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45341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皮下穿刺,辅助完成药剂埋置的套管针。其包括芯杆、针座和针管;所述针座内设有通孔,针管与针座固定连接,通孔与针管连通。所述针座通孔内壁上设有键槽,所述芯杆上设有芯杆键和多个与所述键槽相匹配的键,芯杆键位于芯杆末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分级定位导向药剂;2、保护键可以避免误操作,导致产品自锁失效,起到保护作用;3、挂钩与针座锁孔的设置使得套管针在使用完毕后可以自行锁定完成自毁,避免二次使用,防止交叉感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皮下穿刺,辅助完成药剂埋置的套管针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临床上,皮下穿刺已经被广泛的应用,而皮下穿刺后埋置药剂的方式也实施开来,采用套管针,可使其针尖穿刺至皮下预定位置后,置入药剂,抽出针尖,因此套管针可以满足临床要求。现有的套管针一般情况下定位导向性不好,而且套管针重复使用,容易引起交叉 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可以分级定位导向药剂,并且使用后自行锁定的套管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套管针,包括芯杆I、针座2和针管3 ;所述针座2内设有通孔23,针管3与针座2固定连接,通孔23与针管3连通。所述针座2通孔23内壁上设有键槽22,所述芯杆I上设有芯杆键11和多个与所述键槽22相匹配的键,芯杆键11位于芯杆I末端。所述键的数量为I 3个。键的数量根据临床的实际操作要求来确定。所述芯杆I顶端设有与键槽22相匹配的保护键14。所述芯杆I顶端设有挂钩15,所述针座2上设有与所述挂钩15相匹配的锁孔21。所述针管3外侧设有保护套4,所述保护套4套接于针座2末端。所述键槽22与芯杆I上的芯杆键11、键及保护键14进行配合,达到对芯杆I止动/释放的目的;针座2上的锁孔21与芯杆I的挂钩15配合,达到芯杆I和针座2锁定的目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分级定位导向药剂;2、保护键14可以避免误操作,导致产品自锁失效,起到保护作用;3、挂钩15与针座2锁孔21的设置使得套管针在使用完毕后可以自行锁定完成自毁,避免二次使用,防止交叉感染。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芯杆I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是本技术中芯杆I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技术中针座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图4中A-A方向的部分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芯杆,2、针座,3、针管,4、保护套;11、芯杆键,12、键A,13、键B,14、保护键,15、挂钩;21、锁孔,22、键槽,23、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具体说明本技术。实施例I :参见图I-图5,本技术包括芯杆I、针座2和针管3 ;针座2内设有通孔23,针管3与针座2固定连接,通孔23与针管3连通。针座2通孔23内壁上设有键槽22,芯杆I上设有芯杆键11、键A12和键B13,芯杆键11位于芯杆I末端。芯杆I顶端设有与键槽22相匹配的保护键14。芯杆I顶端设有挂钩15,针座2上设有与所述挂钩15相匹配的锁孔21。·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使用时,将针管3皮下穿刺至预定位置后,先将芯杆I拉出,将药剂注入针管3内,然后将芯杆键11对准键槽22,推动药剂直至键A12与键槽22卡住,转动芯杆I使键A12与键槽22对正,再推动芯杆1,使键A12滑过键槽22,直至键B13与键槽22卡住,药剂到达预定位置。然后转动芯杆1,使键槽22与键B13对正,此时抽动针座2,直至保护键14与键槽22卡住,再转动芯杆I,使保护键14与键槽22对正,抽动针座2至芯杆I顶端,使挂钩15插入针座2中的锁孔21内,此时芯杆I与针座2锁定。实施例2 参见图6,除下列区别外,其他同实施例I。本技术针管3外侧设有保护套4,保护套4套接于针座2末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管针,包括芯杆(I)、针座⑵和针管⑶;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⑵内设有通孔(23),针管(3)与针座⑵固定连接,通孔(23)与针管(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套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2)通孔(23)内壁上设有键槽(22),所述芯杆(I)上设有芯杆键(11)和多个与所述键槽(22)相匹配的键,芯杆键(11)于芯杆⑴末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管针,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继龙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华安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