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进的夹子的直接安装的光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41622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2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建立在用于将至少多个竖直邻近的光伏装置组件(10)彼此固定和/或对准的光伏组件系统的基础上。固定功能由夹构件(50)完成,所述夹构件可以是单独的部件或者与光伏装置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成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直接安装至结构的光伏装置及其方法,更具体地,涉及能够直接安装至诸如屋顶平台或壁的建筑结构的光伏盖板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改进太阳能发电领域、特别是建筑物安装型发电领域的技术现状的努力已经受到不断增长的业界关注。建筑物整体型光伏装置(BIPV)是建筑物安装型发电装置的ー个子集,其中光伏元件是建筑物的整体部分(例如,提供诸如盖板或侧板的外部天气防护装置)。一个特别重要的目标是提供ー种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高的千瓦时(KwH)的可靠且耐久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与达到该目标相关联的ー些问题涉及发电系统容易组装和安装、具有相对高的KwH输出、和耐久(诸如长时间经受大风大雨的可能的环境状況)的能力。与耐久性相关的ー个特别的问题是风载荷的问题,例如根据UL(UnderwritersLaboratories) 1897的屋顶组件的抗拔性测试所确定的。这是系统受到例如超过100英里每小时或更大的风时的抗损坏能力。与安装容易性相关的ー个特别的问题是在需要之前保持BIPV不被激活(例如发电)的需求。其他潜在的问题涉及相邻的太阳能装置的对准,以及潜在的包装和运输问题。建筑物安装型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技术现状具有多种形式,但是总体上可以概括成太阳能板或柔性层压结构,太阳能板安装至复杂精细的安装结构(例如内部箱型框架、平台竖立件,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的SlinPower 的SunPower Model 31 ),形成具有横截面厚度(例如25mm或更大)和高刚度(例如弹性模数为约70000MPa (兆帕))的太阳能发电组件,柔性层压结构(例如美国密歇根州罗切斯特山的Uni-Solar 提供的滚制太阳能层压件)在横截面区域厚度(例如约I. 5至7mm)和刚度(例如约5至50MPa)上与普通的浙青屋顶盖板相类似。一般认为传统的柏木瓦顶型屋顶盖板通常为普通的浙青屋顶盖板的I到5倍厚并且具有约4000到9000MPa的刚度,但是不会受到风力上拔的问题。SunPower型系统不受到风カ上拔问题并不奇怪(例如由于复杂精细的安装结构和/或高刚度)。Uni-Solar型系统能够经受风力上拔问题也不奇怪,因为整个层压结构粘合性地结合至建筑物结构。与该技术有关的文献包括下述专利文献美国专利公开20090000220、20080245404、20080245399、20080196358、20080196231、20080083169、20080000173、20070295391、20070193135、20050229924、20040216405、20040206035、20040083673、20030188500,20030154680,20020066235 ;美国专利7299598、7204063、7178295、7118794、6845592、6758019、6725623、6397556、6247289、6148570、5950387、5239802、4686808、4641472、4641471、4627207、4586301、2631887 ;RE38988 ;以及 PCT 公开W02007123927A2, W02007079382A2, W02003071047A2,以上文献就所有目的而言均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直接安装至结构(例如建筑物结构、壁和/或屋顶平台)的光伏装置及其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上述问题中的ー个或多个。 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新型的建筑物安装型太阳能发电系统。该新型系统是通过紧固件(例如钉子、螺钉等)安装至建筑物结构的多个单独的“盖板型”结构,并且具有高刚度(例如高达约IOOOOMPa)和约15_的厚度。出人意外的是,虽然该系统具有相对高的刚度/厚度,它可能仍需要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改进来实现上述目标。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ー个方面,设想ー种光伏组件系统,其用于至少将具有第一光伏装置组件和第三光伏装置组件的下部光伏阵列与具有第二光伏装置组件的上部光伏阵列固定和对准,其中,所述第二光伏装置组件至少部分地与所述第一光伏装置组件和第三光伏装置组件重叠,所述光伏组件系统包括a.第一光伏装置组件,其具有第一下部部分和第一上部部分,包括第一顶表面部分、第一底表面部分、在所述顶表面部分和底表面部分之间跨过的第一中间表面部分;b.第二光伏装置组件,其具有第二下部部分和第二上部部分,包括第二顶表面部分、第二底表面部分、在所述顶表面部分和底表面部分之间跨过的第ニ中间表面部分;c.第三光伏装置组件,其具有第三下部部分和第三上部部分,包括第三顶表面部分、第三底表面部分、在所述顶表面部分和底表面部分之间跨过的第三中间表面部分;以及d.至少ー个夹子,其连接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光伏装置、第二光伏装置和第三光伏装置上,所述夹子包括至少ー个夹配合部分,其包括夹顶表面部分、夹底表面部分、在所述顶表面部分和底表面部分之间跨过的夹中间表面部分,至少ー个夹钩部分能够至少部分地与所述第二光伏装置的中间表面部分以及所述第二光伏装置的顶表面部分配合。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ー个方面,可以设想ー种光伏组件系统,其用于至少将具有第一光伏装置组件和第三光伏装置组件的上部光伏阵列与具有第二光伏装置组件的下部光伏阵列固定和对准,其中,所述第一光伏装置组件和第三光伏装置组件至少部分地与所述第二光伏装置组件重叠,所述光伏组件系统包括a.第一光伏装置组件,其具有第一下部部分和第一上部部分,包括i.第一顶表面部分、第一底表面部分、在所述顶表面部分和底表面部分之间跨过的第一中间表面部分;b.第二光伏装置组件,其具有第二下部部分和第ニ上部部分,包括i.第二顶表面部分、第二底表面部分、在所述顶表面部分和底表面部分之间跨过的第二中间表面部分;c.第三光伏装置组件,其具有第三下部部分和第三上部部分,包括i.第三顶表面部分、第三底表面部分、在所述顶表面部分和底表面部分之间跨过的第三中间表面部分;以及d.至少ー个夹子,其连接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光伏装置、第二光伏装置和第三光伏装置上,所述夹子包括i.至少ー个夹固定装置,其包括夹顶表面部分、夹底表面部分、在所述顶表面部分和底表面部分之间跨过的夹中间表面部分, .至少ー个夹配合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光伏装置组件上;所述至少ー个夹固定装置能够至少部分地与所述第一光伏装置组件和第三光伏装置组件配合并且连接至所述至少ー个夹配合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这里所述的特征的ー种或任意组合,例如第一光伏装置组件包括从所述第一底表面部分朝向所述第一顶表面部分突出的至少ー个第一凹腔部分,所述第一凹腔部分具有第一凹腔内壁和第一凹腔侧壁,且其中与第一聚合体光伏装置组件水平地相邻的第三聚合体光伏装置组件包括从第三底表面部分朝向第三顶表面部分突出的至少ー个第三凹腔部分,所述第三凹腔部分具有第三凹腔内壁和第三凹腔侧壁,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夹子包括第二夹配合部分,所述夹配合部分能够至少部分地与第一聚合体光伏装置组件和第三聚合体光伏装置组件的凹腔部分的至少一部分配合;第一光伏装置组件包括在所述第一中间表面部分中的第一间隙凹腔,且所述第三聚合体光伏装置组件包括在所述第三中间表面部分中的第三间隙凹腔,在安装位置下间隙凹腔能够允许夹钩部分的一部分经过;所述第二顶表面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10.22 US 61/253,9781. 一种光伏组件系统,其用于至少将具有第一光伏装置组件和第三光伏装置组件的下部光伏阵列与具有第二光伏装置组件的上部光伏阵列固定和对准,其中,所述第二光伏装置组件至少部分地与所述第一光伏装置组件和第三光伏装置组件重叠,所述光伏组件系统包括 a.第一光伏装置组件,其具有第一下部部分和第一上部部分,包括 i.第 一顶表面部分、第一底表面部分、在所述顶表面部分和底表面部分之间跨过的第一中间表面部分; b.第二光伏装置组件,其具有第二下部部分和第二上部部分,包括 i.第二顶表面部分、第二底表面部分、在所述顶表面部分和底表面部分之间跨过的第二中间表面部分; C.第三光伏装置组件,其具有第三下部部分和第三上部部分,包括 1.第三顶表面部分、第三底表面部分、在所述顶表面部分和底表面部分之间跨过的第三中间表面部分;以及 d.至少一个夹子,其连接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光伏装置、第二光伏装置和第三光伏装置上,所述夹子包括 1.至少一个夹配合部分,其包括夹顶表面部分、夹底表面部分、在所述顶表面部分和底表面部分之间跨过的夹中间表面部分, 至少一个夹钩部分能够至少部分地与所述第二光伏装置的所述中间表面部分以及所述第二光伏装置的所述顶表面部分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组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光伏装置组件包括从所述第一底表面部分朝向所述第一顶表面部分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一凹腔部分,所述第一凹腔部分具有第一凹腔内壁和第一凹腔侧壁,且其中与第一聚合体光伏装置组件水平地相邻的第三聚合体光伏装置组件包括从第三底表面部分朝向第三顶表面部分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三凹腔部分,所述第三凹腔部分具有第三凹腔内壁和第三凹腔侧壁,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夹子包括第二夹配合部分,所述夹配合部分能够至少部分地与所述第一聚合体光伏装置组件和第三聚合体光伏装置组件的凹腔部分的至少一部分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光伏装置组件包括在所述第一中间表面部分中的第一间隙凹腔,且所述第三聚合体光伏装置组件包括在所述第三中间表面部分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R·基尼汉M·L·伯文C·布朗G·K·厄里奇R·S·加斯顿M·休斯
申请(专利权)人: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