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折伞的伞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12658 阅读:4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8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折伞的伞骨结构,包括一伞中棒,一套置在伞中棒顶部的伞上巢,一滑设在伞中棒上的伞下巢,环设于伞下巢的多根内顶骨,与内顶骨相同数量可相互弯折的折骨,其中该伞上巢的顶端设有一弹性机构,该弹性机构包括一撑杆及一顶推弹簧,该顶推弹簧的一端顶持于伞中棒或者伞上巢内,另一端顶推该撑杆。采用此种结构的多折伞,将伞布绷设于弹性机构上,为伞布预留一定的伸缩空间,可以减少开伞时的力度,使开伞较为省力,进而增加多折伞的使用寿命,并能使多折伞的外观更为美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伞具,特别是指一种多折伞的伞骨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因气候变化无常,使得每个人身上皆有携帯折叠雨伞的习惯,以防范突如其来的大雨。现有技术中,在折叠伞的伞骨架一般是由若干可相互弯折的折骨组成,从而可实现收合。折叠伞的伞布通常直接固定于伞上巣,这样,在开伞吋,受到伞布的限制,开伞需要耗费相当大力气;同样受伞布的限制,折叠伞在撑开时容易出现业内所说的“蜘蛛脚”。以下以三折伞为例,图I及图2所示,为ー种三折伞的伞骨架及伞外观示意图,一般的三折伞通常包括一伞中棒10,一安装在伞中棒10顶部的伞上巢20,一滑设在伞中棒上的伞下巢30 ;多根环设于伞下巢30的内顶骨40,及多根对应内顶骨40数量的折骨50,每ー折骨50包 括三根可相互弯折的第一折骨501、第二折骨502及第三折骨503,以此构成伞具支撑架A,而伞布60则绷设在伞具支撑架A上。由于受伞布60的限制,伞具支撑架A的第一折骨501与第二折骨502在该三折伞打开时无法完全撑开,形成一定夹角α,即行业中所称的“蜘蛛脚”,当该三折伞受强度较大的风雨时,第一折骨501、第二折骨502及第三折骨503的连接处因存在夹角α导致受カ不够,容易被压坏,影响该三折伞的使用寿命。当该三折伞的其中一折骨50被压坏时,虽然该三折伞勉强还能使用,但是折断的部分严重影响该三折伞的整体外观,很多人更是因此而遗弃该伞,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多折伞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开伞较为省力,且可增加伞折骨强度的多折伞的伞骨结构,以增加多折伞的使用寿命,使多折伞的外观更为美观。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多折伞的伞骨结构,包括ー伞中棒,一套置在伞中棒顶部的伞上巢,一滑设在伞中棒上的伞下巢,环设于伞下巢的多根内顶骨,与内顶骨相同数量可相互弯折的折骨,其特征在于该伞上巢的顶端设有ー弾性机构,该弹性机构包括一撑杆及ー顶推弹簧,该顶推弹簧的一端顶持于伞中棒或者伞上巢内,另一端顶推该撑杆。所述撑杆顶端设有ー顶帽,该顶帽设有ー环槽。所述撑杆沿杆长方向开设有一连通两侧壁的长槽;伞中棒内部设有ー顶持该顶推弹一端的抵靠部,侧壁设有供一销轴插入的通孔,伞上巢中心设有ー供撑杆通过的穿孔。所述伞中棒抵靠部与伞中棒通孔的距离小于顶推弹簧的长度。所述伞上巢对应伞中棒侧壁的通孔设有圆孔。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多折伞的伞骨结构通过在伞上巢上方增加弹性机构,将伞布绷设于弾性机构上,为伞布预留一定的伸缩空间,可以减少开伞时的力度,使开伞较为省力。为伞布预留一定的伸缩空间可避免相互弯折的折骨受伞布限制而无法完全撑开,导致折骨受力不足的问题发生。当本技术多折伞打开时,折骨会撑开伞布,伞布受力会压缩顶推弹簧,直至折骨完全撑开,达到折骨的最强受力,而不会如现有多折伞因存在夹角容易被风雨压坏,从而増加折骨的強度,使该多折伞的使用寿命増加。撑开后的多折伞由于顶推弹簧的作用力,会将伞布绷紧,且由于顶帽比伞上巢高,伞上巢到顶帽的伞布会形成弧状,除了可导风导流外,会使多折伞的外观更为美观。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三折伞的伞骨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三折伞的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三折伞的伞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6为图5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三折伞的的外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歩解释本技术多折伞的伞骨结构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3所示,以三折伞为例,本技术多折伞的伞骨结构100包括一伞中棒1,一套置在伞中棒I顶部的伞上巢2,一滑设在伞中棒I上的伞下巢3 ;环设于伞下巢3的多根内顶骨4,与内顶骨4相同数量且用于支撑伞布200 (如图7)的折骨5,该每ー折骨5具有三根可相互弯折的第一折骨51、第二折骨52及第三折骨53,第一折骨51的一端设于伞上巢2上,另一端与第二折骨52的一端抒接,第二折骨52的另一端与第三折骨53的一端抒接,内顶骨4的一端设于伞下巢3,另一端抒接与第一折骨51的中部,该内顶骨4与第二折骨52通过ー支骨54连接,本技术的关键在于在伞上巢2的顶端设有一弾性机构6。如图4至图6所示,该弹性机构6包括ー顶帽61、与顶帽61 —体成型的撑杆62及ー顶推弹簧63,顶帽61设有ー环槽611,伞布200可夹固于该环槽611中;撑杆62沿杆长方向开设有ー连通撑杆62两侧壁的长槽621。顶推弹簧63设于伞中棒I顶端开ロ内,在伞中棒I的上端内部设有一顶持该顶推弹63 —端的抵Φ部11 (图中所不为一台阶),伞中棒I的侧壁设有一供销轴64插入的通孔12,该通孔12位于抵靠部11的上方,且抵靠部11与通孔12的距离小于顶推弹簧63的长度,当销轴64穿过通孔12吋,顶推弹簧的另一端顶持于该销轴64。将顶推弹簧63置于伞中棒I内的抵靠部11上伞中棒I顶端套入伞上巢2,撑杆62的一端穿过伞上巢2的中心穿孔21伸入伞中棒I内,销轴64由伞中棒I侧壁的通孔12穿过撑杆62的长槽621。若伞中棒I的侧壁通孔12与伞上巢2套入伞中棒I的位置重合时,可在伞上巢2对应该伞中棒I侧壁的通孔12位置设有连通两侧壁的圆孔22,供销轴64穿过,完成如图5或图6该弹性机构6的组装。本技术多折伞的伞骨结构100打开时,折骨5的第一折骨51第二折骨52、第三折骨53会撑开伞布200,伞布200受カ会压缩顶推弹簧63,直至第一折51骨与第二折骨52完全撑开即成0°角,此时该第一折骨51与第二折骨52的受カ最強,从而使多折伞的使用寿命増加。撑开后的多折伞由于顶推弹簧63的作用力,会将伞布200绷紧,且由于顶帽61比伞上巢2高,伞上巢2到顶帽61的伞布200会形成弧状,除了可导风导流外,更增加该多折伞的美观。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折伞的伞骨结构,包括ー伞中棒,ー套置在伞中棒顶部的伞上巣,一滑设在伞中棒上的伞下巢,环设于伞下巢的多根内顶骨,与内顶骨相同数量可相互弯折的折骨,其特征在于该伞上巢的顶端设有ー弾性机构,该弹性机构包括一撑杆及ー顶推弹簧,该顶推弹簧的一端顶持于伞中棒或者伞上巢内,另一端顶推该撑杆。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折伞的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顶端设有ー顶帽,该顶帽设有ー环槽。3.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汉育陈宣元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明和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