引出辊之间在其宽度上不可明显缩小,而是其保持相应地被展开。这有利地影响织物外观。优选地,幅面路径如此地在引出辊上引导,S卩,织物幅面的相同侧边贴靠在第一引出辊处且贴靠在最后的引出辊处。例如可使织物幅面以其“底侧”贴靠在第一引出辊处且贴靠在最后的引出辊处,其具有提高的表面粗糙度。与之相反,织物幅面的“上側”可単独地在ー个或多个具有光滑的表面的引出辊上引导,从而使得织物幅面在其“上侧”处的表面外观不由引出辊的提高的粗糙度干扰。附图说明下面借助优选的实施例结合图纸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唯一的图显示了用于从纺织机中引出织物幅面的装置的极其示意性的图示。具体实施例方式该图示意性地显示了纺织机I、例如为经编机,其制造以针织物(Wirkware)形式的织物幅面2。织物幅面2是高弹性的纺织的面,在其中高弹性的线在拉伸的情形下被加工。织物幅面2在纺织机I的出口处的宽度由生产过程以及由生产宽度来确定。因此,在生产中织物幅面2通过纺织机I保持在需要的宽度中。然而,在离开纺织机I之后,实际上不再存在抵抗织物幅面2的松弛(即横向于织物幅面2的制造方向和行进方向的收缩)的力。因此一旦织物幅面2离开纺织机1,其就试图降低其宽度。 织物幅面2通过引出装置3从纺织机I中引出。在本实施例中,引出装置具有三个引出辊4,5,6,织物幅面2在它们之上被引导。在此,引出辊4构成第一引出辊且引出辊6构成最后的引出辊。织物幅面以一侧(为了简单起见其称作“底侧”)贴靠在第一引出辊4处和贴靠在最后的引出辊6处。织物幅面2的另一侧(其称作“上侧”)贴靠在中间的引出辊5处。在第一引出辊4和最后的引出辊6之间还设置有接合保护件(Eingriffschutz) 7a,其出于安全的原因布置在此处。接合保护件同样可构造成辊子7b,其与引出辊4,6构成附加的夹紧夹。夹辊8与最后的引出辊6构成夹紧夹9,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26 DE 102011015156.71.一种用于从纺织机(I)、尤其经编机中引出面状的纺织的织物幅面(2)的装置,带有多个引出辊(4-6),所述织物幅面(2)的幅面路径在所述引出辊(4-6)的表面上伸延,所述幅面路径在行进方向上在所述引出辊(4-6)之后通向织物容纳件(15),其特征在于,在行进方向上最后的引出辊(6)处设置有夹紧设备,该夹紧设备与最后的引出辊(6)构成夹紧夹(9),所述幅面路径伸延通过所述夹紧夹(9)。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设备构造成夹辊(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辊(8)具有比所述最后的引出辊(6)的表面更软的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设备具有施力件(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肯佩尔
申请(专利权)人:卡尔迈尔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