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流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22977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9 00:32
一种整流柜,涉及整流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部设有交流铜排、整流单元及直流铜排,所述整流单元的进线连接交流铜排,所述整流单元的出线连接直流铜排,所述交流铜排内设有交流铜排冷却水循环管路;所述的交流铜排上设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的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均与所述交流铜排冷却水循环管路连通;所述直流铜排内设有直流铜排冷却水循环管路,所述直流铜排上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均与所述直流铜排冷却水循环管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散热效果好,运行可靠性高,结构简单,生产安装方便,生产运行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整流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氯碱行业和有色金属电解行业的整流柜
技术介绍
整流柜的作用是将交流降压设备输出的电压较低的交流电能转换成直流电能,常用在直流电动机调速、发电机的励磁调节、电解和电镀等领域。20世纪70年代以后,整流元件多采用硅整流二极管和晶闸管。由于整流柜多为低电压、大功率,尤其是应用在电解和电镀行业的整流柜,柜内元件多为通过电流较大的元件,故元件发热非常严重,采用风冷方式根本无法有效的将热量散发出去,降低了柜内元件的使用寿命;再有就是采用水冷,在柜内 增设水管,这就使得柜内结构复杂,给生产和安装以及维护都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结构简单,生产安装方便的整流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整流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部设有交流铜排、整流单元及直流铜排,所述整流单元的进线连接交流铜排,所述整流单元的出线连接直流铜排,所述交流铜排内设有交流铜排冷却水循环管路;所述的交流铜排上设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的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均与所述交流铜排冷却水循环管路连通;所述直流铜排内设有直流铜排冷却水循环管路,所述直流铜排上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均与所述直流铜排冷却水循环管路连通。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整流单元包括电桥形式分布的熔断器、元件散热器和晶闸管,所述熔断器与所述交流铜排连接,所述熔断器连接元件散热器,所述元件散热器连接晶闸管,所述晶闸管连接所述直流铜排。所述元件散热器包括冷却水盒,所述冷却水盒上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支架内设有冷却水进水管路和冷却水出水管路,所述支架上设有与冷却水进水管路相通的第一进水口,所述支架上还设有与冷却水出水管路相通的第一出水口 ;所述冷却水进水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连接元件散热器的进水端,所述元件散热器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第三进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连接所述冷却水出水管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技术所述的交流铜排和直流铜排内均设有用于降温的冷却水循环管路;所述的交流铜排上设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的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均与设置在所述交流铜排内的冷却水循环管路连通;所述直流铜排上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均与设置在所述直流铜排内的冷却水循环管路连通,采用了此种内部走水外部走电的特制空芯铜排,使得所述整流柜内的结构简单,生产安装方便,且加强了散热效果,使得热量散发得更充分,维持了柜内元件的正常运行环境,延长了柜内元件的使用寿命。由于整流元件采用的大功率晶闸管,减少了柜的并联元件数量,简化和柜内结构,减少了元件损耗,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运行成本。由于元件散热器为冷却水盒,直接串联在冷却循环水路内,可进一步的加强散热效果,进一步的延长了元件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散热效果好,运行可靠性高,结构简单,生产安装方便,生产运行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交流铜排,10、第三进水口,11、第三出水口,12、交流铜排冷却水循环管路,2、直流铜排,20、第二进水口,21、第二出水口,22、直流铜排冷却水循环管路,3、支架,30、第一进水口,31、第一出水口,32、冷却水进水管路,33、冷却水出水管路,4、晶闸管,5、熔断器,6、元件散热器,7、冷却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附图所示,一种整流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设有支架3,所述支架3上部设有交流铜排I、整流单元及直流铜排2,所述整流单元的进线连接交流铜排I,所述整流单元的出线连接直流铜排2,所述交流铜排I内设有交流铜排冷却水循环管路12 ;所述的交流铜排I上设有第三进水口 10和第三出水口 11,所述的第三进水口 10和第三出水口 11均与所述交流铜排冷却水循环管路12连通;所述直流铜排2内设有直流铜排冷却水循环管路22,所述直流铜排2上设有第二进水口 20和第二出水口 21,所述的第二进水口 20和第二出水口 21均与所述直流铜排冷却水循环管路22连通。采用了此种内部走水外部走电的特制铜排,使得所述整流柜内的结构简单,生产安装方便,且加强了散热效果,使得热量散发得更充分,维持了柜内元件的正常运行环境,延长了柜内元件的使用寿命。所述整流单元包括电桥形式分布的熔断器5、元件散热器6和晶闸管4,所述熔断器5与所述交流铜排I连接,所述熔断器5连接元件散热器6,所述元件散热器6连接晶闸管4,所述晶闸管4连接所述直流铜排2。各元件的压装方式均采用固定均衡受力的典型设计,双重绝缘,由于整流元件采用的大功率晶闸管,减少了柜的并联元件数量,简化和柜内结构,减少了元件损耗,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运行成本。所述元件散热器6包括冷却水盒,所述冷却水盒上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可直接串联在冷却循环水路内,可进一步的加强散热效果,进一步的延长了柜内元件的使用寿命。所述支架3内设有冷却水进水管路32和冷却水出水管路33,所述支架3上设有与冷却水进水管路32相通的第一进水口 30,所述支架3上还设有与冷却水出水管路33相通的第一出水口 31 ;所述冷却水进水管路32通过冷却水管7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 20,所述第二出水口 21通过冷却水管7连接第一桥臂上的元件散热器6的进水端,第一桥臂上的元件散热器6的出水端通过冷却水管7连接第二桥臂上的元件散热器6的进水端,第二桥臂上的元件散热器6的出水端通过冷却水管7连接所述第三进水口 10,所述第三出水口 11通过冷却水管7连接所述冷却水出水管路33。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之间的冷却水管路与上述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之间的冷 却水管路连接方式相同,故不再详述。所述冷却水管7均为透明软塑管,增强了冷却水管7的抗冷和抗热性能,且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以上仅对六脉波三相桥式的联结作了详细的介绍,因为电联结方式不是本技术的专利技术要点,象双反星形和二脉波单相桥式等的联结方式均为成熟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根据本技术的专利技术要点做出相应的变换,故不再详述。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整流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部设有交流铜排、整流单元及直流铜排,所述整流单元的进线连接交流铜排,所述整流单元的出线连接直流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铜排内设有交流铜排冷却水循环管路;所述的交流铜排上设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的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均与所述交流铜排冷却水循环管路连通;所述直流铜排内设有直流铜排冷却水循环管路,所述直流铜排上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均与所述直流铜排冷却水循环管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整流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单元包括电桥形式分布的熔断器、元件散热器和晶闸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晨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