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与线缆连接的电源端子及电源连接器。
技术介绍
2010年3月10日公开之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第CNlO 1669259号揭示了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所述电源连接器组件包括电源连接器及与电源连接器电性连接的复数电源线缆。所述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电源端子、安装在绝缘本体外的外壳、用以与对接连接器锁扣配合的卡钩及固持线缆的线夹。但是,所述电源端子采用组合焊接结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所述卡钩、外壳及 线夹设计成单体零件,组装复杂,生产成本较高。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电源端子及电源连接器作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电源端子。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源端子,用于连接线缆,其包括基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基部包括第一端子壁、与所述第一端子壁间隔设置的第二端子壁及连接所述第一、第二端子壁的连接壁,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自第一端子壁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触臂及第二接触臂,所述第一接触臂与第二接触臂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接触部包括自第二端子壁向前延伸的第三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端子,用于连接线缆,其包括基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基部包括第一端子壁、与所述第一端子壁间隔设置的第二端子壁及连接所述第一、第二端子壁的连接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自第一端子壁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触臂及第二接触臂,所述第一接触臂与第二接触臂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接触部包括自第二端子壁向前延伸的第三接触臂及第四接触臂,所述第三接触臂与第四接触臂平行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源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臂与第一端子壁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电源端子还包括连接第一端子壁与第二接触臂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自第一端子壁向前并向 第二端子壁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三接触臂与第二端子壁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电源端子还包括连接第二端子壁与第四接触臂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自第二端子壁向前并向第一端子壁方向倾斜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臂及第二接触臂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端子壁的宽度,所述第三接触臂及第四接触臂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二端子壁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臂与第二接触臂在上下方向错开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依次包括用以机械及电性连接线缆的第一固持部及第二固持部。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源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为一体式结构。7.一种电源连接器,可连接线缆,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电源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包括第一收容部及第二收容部;所述电源端子包括基部、收容于第一收容部的第一接触部以及收容于第二收容部的第二接触部,所述基部包括第一端子壁、与所述第一端子壁间隔设置的第二端子壁及连接所述第一、第二端子壁的连接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自第一端子壁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触臂及第二接触臂,所述第一接触臂与第二接触臂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接触部包括自第二端子壁向前延伸的第三接触臂及第四接触臂,所述第三接触臂与第四接触臂平行间隔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臂与第一端子壁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电源端子还包括连接第一端子壁与第二接触臂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自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万益,戴宏骐,容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