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隋孝忠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配方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7826964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01:42
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配方,其特殊之处是组成成分为:白术、白芍、狗脊、桑寄生、生地、骨碎补、羌活、独活、制附子、炙山甲、元参、黄芪、枸杞、细辛、牛膝、炙龟板、陈皮、炙甘草;成分比例为:白术7.6-7.7%、白芍5.2-5.3%、狗脊7.3-7.4%、桑寄生6.3-6.5%、生地5.4-5.5%、骨碎补5.6-5.7%、羌活6.6-6.7%、独活6.2-6.3%、制附子4.8-5.0%、炙山甲4.9-5.0%、元参6.4-6.5%、黄芪6.7-6.8%、枸杞3.9-4.0%、细辛1.5-1.6%、牛膝4.9-5.0%、炙龟板4.9-5.0%、陈皮4.9-5.0%、炙甘草4.9-5.0%。它解决了现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效果不佳、副作用大等问题,适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药制作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配方
技术介绍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自身免疫为特征的累及脊柱和骶髂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患,为当今世界疑难杂症。我国人群患病率在3%。左右,10-30岁为强直性脊柱炎(AS)的易发年龄,青少年是其主要受害群体。该病因早期确诊难度大、误诊率高,确诊后常因无特效药物而难奏良效,致使患者残疾率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一定负担。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口服非留体类消炎镇痛药(NSAIDS)及应用皮质醇类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达到近期缓解疼痛的治疗目的,很难从根本上达到临床治愈强直性脊柱炎(AS),疗效差,疗程长,复发率高,所用药物副作用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效果不佳,疗程长,复发率高,副作用大的问题,专利技术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配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配方,其特殊之处是组成成分为白术、白芍、狗脊、桑寄生、生地、骨碎补、羌活、独活、制附子、炙山甲、元参、黄芪、枸杞、细辛、牛膝、炙龟板、陈皮、炙甘草;成分比例为白术7. 6-7. 7 白芍5. 2-5. 3 %、狗脊7. 3-7. 4 %、桑寄生6.3-6. 5 %、生地 5. 4-5. 5 %、骨碎补 5. 6-5. 7 %、羌活 6. 6-6. 7 %、独活 6. 2-6. 3 %、制附子 4. 8-5. 0%、炙山甲 4. 9-5. 0%、元参 6. 4-6. 5%、黄芪 6. 7-6. 8%、枸杞 3. 9-4. 0%、细辛I.5-1. 6%、牛膝 4. 9-5. 0%、炙龟板 4. 9-5. 0%、陈皮 4. 9-5. 0%、炙甘草 4. 9-5. OV0o制作服用方法按重量比称取上述药材混合在一起,放入药罐加入3碗水浸泡3小时后,先用猛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约30-40分钟,煎至剩I碗药液,滤出药液,保存药渣。第2次、第3次煎煮分别加2碗水,同样猛火煮沸,改文火慢煎约20-30分钟,煎至剩半碗药液,滤出药液。将三次煎煮的药液混合,分为2等份,早、晚各温服一份,服后平卧休息30分钟。每日I剂,18剂为一疗程。现代医学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特征为自身免疫反应,配方中的药物以补肾祛寒、化湿散风、养肝荣筋、祛瘀通络为主要治则,具有补肾祛寒、活血化瘀、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作用,有利于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及病变组织的修复。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一种利用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配方,具有帮助身体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祛风除湿,通利关节,补肾散寒止痛、强筋壮骨的功效。药物疗效显著,无任何毒副作用,疗程短,费用低,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良药。自1993年3月至今,应用此方治疗5千余例,凡是本病患者,依临床辩证,随症加减1/2剂,每日早、晚温服2次,18剂为I疗程,有效率100%。典型病例I :周X,男,36岁,住院号21455。因腰背部僵痛8年伴左下肢阵发性痛麻I年于1994年5月6日入院。患者8年前因跌伤腰骶部、外感风湿后出现腰骶部酸痛,昼轻夜重,逐渐加重,晨僵时间30-60分钟。症见脊柱胸腰段活动受限、腰椎左侧弯、骶髂关节压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血Hb95g/L,ESR32mm/h,CIC阳性。X线显示骶髂关节间隙毛糙、关节面硬化、右侧囊性变;胸腰椎出现“三线征”。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肾虚标热型)。处方狗脊、生地、元参各30g,桑寄生、骨碎补、白术、白芍、羌活各12g,独活15g,制附子、炙山甲各6g,炙龟板、黄芪、枸杞、陈皮、炙甘草、牛膝各9g,细辛3g。水煎服,日I剂,连服9剂。腰腿痛明显减轻。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滑。标热得清。上方加减,连服9剂,病人自觉症状消失,活动如常。于1994年5月27日出院。随访3月,疗效稳定。典型病例2 :徐X,女,36岁,住院号24889。因腰背部僵痛伴双下肢阵发性痛麻3年余于1997年2月25日入院。患者腰背骶部酸沉僵痛,昼轻夜重,逐渐加重,晨僵明显。症见脊柱胸腰段活动受限、腰椎后凸变形、骶髂关节压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血ffil20g/L,ESR26mm/h,CIC阳性。X线显示骶髂关节间隙毛糙、关节面硬化、囊性变;胸腰椎出现“方形变”。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肾虚标热型)。处方狗脊、生地、元参各20g,桑寄生15g,骨碎补、白术、白芍、羌活各12g,独活15g,制附子、炙山甲、炙龟板、黄芪、枸杞、陈皮、炙甘草、牛膝各9g,细辛3g。水煎服,日I剂,连服9剂。腰腿痛明显减轻。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滑。标热得清。上方加减,连服9剂,病人自觉症状消失,活动如常。于1997年3月12日出院。随访I年,疗效稳定。典型病例3:李X,男,27岁,2001年6月12号来诊。患者颈腰背部僵痛,面色憔悴,疲倦无力I年余。化验HbllOg/L,RF㈠,ESR17mm/h, CIC阳性。X线显示颈椎曲度变 直,轻度左侧弯,胸椎轻度右侧弯,腰椎轻度左侧弯。骶髂关节间隙消失,呈半融合。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肾痹,虚寒型)。处方狗脊、元参各30g,黄芪、桑寄生各20g,骨碎补、白术、牛膝、羌活各12g,白芍、独活15g,制附子、炙龟板、炙山甲、枸杞、陈皮、生地、炙甘草各9g,细辛3g。水煎服,1/2剂,日2次,温服,服后平卧休息,连服9齐U。2001年6月21号复诊,腰腿痛明显减轻。舌质淡,苔薄白,脉弦。上方加减,继用补肾祛寒之法,连服9剂。2001年6月30号再诊,病人自觉症状消失,活动如常。查血ESR7mm/h,CIC阴性。随访I年,疗效稳定。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称取狗脊30g、生地20g,桑寄生、独活各15g,元参、骨碎补、白术、白芍、羌活各12g,制附子、炙山甲各6g,炙龟板、黄芪、枸杞、陈皮、炙甘草、牛膝各9g,细辛3g。制作服用方法按重量称取上述药材混合在一起放入药罐,加入3碗水浸泡3小时后,用猛火煮沸,改用文火慢煎,约30-40分钟,煎至剩I碗药液,滤出药液,保存药渣。第2次、第3次分别加2碗水,同样猛火煮沸,改文火慢煎,约20-30分钟,煎至剩半碗药液,滤出药液。将三次煎煮的药液混合,分为2等份,早、晚各温服一份,服后平卧休息30分钟。每日I剂,18剂为一疗程。实施例2:称取狗脊18、生地16、桑寄生12g、独活12g,元参、骨碎补、白术、白芍、羌活各8g、制附子、炙山甲各4g,炙龟板、黄芪、枸杞、陈皮、炙甘草、牛膝各5g,细辛3g。制作服用方法按重量称取上述药材混合在一起放入药罐,加入3碗水浸泡3小时后,用猛火煮沸,改用文火慢煎,约30-40分钟,煎至剩I碗药液,滤出药液,保存药渣。第2次、第3次煎煮分别加2碗水,同样猛火煮沸,改文火慢煎,约20-30分钟,煎至剩半碗药液,滤出药液。将三次煎煮的药液混合,分为2等份,早、晚各温服一份,服后平卧休息30分钟。每日I剂,18剂为一疗程。实施例3 称取狗脊35g、生地25g,桑寄生、独活各16g,元参、骨碎补、白术、白芍、羌活各15g,制附子、炙山甲各Sg,炙龟板、黄芪、枸杞、陈皮、炙甘草、牛膝各12g,细辛3g。制作服用方法按重量称取上述药材混合在一起放入药罐,加入3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配方,其特征是 组成成分为白术、白芍、狗脊、桑寄生、生地、骨碎补、羌活、独活、制附子、炙山甲、元参、黄芪、枸杞、细辛、牛膝、炙龟板、陈皮、炙甘草; 成分比例为白术7. 6-7. 7%、白芍5. 2-5. 3%、狗脊7. 3-7. 4%、桑寄生6. 3-6. 5%、生地 5. 4-5. 5%、骨碎补 5. 6-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孝忠于文青王珍红赵桂娟
申请(专利权)人:隋孝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