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志国专利>正文

一种荒漠、半荒漠区无灌溉条件下人工草地建植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23807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0 1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荒漠、半荒漠区(降雨量200~350毫米)在无灌溉条件下建植刈牧兼用人工草地技术。通过种植经严格筛选的、适于荒漠、半荒漠区生长的的优良牧草品种,结合选地整地、播种与施肥,草地管理及利用技术,解决荒漠土地无灌溉条件下难以建植刈牧兼用人工草地难题。该技术投入和管理费用低廉,产出效益巨大,有利于提高牧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有助于实现天然草场低成本自然恢复,保障荒漠土地利用与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明显,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荒漠、半荒漠区在无灌溉条件下建植刈牧兼用人工草地技术。解决荒漠土地无水条件下水土开发和建植人工草难题。运用该技术使荒漠土地的开发利用和发展现代畜牧业有机结合,对保护荒漠生态环境、维护土地安全及促进荒漠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发展前景。
技术介绍
畜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口增加和耕地相对减少,我国人畜争粮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畜牧业因天然草场超载过牧而不堪重负,现有饲草料资源已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由此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必须开辟新的饲草料基地以扩充饲草料资源,克服饲草料短缺的矛盾。增加饲草料资源除了加大种植 业结构调整力度之外,提高宜农荒地利用以增加草地面积是重要措施。我国西北荒漠、半荒漠区地域辽阔,水土光热资源丰富,以新疆为例,新疆土地总面积为166. 49X IO4平方公里,荒漠、半荒漠区占全疆土地总面积的47%,宜农荒地1031. 75万公顷,但受盐碱和水源限制,利用不到3%,干旱使得大量可开发宜农荒地被撂荒闲置,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和风蚀沙化,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因此,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以保护生态环境,减缓人畜争粮矛盾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实践证明,种草养畜、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是解决人畜争粮矛盾,提高宜农荒地利用率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而节粮型畜牧业的基础是草业,其核心是解决旱生牧草种源和建植技术问题。荒漠、半荒漠区建植人工草地可减少土壤风蚀、沙化和沙尘暴,培肥地力,增加农民收益,绿化美化环境,全面改善荒漠区生态系统。准葛尔盆地新垦荒地土壤理化性状的监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逐渐增加,土壤盐分及酸度随年份逐渐降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荒漠、半荒漠区占领土面积的60%,在干旱土地的利用及旱生牧草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该国在200 400毫米降水条件下建植的人工草地旱生牧草寿命一般在15年,个别草地达30年,每公顷产优质干草1200 4000千克。其育成的优质旱生冰草人工草地每公顷可刈割优质干草4000千克,收获种子200 300千克,刈割后的茬地可放牧家畜,不需要人工灌溉。哈萨克斯坦的阿依达勒地区(227毫米降水量)无灌溉条件下建植的人工草地利用已达40年,目前仍在继续利用。影响人工草地建植主要因素有温度、水分,土壤等气候自然条件。其中,温度是建植人工草地成败的关键因素,决定多年生牧草能否安全越冬;其次是降水量,尤其生长季降水量分布的均匀性决定牧草生产能力。一般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的地区,可用旱作(不需要灌溉)方法建植人工草地;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下的地区,则必须有灌溉条件才能建植人工草地;最后是土壤因素。大多数牧草对土壤都有较宽的适应范围,但在盐碱地等土壤上建植人工草地时,则需要选择能够抵抗这些不利因子的草种。建植人工草地主要有生产饲草料、养地肥田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的目的,荒漠、半荒漠区建植人工草地兼有此三种作用。由于适应性强的牧草品种,往往草质差,利用及饲喂转化率低。本专利技术通过运用人类旱生牧草育种研究新成果,选用抗寒、耐旱及耐盐碱的优质牧草,很好地处理牧草适应性、抗逆性强与草质差、利用及饲喂转化率低这个矛盾,在荒漠、半荒漠区获得既优质又高产的饲草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在荒漠、半荒漠区(降雨量200 350毫米)在无灌溉条件下通过应用优良旱生牧草建植刈牧兼用人工草地,解决荒漠土地无水条件下进行水土开发和建植刈牧兼用人工草地问题。I.选地整地选择坡度小于10度,士层厚度30厘米以上,富含有机质的土地建植人工草地,最好是面积大、地势较平坦的弃耕地、撂荒旱地。新开垦荒地要清除杂物,清除杂草、灌木及高大的宿根性植物,平整土地。播前深耕翻和耙耱、熟化土壤,耕翻深度以30厘米以上为宜,精细整地,播种后镇压土地。 2.品种选择根据荒漠、半荒漠区干旱少雨,土地贫瘠,气候寒冷,多风沙,土壤肥力低,盐碱重等特点,选择适应性强、应用效能高的优良牧草品种建植人工草地。选定的草种有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新疆大叶苜猜(Medicago sativa L. cv. XinjiangDaye),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 (Fisch. )Nevski)中间偃麦草(Agropyronintermedium)及冰草属的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Iicum Keng)或引进的哈萨克斯坦育成的优质旱生冰草新品种陶克木(TayKyMc Ku)和阿克森格(AicceHzepcK),哈萨克斯坦冰草品种在年降水量270-290毫米可生长良好。经试验,这些品种抗寒、耐旱、耐盐碱、耐风沙、耐贫瘠及耐啃咬和践踏,丰产性能好,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可调制干草,适于建植人工草地。3.播种播前进行种子处理,播种时间在临冬下雪前进行,采取寄籽过冬方式,种子播入土后吸水膨胀过冬,次年春,利用开春雪融时的土壤墒情保证出苗。播种方式播法采取条播、撒播,单播,混播。条播行距30 40厘米。单播播量冰草、新麦草、偃麦草I千克/亩;红豆草4千克/亩,阿尔冈金、新疆大叶苜蓿I千克/亩。豆科草播种深度I 2厘米,禾本科3-4厘米。这些牧草可以良好混播,混播组合为新疆大叶紫花苜蓿+新麦草I : 2,阿尔冈金+偃麦草I : 2,红豆草+冰草I : 2,新疆大叶苜蓿+冰草I : 2。混播播量7千克/亩,其中禾本科牧草I千克/亩,豆科牧草6千克/亩。4.施肥干旱荒漠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缺磷少氮,土壤含盐量较高,呈碱性。因此,荒漠地区建植人工草地要按比例施入氮、磷肥。据试验,施氮肥尿素18千克/亩,磷肥过磷酸钙20千克/亩,播种时与种子一起施入。另外,豆科牧草在分枝后期至现苗期追肥,禾本科牧草在拔节后至抽穗前期以及每次刈割后追肥。5管理及利用苗期生长缓慢,需进行杂草防除,可进行中耕除草,大面积防除杂草可采用化学除草。第一年禁牧,次年秋季刈草利用,第三年放牧利用。单播豆科在初花期刈割,禾本科在拔节前;混播牧草在豆科盛花期,禾本科孕穗期刈割,以刈割2茬为宜。留茬高度5 10厘米,刘割草禁止放牧,最后一次刈割利用不晚于9月20日。高温干旱时不要刈割,以免枯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新疆荒漠、半荒漠宜农耕地实际可利用净面积为408. 66万公顷。如果利用宜农耕地面积的30%用于无灌溉条件下建植人工草地,则可以建植人工草地122. 6万公顷;按每公顷生产牧草干品3 4吨,收获种子200 300公斤计算,每年可向社会提供牧草干品300万吨以上,优质高产牧草种子几十万吨,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该专利技术解决荒漠、半荒漠区无灌溉下难以建植人工草地的难题,是无灌溉下条件下进行水土开发的有效途径。利用优质旱生牧草进行荒地开发和饲草料基地建设,投入和 管理费用低廉,产出效益巨大。对于增强牧区抗灾保畜能力、促进牧民定居进程,提高牧民的生活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实现天然草场低成本自然恢复,又可以提升牧区草地畜牧业生产力,为农业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物质基础。该技术不仅加快荒漠植被的恢复,维护了土地安全,而且能充分利用荒漠区域光热资源转化经济效益,使荒漠土地的开发利用和现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荒漠、半荒漠区无灌溉条件下人工草地建植技术。其特征是在荒漠、半荒漠区(降雨量200 350毫米)无灌溉条件下建植刈牧兼用人工草地。通过应用经严格筛选的、适于在荒漠、半荒漠区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结合选地整地、播种与施肥,草地管理及利用技术,解决荒漠土地无灌溉条件下难以建植刈牧兼用人工草地难题。2.根据权利要求I的人工草地建植技术,其特征是选择面积大、地势较平坦的弃耕地、撂荒旱地建植人工草地,播种的禾本科有冰草属的蒙古冰草或哈萨克斯坦育成的优质旱生冰草陶克木和阿克森格、新麦草、偃麦草;豆科为红豆草、新疆大叶苜蓿。3.根据权利要求I的人工草地建植技术,其特征是播种时间在11月上旬临冬下雪前进行,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单播播量禾本科草I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志国李瑞年李学森姜万利王吉云
申请(专利权)人:董志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