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59964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0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漏,包括具有进水口及出水口的地漏座和设于地漏座的进水口处并设有下水口的地漏盖;还包括受水浮力作用可上浮的地漏芯、第一磁圈和可与第一磁圈相互吸引的第二磁圈;地漏芯设于地漏座与地漏盖之间围成的腔内,且地漏芯与地漏座之间形成一蓄水腔;第一磁圈安装于地漏座的出水口处,第二磁圈安装于对应第一磁圈上方的地漏芯上,且第一磁圈与第二磁圈对应吸合或分离,以关闭或开启所述蓄水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可利用第一磁圈与第二磁圈的相互吸合来实现完全密封,具有防臭、防虫效果显著、结构简单等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漏,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臭、防虫效果好的地漏。
技术介绍
地漏是一种常见的装潢配件,它被安装于厨房、卫生间、阳台等多种场所的地面。为实现防臭、防虫的目的,现有技术的地漏一般设计有密封装置,当地漏排水完毕后,利用该密封装置封闭地漏的出水口,以此达到防臭、防虫的目的。在现有技术的地漏中,其密封装置多种多样,最为常用的一种是采用浮球来实现,当浮球受水浮力浮起时,地漏可排水,当浮球受自身重力下落时,则封堵住地漏。然而,由于这种地漏的关闭完全依靠浮球的重力,导致其密封不够严实,因而其防臭、防虫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地漏,其具有防臭、防虫效果好、结构简单、成本低等特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漏,包括具有进水口及出水口的地漏座和设于地漏座的进水口处并设有下水孔的地漏盖;还包括受水浮力作用可上浮的地漏芯、第一磁圈和可与第一磁圈相互吸引的第二磁圈;地漏芯设于地漏座与地漏盖之间围成的腔内,且地漏芯与地漏座之间形成一蓄水腔;第一磁圈安装于地漏座的出水口处,第二磁圈安装于对应第一磁圈上方的地漏芯上,且第一磁圈与第二磁圈对应吸合或分离,以关闭或开启所述蓄水腔。所述地漏座的进水口周圈设有一环形台阶,所述地漏盖搭靠于该环形台阶上,且所述地漏盖与所述地漏芯相连接固定。所述地漏芯包括地漏芯本体和环状的塑料泡沫件,地漏芯本体的底部外圈设有一环状的安装槽,塑料泡沫件嵌装于该安装槽中。所述地漏芯本体的底端对应其安装槽的内侧周圈设有一环状的第二嵌置槽,所述第二磁圈嵌置于该第二嵌置槽中;所述地漏座的出水口周圈设有一环状的第一嵌置槽,所述第一磁圈嵌置于该第一嵌置槽中。所述第一磁圈为磁性元件,所述第二磁圈为感磁元件。所述第一磁圈为磁性元件,所述第二磁圈为磁性与第一磁圈的磁性相异的磁性元件。所述第一磁圈为感磁元件,所述第二磁圈为磁性元件。 所述第一磁圈的位置高于所述地漏座的内侧底面。所述地漏盖与所述地漏芯之间通过螺钉进行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地漏,工作时,污水透过地漏盖进入地漏座和地漏芯形成的蓄水腔内;随着该蓄水腔内水量的增多,地漏芯所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当该地漏芯所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与地漏盖的重力、螺钉的重力、第二磁圈的重力及第一磁圈与第二磁圈之间的吸引力之和时,地漏芯向上浮起,并顶起地漏盖,使第一磁圈与第二磁圈相互分离,从而使蓄水腔开启,污水通过地漏座的出水口流入下水管道;当污水排完时,蓄水腔内的水量减少,使地漏芯所受到的浮力小于其重力与地漏盖、螺钉及第二磁圈的重力之和,则地漏芯下落使第二磁圈与第一磁圈再次吸合,从而达到防臭、防虫的目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由于其地漏芯受水浮力可上浮,并在地漏座的出水口处安装第一磁圈,在地漏芯上安装第二磁圈,使其不需要排水时,可利用第一磁圈与第二磁圈的相互吸合来实现密封,从而达到防臭、防虫的目的;2、由于其将地漏盖搭靠于地漏座上,并使地漏芯与地漏座相连接固定,使得地漏芯可以利用地漏盖进行限位,从而确保第二磁圈与第一磁圈每次都能够完全相互吸合,进而确保其密封严实,防臭、放虫效果好;3、其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地漏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工作前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在工作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请参见图I、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地漏,包括具有进水口及出水口的地漏座I、设于地漏座I的进水口处并设有下水孔的地漏盖5、受水浮力作用可上浮的地漏芯4、第一磁圈2和可与第一磁圈2相互吸引的第二磁圈3 ;地漏芯4设于地漏座I与地漏盖5之间围成的腔内,且地漏芯4与地漏座I之间形成一蓄水腔13 ;第一磁圈2安装于地漏座I的出水口处,第二磁圈3安装于对应第一磁圈2上方的地漏芯4上,且第一磁圈2与第二磁圈3对应吸合或分离,以关闭或开启所述蓄水腔13。作为一种优选,地漏座I的进水口周圈设有一个环形台阶12,地漏盖5正是搭靠于该环形台阶12上,且该地漏盖5与地漏芯4相连接固定,具体该地漏盖5与地漏芯4之间是采用一个螺钉6进行连接固定的。作为一种优选,地漏芯4包括地漏芯本体41和环状的塑料泡沫件42,上述螺钉6正是由地漏芯本体41的下方螺旋穿过地漏芯本体41而连接地漏盖5的;该地漏芯本体41的底部外圈设有一环状的安装槽411,塑料泡沫件42嵌装于该安装槽411中。该地漏芯本体41的底端对应其安装槽411的内侧周圈设有一环状的第二嵌置槽412,第二磁圈3正是嵌置于该第二嵌置槽412中;地漏座I的出水口的顶部周圈设有一个环状的第一嵌置槽11,第一磁圈2正是嵌置于该第一嵌置槽11中,且该第一磁圈2的位置高于地漏座I的内侧底面。所述第一磁圈2为磁性元件,如磁铁,所述第二磁圈3为磁性与第一磁圈2的磁性相异的磁性元件,即也为磁铁。当然,第一磁圈2也可以是磁性元件,而第二磁圈3为感磁元件,或者第一磁圈2为感磁元件,而第二磁圈3为磁性元件。本技术的一种地漏,工作前,其状态如图2所示,此时,其地漏盖5搭靠于地漏座的环形台阶12上,地漏芯4底端的第二磁圈3与地漏座I上的第一磁圈2相互吸合,使地漏座I和地漏芯4围成的蓄水腔13闭合。工作时,污水从地漏盖5的下水孔流入蓄水腔13内,并随着蓄水腔13内水量的增加,地漏芯4受到的水的浮力也逐渐增加,当地漏芯4受到的水的浮力大于其重力与地漏盖5的重力、螺钉6的重力、第二磁圈3的重力及第一磁圈2与第二磁圈3之间的吸引力之和时,如图3所示,地漏芯4浮起,并顶起地漏盖5,同时使第二磁圈3与第一磁圈2相互分离,从而使蓄水腔13开启,污水从地漏座I的出水口流入下水管道。当污水排完时,蓄水腔13内的水量减少,使地漏芯4受到的水的浮力随之减小,且当地漏芯4受到的水的浮力小于其重力与地漏盖5、螺钉6及第二磁圈3的重力之和时,地漏芯4连同地漏盖5下落,并使第二磁圈3与第一磁圈2再次相互吸合,以此达到防臭、防虫的目的。在此过程中,由于地漏芯4与地漏盖5相连接固定,且地漏盖5由地漏座的环形台阶12所限位,因而当地漏芯4浮起或下落时,均可由地漏盖5进行平衡和较位,使其每次的下落位置保持一致,从而可以保证第二磁圈3与第一磁圈2每次都能够完全相互吸合,进而使其密封严实,防臭、防虫效果显著。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一种地漏,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 实施例,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漏,包括具有进水口及出水口的地漏座和设于地漏座的进水口处并设有下水孔的地漏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受水浮力作用可上浮的地漏芯、第一磁圈和可与第一磁圈相互吸引的第二磁圈;地漏芯设于地漏座与地漏盖之间围成的腔内,且地漏芯与地漏座之间形成一蓄水腔;第一磁圈安装于地漏座的出水口处,第二磁圈安装于对应第一磁圈上方的地漏芯上,且第一磁圈与第二磁圈对应吸合或分离,以关闭或开启所述蓄水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座的进水口周圈设有一环形台阶,所述地漏盖搭靠于该环形台阶上,且所述地漏盖与所述地漏芯相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芯包括地漏芯本体和环状的塑料泡沫件,地漏芯本体的底部外圈设有一环状的安装槽,塑料泡沫件嵌装于该安装槽中。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孝发林孝山
申请(专利权)人: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