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体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16176 阅读:3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8 0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拟地震体验装置,尤其是一种地震科普体验车,包括车体和车厢,其中:所述车厢的一侧设置有系统控制柜及系统控制计算机主机,系统控制柜中设置有PLC控制片;在车厢中设置有由PLC控制片控制的地震平台、舞台烟机、天花板吊灯、横梁、照明灯和音响;在车厢的前端设置有与PLC控制片连接的滚动屏、大屏幕水箱以及与大屏幕水箱连接的不锈钢漏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所述结构而具有的优点是:提高了模拟地震效果、对体验者能够进行监控和测评、并且具有地震逃生自救体验和地震二次灾害预防措施体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拟地震体验装置,具体是一种提高模拟地震效果、对体验者能够进行监控和测评、具有地震逃生自救体验和地震二次灾害预防措施体验的地震科普体验车
技术介绍
为了让学生学习和体验地震有关知识,掌握地震防范的有关技能,提升地震发生时学生的生存机会,地震体验教具应运而生。现有技术的地震体验教具一般就是在体验馆的教室里观看相关地震视频,由老师点说地震发生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怎样逃生和保护自己 不受伤害;然后就到体验馆里的震动平台上进行地震体验,震动平台沿左右上下晃动几分钟,完成体验。现有技术的地震体验装置存在以下技术问题I、体验形式单一。现有技术或项目大多都是体验者站在震动台地板上,随着地板左右上下晃动若干分钟,就完成了体验。体验形式单一。虽然部分项目有震级选项,但是同一个震级体验时只能表现单一的震动效果。充其量只能完成单一的震动体验,没有更深层次的地震防震避震知识的传播和体验操作。2、没有阐明地震波的三个阶段。一次地震的地震波按发生的时间先后一般分为了P波、S波、L波三个阶段。P波的振幅较小、频率较闻(大于3Hz),以上下震动为主。S波振幅较大、频率较低(小于3Hz),以左右晃动为主。L波一般认为是P波和S波的叠加,破坏性最大。以往的体验系统中,大多没有加入这三个地震阶段地震波的模拟,一般都是以固定的频率和振幅震动。这三个阶段是作为需要普及的地震基本知识,应该在体验教育中予以表现,并传达给体验者。3、没有涵盖地震发生后的躲避知识。地震发生后的就近避震躲避是地震逃生自救技巧的重要环节,正确的躲避方法能有效的减少伤害,为逃生赢得宝贵的时间和机会。以往的项目和技术中没有或缺少系统的躲避知识的介绍或教育;或者虽然有躲避知识,大多都是以展板文字形式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和呆板。大多数项目都没有采用环境模拟和体验者实践的形式来传播避震知识。4、没有传授地震发生后防止二次灾害的措施。地震发生后的燃气、电源等二次灾害源也是重要的自救措施。以往项目和技术中没有对二次灾害的防护做出体验和实践。5、地震效果模拟单一。以往的项目和技术,一般只模拟了室内的震动效果,只有地面震动,没有墙壁、声音、灯光、地光、烟雾等环境模拟,环境效果不佳,缺乏身临其境的效果,体验者沉浸感不强,缺乏震撼力和畏惧感,充其量只能算一个地震效果模拟系统,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震体验和科普教育系统。6、没有体验者行为监控和综合评价。以往的项目和技术,只提供了环境让体验者感受震动效果,没有逃生自救的体验和实践,更谈不上对于这些体验和实践动作的监控和综合评价。这是功能上的严重缺失。7、震动台高度较高,一般都在I. 5米以上,有的甚至超过2米,在很多场馆内建设时限于已有建筑层高而不能实施。北京海淀安全馆和重庆科技馆的地震平台均超过I. 5米。8、没有震级显示。以往的项目和技术中,一般情况下没有震级的显示效果,体验者不能清楚地明白自己所处的地震环境震级,,从而不能清楚地对于不同震级而采取不用的应对方式。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地震体验装置受外部条件的限制,模拟地震效果差、地震逃生自救体验和地震二次灾害预防措施体验、也没有对体验者进行监控和测评,使得体验效果得不到监测,对体验教学质量无法测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模拟地震效果、对体验者能够进行监控和测评、具有地震逃生自救体验和地震二次灾害预防措施体验的地震科普体验车。为实现本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即一种地震科普体验车,包括车体和车厢,其中所述车厢的一侧设置有系统控制柜及系统控制计算机主机,系统控制柜中设置有PLC控制片;在车厢中间设置有由PLC控制片控制的地震平台;所述地震平台的底部连接有平台支撑滑动架,平台支撑滑动架与平移液压油缸和升降液压油缸连接,PLC控制片控制平移液压油缸和升降液压油缸产生复合运动,使地震平台模拟地震震动;所述地震平台下设置有由PLC控制片控制的舞台烟机,烟雾从地震平台下设置的出烟口流入整个车厢中;所述车厢顶部设置有天花板吊灯和横梁,天花板吊灯和横梁通过控制传感器与PLC控制片连接;所述车厢的前端设置有由PLC控制片控制的滚动屏、大屏幕水箱以及与大屏幕水箱连接的不锈钢漏盘;所述车厢中设置有与PLC控制片连接的照明灯;所述车厢中设置有与PLC控制片连接的音响。由于本系统具有上述结构,其优点是提高了模拟地震效果、对体验者能够进行监控和测评、并且具有地震逃生自救体验和地震二次灾害预防措施体验。附图说明本技术的装置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D — D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控制传感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升降液压油缸;2、平移液压油缸;3、地震平台;4、平台支撑滑动架;5、灭火器;6、厨房用具;7、卷帘门;8、音响;9、保护栏杆;10、楼梯;11、大屏幕水箱;12、滚动屏;13、不锈钢漏盘;14、控制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1、2和3,图中的地震科普体验车,包括车体和车厢,其中所述车厢的一侧设置有系统控制柜及系统控制计算机主机,系统控制柜中设置有PLC控制片;在车厢中、间设置有由PLC控制片控制的地震平台3 ;所述地震平台3的底部连接有平台支撑滑动架4,平台支撑滑动架4与平移液压油缸2和升降液压油缸I连接,PLC控制片控制平移液压油缸2和升降液压油缸I产生复合运动,使地震平台3模拟地震震动;所述地震平台3下设置有由PLC控制片控制的舞台烟机,烟雾从地震平台3下设置的出烟口流入整个车厢中;所述车厢顶部设置有天花板吊灯和横梁,天花板吊灯和横梁通过控制传感器14与PLC控制片连接;所述车厢的前端设置有由PLC控制片控制的滚动屏12、大屏幕水箱11以及与大屏幕水箱11连接的不锈钢漏盘13 ;所述车厢中设置有与PLC控制片连接的照明灯;所述车厢中设置有与PLC控制片连接的音响8。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车厢中设置有家具、厨房用具6和灭火器5。上述结构中所述车厢顶部设置有与PLC控制片连接的监控装置。上述实施例所述监控装置与设置在车体前额的LED显示屏连接。上述结构中所述车厢的尾部设置有卷帘门7和保护栏杆9。上述结构中所述车厢的尾部设置有楼梯10。上述结构在地震体验中I、将震动效果体验、地震环境模拟、地震逃生自救知识体验、地震二次灾害的预防措施等内容集中在一个完整的地震科普体验车,让体验者在体验过程中真正的学习到地震防护自救互救等有用知识,并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掌握这些关键知识。也就提高了模拟地震效果和体验者的学习效果。2、通过PLC控制片、地震平台、通信网络等设备和机构,模拟地震发生时地震波的三个阶段。一次地震的地震波按发生的时间先后一般分为了 P波、S波、L波三个阶段。P波的振幅较小、频率较高(大于3Hz),以上下震动为主。S波振幅较大、频率较低(小于3Hz),以左右晃动为主。L波一般认为是P波和S波的叠加,破坏性最大。这三个阶段的时间长短、间隔长短要依据真实的地震数据和理论知识进行计算和设计。在体验震动时要真实表现,并作为需要普及的地震基本知识,应该在体验教育中予以表现,并传达给体验者。最大程度的实现了对地震的真实模拟。3、震级模拟和震级显示。本结构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震科普体验车,包括车体和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的一侧设置有系统控制柜及系统控制计算机主机,系统控制柜中设置有PLC控制片;在车厢中间设置有由PLC控制片控制的地震平台(3); 所述地震平台(3)的底部连接有平台支撑滑动架(4),平台支撑滑动架(4)与平移液压油缸(2)和升降液压油缸(I)连接,PLC控制片控制平移液压油缸(2)和升降液压油缸(I)产生复合运动,使地震平台(3)模拟地震震动; 所述地震平台(3)下设置有由PLC控制片控制的舞台烟机,烟雾从地震平台(3)下设置的出烟口流入整个车厢中; 所述车厢顶部设置有天花板吊灯和横梁,天花板吊灯和横梁通过控制传感器(14)与PLC控制片连接; 所述车厢的前端设置有由PLC控制片控制的滚动屏(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欧派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