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实体之间代理发现和协商以建立对等通信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91725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2 1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对等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包含用于对等通信的能力在内的第一信息集合(508a、508b)。所述方法还包括:传输(510a、510b)第一信息以促进对等通信。所述方法包括:利用中间节点(502)以传输能力,并在信息随时间改变时进一步更新信息/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公开大体上涉及网络通信,且具体地涉及建立对等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诸如无线局域网(WLAN)之类的无线网络部署允许当无线终端在这些无线网络的无线通信信号的附近时让这些终端访问其他设备和服务。另一种访问这种设备和/或服务的方法涉及使用对等(P2P)连接,在对等连接中,无线终端可以与另一无线终端、设备或服务直接通信。然而,建立P2P连接的已知方法要求大量的用户参与,以提供正确的配置信息并发现能够进行P2P通信的其他设备。这通常被证明是使人失望的,并且可能打消很多用户尝试建立这种P2P连接的积极性。附图说明图I示出了示例无线局域网(WLAN)拓扑。图2示出了根据开放系统互连标准(OSI)模型的通信层架构。图3示出了经由无线接入点来发现对等(P2P)能力并建立P2P连接的示例无线终端。图4示出了经由无线接入点来发现P2P能力并建立P2P连接的示例无线终端,该无线接入点可经由网络以通信方式耦合。图5示出了在不使用接入点的情况下经由无线网络来发现P2P能力并建立P2P连接的示例无线终端。图6示出了网络中的用于促进无线终端的发现P2P能力并在无线终端之间建立P2P连接的控制点。图7示出了无线接入点中的用于促进无线终端的发现P2P能力并在无线终端之间建立P2P连接的控制点。图8示出了无线终端中的用于促进其它无线终端的发现P2P能力并在无线终端之间建立P2P连接的控制点。图9示出了出现在网络环境中的多个控制点。图10示出了在网络环境中的由位于分离位置的控制点构成的虚拟控制点。图11示出了形成多连接P2P会话的无线终端。图12示出了示例终端能力数据结构。图13示出了示例控制点管理数据结构。图14示出了表示在无线终端之间经由无线接入点的通信的示例消息流程图,该通信用于发现彼此的P2P能力并建立P2P连接。图15示出了表示在无线终端和控 制点之间的通信的示例消息流程图,该通信用于发现彼此的P2P能力并建立P2P连接。图16示出了表示由图6至10和15的控制点所协助的P2P能力动态更新过程的示例消息流程图。图17A至17C示出了在布置在无线终端之间传输的P2P能力和配置信息中使用的示例模式(schema)。图18A和18B示出了指示在网络中一个或多个P2P服务可用的示例P2P能力消息。图19示出了可以用于实现本文所述示例方法和装置的示例无线终端的框图。图20示出了可以用于促进在无线终端之间的P2P能力发现和P2P连接的示例控制点的框图。图21A和21B示出了表示示例过程的流程图,可以使用计算机可读指令来实现这些示例过程,以发现P2P能力并在无线终端之间建立P2P连接。图22示出了表示示例过程的流程图,可以使用计算机可读指令来实现这些示例过程,以使用控制点来发现P2P能力并在无线终端之间建立P2P连接。图23示出了表示示例过程的流程图,可以使用计算机可读指令来实现这些示例过程,以使用控制点来动态更新无线终端的P2P能力并在无线终端之间建立P2P连接。具体实施例方式尽管下面公开了包括在硬件上执行的软件等组件在内的示例方法和装置,应当注意到这种方法和装置仅是说明性地,且不应当将其视为限制。例如,可以预期单独用硬件,单独用软件,单独用固件,或用硬件、软件和/或固件的任意组合来体现这些硬件和软件组件中的任意一个或全部。因此,尽管下面描述了示例方法和装置,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容易意识到所提供的示例不是实现这种方法和装置的唯一方式。无线终端可以使用本文所述的示例方法和装置来发现无线网络环境中的其他无线终端的对等(P2P)能力,并建立与一个或多个其他无线终端的P2P连接。P2P连接的至少一些优点是可以使其在2个实体之间是安全的,并且P2P涉及单播通信,而取代由接入点向连接到接入点的所有无线终端或设备传输信息所通常使用的组播通信。单播通信比组播通信要求更少的由接入点(AP)使用的带宽。从而,在对等端正在传输相对大量的信息(例如,大文件、流媒体、VoIP视频或语音呼叫等等)时,使用在2个对等端(peer)之间的单播P2P通信是特别有利的。可以将本文所述的示例方法和装置与移动通信设备、移动计算设备或能够与无线网络进行无线通信的任何其他单元、实体、设备、或服务结合使用。设备(也被称为终端、无线终端、站(非AP站)或者用户设备(UE))可以包括移动电话(例如,BlackBerry 智能电话)、无线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适配器的膝上型/笔记本/上网本计算机等等。在本文中,将示例方法和装置与被称为丨EEE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802. 11的无线局域网(WLAN)通信标准相结合来加以描述。然而,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结合包括其他WLAN标准、个域网(PAN)标准、广域网(WAN)标准或蜂窝通信标准在内的其他无线通信标准来实现示例方法和装置。可以在向无线接入提供网络连接(例如,WLAN)的任何环境中实现本文所述的示例方法和装置。例如,可以在私有WLAN接入位置或环境中或者公共WLAN接入位置或环境中实现示例方法和装置,在这些位置中,预期携带相应无线终端的一个或多个用户将随着他们进入和离开WLAN接入位置或环境而频繁地与WLAN连接和断开。用于在无线终端之间建立P2P连接的一些已知技术或标准要求在P2P连接有效的整个时间中,P2P连接经过中间WLAN基础结构。其他P2P连接类型允许无线终端直接彼此连接,而不需要中间WLAN基础结构。然而,在这两种实例中,用户必须手动配置他们的无线终端,以建立这种P2P连接。这种配置通常可以是复杂且用户容易出错的。例如,经常需要用户意识到另一无线终端,或执行与用户希望连接的另一无线终端是否具有与用户的无线终端相同的P2P通信能力的某种在先的调查。这种调查要求用户理解或知道针对其进行 搜索的配置信息,且可要求通过在2个无线终端上的一系列用户界面菜单和屏幕来进行导航,或要求参考无线终端的用户手册。在一些实例中,用户手册在这方面可能没有帮助。此夕卜,一些无线终端可以不提供用于调查它们的P2P能力和/或P2P配置参数的充分的用户界面功能。例如,尽管一个无线终端可以是BlackBerry 智能电话,另一无线终端可以是第三方打印机,可能不容易获得该第三方打印机的P2P能力和/或配置信息。这种过程经常可以被证明是使人失望的,特别是对于新手用户而言,对于他们,P2P通信可能是极端有用,但是可能由于复杂的配置过程而使得这些新手用户很少(如果有的话)能够受益于这种通信。使得能够进行P2P通信的已知标准包括WLAN基础结构、WLAN自组织网络(ad-hoc) ,Wi-Fi P2P、Wi-Fi隧道传输直接链路建立(TDLS)、以及Wi-Fi单跳网格。由于无线终端的互用性问题以及可用性问题,很少使用WLAN自组织网络。Wi-Fi P2P是由Wi-Fi联盟(WFA)规定的,且允许对等端设备之一通过担当或作为AP工作来提供P2P连接。Wi-FiTDLS是由IEEE 802. Ilz标准定义的对等端通信的机制。Wi-Fi TDLS允许对等端设备在穿过(traverse) WLAN基础结构的P2P连接上通信,该WLAN基础结构被配置为经由隧道传输链路在2个对等端终端之间传输数据帧或分组。Wi-Fi单跳网格是由IEEE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10.02 US 61/248,325;2010.08.25 US 12/868,5421.一种建立对等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与对等通信能力相关联的第一信息;以及 传输所述第一信息以促进对等通信。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与对等能力相关联的第二信息;以及 传输所述第二信息以促进所述对等能力的交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息不同于所述第一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多个第一信息;以及 确定所述多个第一信息中满足标准的一个第一信息。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另一对等端接收第三信息;以及 传输所述第三信息以促进与所述另一对等端的对等通信。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针对对等通信的请求,所述请求包含针对服务的至少一项标准;以及 基于在所述第一信息中包含的标准,确定所述能力是否满足所述标准。7.一种用于建立对等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需服务,所述服务要求至少一项标准; 发送针对信息的请求,所述针对信息的请求包含服务或标准中的至少一项; 接收对所述请求的响应,所述响应包含第一对等端的至少一个能力信息;以及 建立与所述第一对等端的对等通信。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响应中接收到的能力信息至少满足针对所述服务的标准。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包含第二信息标准的第二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第二标准来修改所述服务。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第二信息能力不满足针对所述服务的标准时,释放所述对等通信。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在所述响应中接收到的所接收到的能力信息,修改所述服务。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另一对等端接收第三信息能力。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三信息能力至少满足针对所述服务的标准时,建立与所述另一对等端的对等通信。14.一种建立对等通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迈克尔·蒙特莫罗布里安·爱德华多·麦科根斯蒂芬·麦卡恩
申请(专利权)人: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