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凤萍专利>正文

一种转调葫芦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21604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8 08:43
一种转调葫芦笙,它涉及民族乐器技术领域。它的第一音管(2)、第二音管(3)、第三音管(6)、簧片(7)、第四音管(11)和第五音管(12)的末端均插接在共鸣葫芦(10)的笙斗处,且其末端穿过共鸣葫芦(10)底部的通孔(10-1),共鸣葫芦(10)端部设置有吹口(9),各音管上均设置有簧片(7),且各音管与共鸣葫芦(10)笙斗的连接处上部均设置有按音孔(8),它还包含转调按钮(5),第一音管(2)和第五音管(12)上均设置有转调按钮(5)。它在两个音管上增加转调按钮,既可实现转调功能,又保证现有乐器的音质,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其实用性,具有很高的推广实用价值。(*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民族乐器
,尤其是ー种葫芦笙,具体涉及ー种转调葫芦笙
技术介绍
ー种新型的吹管乐器——五管葫芦笙,由五个音管、共鸣葫芦、吹嘴、簧片组成,葫芦笙的构造和笙大致相同,由笙斗和笙管组成,因笙斗用天然葫芦制作而得名。利用小葫芦的腹部为笙斗,其细长的柄端接一根细竹管作吹ロ,笙管多用海抜千米亚热带地区的凤尾竹或黄枯竹制作,有五至八管不等,环列插于葫芦斗中,管底微露于外,用蜂蜡固定。每根笙 管在靠近葫芦处都开有一个圆形按音孔,在插入葫芦内的竹管部分镂刻出ー个长方形的竹制簧片或装有ー个铜制簧片,笙管下端管ロ通透为底部按孔。目前一个葫芦笙只能演奏ー个调,因此,此乐器可演奏的乐曲范围、乐器的艺术性与观赏性有限,而且目前的葫芦笙基本上不与乐队合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转调葫芦笙,它在两个音管上増加转调按钮,既可保证现有乐器的音质,又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其实用性,具有很高的推广实用价值。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第一音管2、第二音管3、孔4、第三音管6、簧片7、按音孔8、吹ロ 9、共鸣葫芦10、第四音管11和第五音管12,第一音管2、第二音管3、第三音管6、簧片7、第四音管11和第五音管12的末端均插接在共鸣葫芦10的笙斗处,且其末端穿过共鸣葫芦10底部的通孔10-1,共鸣葫芦10端部设置有吹ロ 9,各音管上均设置有簧片7,且各音管与共鸣葫芦10笙斗的连接处上部均设置有按音孔8,第一音管2上端设置有孔4,它还包含转调按钮5,第一音管2和第五音管12上均设置有转调按钮5。所述的转调按钮5包含固定板5-1、铰接装置5-2和孔塞5_3,固定板5_1中部通过铰接装置5-2连接有孔塞5-3,且转调按钮5通过固定板5-1和螺钉安装在音管上。所述的第二音管3上端部设置有扩音装置I。本技术的原理为转调按钮5上的孔塞5-3将音管上的孔堵住,将其中任意一个转调按钮5上的孔塞5-3打开或闭合皆可吹奏不同的调,与现有五管葫芦笙相比,本技术实现远关系转调的功能,即从を2调转为13调,完成向下大二度转调。本技术既保持原有葫芦笙的形状与演奏技巧,又改善传统中一个葫芦笙只能演奏一个调的弊端,丰富此乐器可演奏的乐曲范围、增强乐器的艺术性与观赏性,提高美学价值,增强与乐队合作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转调按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共鸣葫芦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參照图I-图3,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第一音管2、第二音管3、孔4、第三音管6、簧片7、按音孔8、吹ロ 9、共鸣葫芦10、第四音管11和第五音管12,第一音管2、第二音管3、第三音管6、簧片7、第四音管11和第五音管12的末端均插接在共鸣葫芦10的笙斗处,且其末端穿过共鸣葫芦10底部的通孔10-1,共鸣葫芦10端部设置有吹ロ9,各音管上均设置有簧片7,且各音管与共鸣葫芦I0笙斗的连接处上部均设置有按音孔8,第一音管2上端设置有孔4,它还包含转调按钮5,第一音管2和第五音管12上均设置有转 调按钮5。所述的转调按钮5包含固定板5-1、铰接装置5-2和孔塞5_3,固定板5_1中部通过铰接装置5-2连接有孔塞5-3,且转调按钮5通过固定板5-1和螺钉安装在音管上。所述的第二音管3上端部设置有扩音装置I。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原理为转调按钮5上的孔塞5-3将音管上的孔堵住,将其中任意ー个转调按钮5上的孔塞5-3打开或闭合皆可吹奏不同的调,与现有五管葫芦笙相比,本具体实施方式实现远关系转调的功能,即从3 2调转为13调,完成向下大二度转调。本具体实施方式既保持原有葫芦笙的形状与演奏技巧,又改善传统中ー个葫芦笙只能演奏一个调的弊端,丰富此乐器可演奏的乐曲范围、增强乐器的艺术性与观赏性,提高美学价值,增强与乐队合作的可能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转调葫芦笙,它包含第一音管(2)、第二音管(3)、孔(4)、第三音管¢)、簧片(7)、按音孔(8)、吹ロ(9)、共鸣葫芦(10)、第四音管(11)和第五音管(12),第一音管(2)、第二音管(3)、第三音管¢)、簧片(7)、第四音管(11)和第五音管(12)的末端均插接在共鸣葫芦(10)的笙斗处,且其末端穿过共鸣葫芦(10)底部的通孔(10-1),共鸣葫芦(10)端部设置有吹ロ(9),各音管上均设置有簧片(7),且各音管与共鸣葫芦(10)笙斗的连接处上部均设置有按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凤萍
申请(专利权)人:周凤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