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外罩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845199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械的影像诊断设备的配件,具体地说是一种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外罩。包括顶部外罩、底部外罩、装饰罩及后罩,其中顶部外罩和底部外罩分别罩于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顶部和底部、并安装在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上下磁体上,后罩安装在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外侧、并与顶部外罩和底部外罩连接,装饰罩位于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内侧、并与顶部外罩和底部外罩连接,所述顶部外罩和底部外罩之间形成患者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外罩安装后,磁体上需要日常维护或易出故障需要维修地方的外罩拆卸、安装方便,易于操作。减少外罩的体积,减轻外罩的重量,降低外罩制造的精度要求与外罩安装时的定位精度要求。在不增加磁体成本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增加患者空间,使整个系统有更大的开放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械的影像诊断设备的配件,具体地说是一种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外罩
技术介绍
磁共振成像系统是一种先进的影像诊断设备。磁体外罩是磁共振成像系统的配件,其不仅仅是系统的外观造型设计,而且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目前,现有的外罩与主机的装配关系一般采用的是外罩独立直接落地定位,但由于外罩拆分的部件体积过大,重量过重;而且安装中需要大量的人力,搬运也不方便,制作复杂,成本高,现场装配繁琐、浪费人力。外罩安装后进行日常维护及故障维修时需要拆卸的外罩较多或拆卸的外罩 较大,加重了日常维护及故障维修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现有外罩上下磁钢之间的间隙一般都是固定的不能调整,为保证所需要的患者空间,对外罩制作的精度、外罩安装时的定位精度要求都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外罩。该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外罩在外罩安装后,磁体上需要日常维护或易出故障需要维修地方的外罩方便拆卸、安装,易于操作。减少外罩的体积,减轻外罩的重量,降低外罩制造的精度要求与外罩安装时的定位精度要求。在不增加磁体成本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增加患者空间,使整个系统有更大的开放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外罩,包括顶部外罩、底部外罩、装饰罩及后罩,其中顶部外罩和底部外罩分别罩于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顶部和底部、并安装在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上下磁体上,后罩安装在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外侧、并与顶部外罩和底部外罩连接,装饰罩位于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内侧、并与顶部外罩和底部外罩连接,所述顶部外罩和底部外罩之间形成患者空间。所述顶部外罩包括顶罩、顶部左侧罩、顶部右侧罩、上磁钢罩、上盖板及标识板,其中上盖板安装在磁钢罩的底部,上磁钢罩安装在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上磁体上,顶部左、右侧罩与上磁钢罩的上端连接、并安装在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上磁体的左右侧,标识板安装在顶部左、右侧罩的前端,顶罩安装在顶部左、右侧罩的上端。所述底部外罩包括下磁钢罩、底部左侧罩、底部右侧罩、线圈插座罩及线缆孔盖,其中底部左、右侧罩安装在下磁体的左右侧,线圈插座罩安装在底部左、右侧罩的前端,下磁钢罩安装在底部左、右侧罩的上端,线缆孔盖安装在底部左、右侧罩的后下方。所述后罩挂接在顶部外罩上、并安装在所述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磁体上。所述装饰罩安装在顶部外罩和底部外罩的连接处。所述各罩体之间通过预埋件相互连接、并通过预埋件安装在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磁体上。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由多块被拆分的罩体组成,外罩拆分成的罩体体积小,重量轻,装配简单,可减少大量的人力,降低成本;进行日常维护、故障维修时外罩拆卸、安装方便易于操作。外罩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患者空间,使整个系统有良好的开放度;在操作面还减少了紧固标准件的外露,外观更具观赏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上磁钢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顶部左右侧罩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顶罩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底部左右侧罩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后罩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装饰罩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上盖板,2为线圈插座罩,3为下磁钢罩,4为底部右侧罩,5为顶部右侧罩,6为线缆孔盖,7为装饰罩,8为后罩,9为顶罩,10为上磁钢罩,11为顶部左侧罩,12为标识板,13为底部左侧罩,14为第一预埋件,15为第二预埋件,16为第三预埋件,17为第四预埋件,18为第五预埋件,19为第六预埋件,20为腰形孔,21为第七预埋件,22为第八预埋件,23为第九预埋件,24为第十预埋件,25为第十一预埋件,26为第十二预埋件,27为第十三预埋件,28为第十四预埋件,29为第十五预埋件,30为第十六预埋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I所示,本技术包括顶部外罩、底部外罩、装饰罩7及后罩8,其中顶部外罩和底部外罩分别罩于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顶部和底部、并安装在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上下磁体上,后罩8安装在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外侧、并与顶部外罩和底部外罩连接,装饰罩7位于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内侧、并与顶部外罩和底部外罩连接,所述顶部外罩和底部外罩之间形成患者空间。顶部外罩包括顶罩9、顶部左侧罩11、顶部右侧罩5、上磁钢罩10、上盖板I及标识板12,其中上盖板I安装在磁钢罩10的底部,上磁钢罩10安装在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上磁体上,顶部左右侧罩11、5与上磁钢罩10的上端连接、并安装在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上磁体的左右侧,标识板12安装在顶部左右侧罩11、5的前端,顶罩9安装在顶部左右侧罩11、5的上端;底部外罩包括下磁钢罩3、底部左侧罩13、底部右侧罩4、线圈插座罩2及线缆孔盖6,其中底部左右侧罩13、4安装在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下磁体的左右侧,线圈插座罩2安装在底部左右侧罩13、4的前端,下磁钢罩3安装在底部左右侧罩13、4的上端,线缆孔盖6安装在底部左右侧罩13、4的后下方;后罩8挂接在顶部外罩的顶罩9上、并安装在所述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磁体上;装饰罩7安装在顶部外罩和底部外罩的连接处。所述各罩体之间通过预埋件相互连接、并通过预埋件安装在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磁体上。如图2所示,上磁钢罩10内壁设有第一、第二预埋件14、15,上盖板I安装于上磁、钢罩10底部的第一预埋件14上,上磁钢罩10通过第二预埋件15安装于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上磁体上。如图3所示,顶部左右侧罩11、5内壁设有第三、四、五预埋件16、17、18,顶部左右侧罩11、5通过第四预埋件17安装于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上磁体上。标识板12安装于顶部左右侧罩11、5的第三预埋件16上。如图4所示,顶罩9内壁设有第六预埋件19,并设有两个腰形孔20,顶罩9通过第六预埋件19安装于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上磁体上、并与顶部左右侧罩搭接在一起。如图5所示,底部左右侧罩13、4内部设有第七、八、九、十、i^一、十二预埋件21、22、23、24、25、26,底部左右侧罩通过第十预埋件24、第^ 预埋件25安装于永磁磁共振成 像系统的下磁体上,同时底部左右侧罩13、4通过第九预埋件23连接在一起。线圈插座罩2安装于底部左右侧罩13、4的第七预埋件21上,下磁钢罩3与磁体的下磁钢上表面贴合后, 安装在底部左右侧罩13、4的第八预埋件22上。线缆孔盖6安装于底部左右侧罩13、4的第十二预埋件26上。如图6所示,后罩8内壁上设有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预埋件27、28、29,后罩8通过预埋件27挂接在顶罩9上的两个腰形孔20上,并通过第十四预埋件28安装于磁体上,同时通过第十五预埋件29卡装于顶部左右侧罩11、5与底部左右侧罩13、14的连接处。如图7所示,装饰罩7内壁设有第十六预埋件30,装饰罩7的上部安装于顶部左右侧罩11、5的第五预埋件18上,同时通过第十六预埋件30卡装于底部左右侧罩13、4上。本技术的安装如下所述将上磁钢罩10通过第二预埋件15用螺钉安装于磁体上,再将上盖板I用螺钉安装于上磁钢罩10底部的第一预埋件14上,并通过安装螺钉的调整使上盖板与磁体的上磁钢下表面完全贴合,再将顶部左右侧罩11、5通过第四预埋件17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外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外罩、底部外罩、装饰罩(7)及后罩(8),其中顶部外罩和底部外罩分别罩于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顶部和底部、并安装在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上下磁体上,后罩(8)安装在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外侧、并与顶部外罩和底部外罩连接,装饰罩(7)位于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内侧、并与顶部外罩和底部外罩连接,所述顶部外罩和底部外罩之间形成患者空间。2.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外罩包括顶罩(9)、顶部左侧罩(11)、顶部右侧罩(5)、上磁钢罩(10)、上盖板⑴及标识板(12),其中上盖板(I)安装在磁钢罩(10)的底部,上磁钢罩(10)安装在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上磁体上,顶部左、右侧罩(11、5)与上磁钢罩(10)的上端连接、并安装在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上磁体的左右侧,标识板(12)安装在顶部左、右侧罩(11、5)的前端,顶罩(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金泉付桥孔祥林卢广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开普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