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淋水盲沟改良土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5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造盐碱地的方法。它是在土层的一定深度上设置一条淋水盲沟,淋水盲沟底面依次铺垫一定厚度的碎石、粗砂、细砂、盲沟上层含有盐份的地表水可通过淋水盲沟导入排水井,排水井的含盐水定期排放他处。淋水盲沟在地面的分布可为网状,十字状或环状等形状。使用该技术治理盐碱地具有明显的治理效果,土层的含盐量可逐年降低,可使盐碱地变成良田。(*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壤脱除盐份改造盐碱地的方法。盐碱土质改良的方法目前已有多种。一种是明沟排灌水洗土壤的方法,但这种方法需要淡水量大,在目前我国北方淡水紧张的情况下实施此方法有一定的困难。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塑料暗管(或水泥暗管)排水除盐的方法(山东滋州市的重盐碱地治理技术,见89年2月18日科技日报)。它是在盐碱地面上挖一条一定深度的地沟,在地沟的底面上铺垫一层水泥以支撑其上的水泥管(或塑料管),水泥管的管壁有许多透水小孔,地面土层淋过的含有一定盐份的水通过小孔进入管道,由管道流入排水井,再将排水井中的咸水排走。为了防止泥土堵塞透水小孔,还须在管道周围铺垫一定粒度的碎石和细砂(见图1)。该方法的不足之处是管道易堵塞,经过一定时间需要进行清理管道,工作量大,比较麻烦,整个工程造价也较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工程造价低,不需要铺设水泥管道(或塑料管道)的盲沟,以达到淋水脱盐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盲沟是在盐碱地层的一定深度依次铺垫一定粒度的碎石、粗砂、细砂,在细砂之上铺垫土层。盲沟底面按一定方向有一个2~4度的倾角,在盲沟底面较低的一端设有排水井,盲沟碎石隙中的水可以沿盲沟倾斜底面流向较低一端的排水井。对于面积较大的盐碱地可设置网状盲沟,十字状盲沟或环形盲沟,沟与沟之间距离可为3-10米(如图2)。地表水通过土层淋掉一部分盐份流-->入盲沟并通过盲沟流向排水井,排水井的咸水定期排放他处。淋水盲沟施工方法可通过附图3和实施例加以说明。在盐碱地上挖好宽×深为100厘米×70厘米的明沟,再在明沟中央挖出一条宽×深为30厘米×(30~40)厘米的淋水沟,沟的底面夯实并有2~4度的倾斜角,淋水沟底面较低一端挖一排水井。淋水沟的底面先铺15~20厘米厚的碎石,碎石粒度可为鸡旦大小。再在碎石之上铺垫5~10厘米厚的粗砂,粗砂之上再铺垫细砂,并将淋水沟填平。然后用弱酸性或中性土壤将淋水沟之上的大明沟填平。淋水沟下部的碎石层起着切断下层盐碱土毛细管的作用,以防止地下水位上升而侵蚀上部的土层。淋水沟上部的砂层主要起隔离上下层的作用,以防土壤向淋水沟流失并使上层的地表水携带部分盐份顺利下泄到淋水沟底并导入排水井中。排水井与淋水盲沟相接处开有一个直径10厘米的泄水孔,孔外罩一直径为30厘米的滤水篦子,篦子周围用水泥抹严固定以防淤井。若淋水盲沟靠近河道,并且盲沟高于河道正常水位,也可使淋水盲沟直通河道、水渠,直接将洗水排入河道。用淋水盲沟技术改良盐碱地,施工简便,投资节省,脱除盐份效果显著。1982年开始在天津市大港地区实施本技术改良土壤,土质逐年变好。1982年土层平均含盐量为0.734%,1983年降至0.513%,1988年12月又降至0.06~0.15%。-->附图说明图1  暗管纵、横剖面图1、水泥层;2、水泥管;3、砂石层;4、土层图2  淋水盲沟平面布置1、十字形布置  2、环形布置图3  淋水盲沟纵横向剖面图1、土层  2、细砂层  3、粗砂层  4、碎石层  5、排水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淋水盲沟改良土壤方法,其特征是在土层一定深度上开挖一条淋水盲沟,沟底夯实并有2~4度倾斜度,在沟底依次铺垫一定厚度的碎石、粗砂、细砂,然后再用中性土或弱酸性土将沟填平,淋水盲沟底面较低的一端设有排水井,淋水盲沟在地面的分布可为网状,十字状或环状等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淋水盲沟改良土壤方法,其特征是在土层一定深度上开挖一条淋水盲沟,沟底夯实并有2~4度倾斜度,在沟底依次铺垫一定厚度的碎石、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长海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石油化工公司化工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