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碟片激光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88199 阅读:3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1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碟片固体激光放大器,包括同轴共轭放置的两抛物面反射镜,形成抛物面反射镜组,每个抛物面反射镜的顶点处设置有一碟片激光晶体,两碟片激光晶体的端面法线分别与其对应的抛物面反射镜的中轴呈一定倾角,且两个倾角不相等,泵浦光和种子激光分别从抛物面反射镜上的泵浦光入口和激光入口平行于光轴射入到由所述反射镜组的两抛物面反射镜形成的聚光腔中,并在该聚光腔中多次反射后交替会聚于两碟片激光晶体上,实现对两碟片激光晶体的多次泵浦和对激光的多次放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碟片固体激光放大器对泵浦光束吸收效率高,可以对种子激光实现高效的放大,并保持较好的光束质量,并且整体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安装、调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激光器
,具体涉及一种碟片激光放大器
技术介绍
激光技术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高速发展,同时,又与其他高新技术相互渗透,在材料加工、医疗、军事、测量及科学实验研究等众多领域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固体激光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使用维护方便等优势,成为激光器家族中独特的一个分支,并向着高平均功率、高光束质量、高转换效率的方向快速发展。然而传统的棒状固体激光器和棒状固体激光放大器,由于其侧面泵浦的结构和冷却方式的局限性,导致了晶体内部产生径向温度场分布,引起了热透镜效应、热应力双折射等问题,造成输出激光光束质量的下降,不利于在激光加工技术等领域的应用。为获得高光束质量激光输出,往往采用提高 基模体积、增大谐振腔损耗等手段抑制高阶模式的产生,相同条件下,这样的工作模式获得输出功率一般明显低于多模(低光束质量)工作模式,因此在获得高光束质量的种子光源后,利用激光放大器对入射激光进行放大,可以在保持较高的光束质量的同时获得更高的输出功率。传统激光放大器一般采用棒状增益介质或板条状增益介质,种子激光再通过被泵浦的增益介质过程中被放大。为了获得较高的输出功率,往往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碟片固体激光放大器,包括同轴共轭放置的两抛物面反射镜(4,5),形成抛物面反射镜组,其中每个抛物面反射镜的顶点处设置有一碟片激光晶体(6,7),两碟片激光晶体的端面法线分别与其对应的抛物面反射镜的中轴呈一定倾角,且两个倾角不相等,泵浦光和种子激光分别从抛物面反射镜上的泵浦光入口和激光入口平行于光轴射入到由所述两抛物面反射镜(4,5)形成的聚光腔中,并在该聚光腔中多次反射后交替会聚于两碟片激光晶体(6,7)上,实现对两碟片激光晶体(6,7)的多次泵浦和对激光的多次放大。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碟片固体激光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浦光入口(9)和激光入口(13)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抛物面反射镜中的第一抛物面反射镜(4)和第二抛物面反射镜(5)上。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碟片固体激光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浦光入口(9)和激光入口(13)均位于所述两个抛物面反射镜中的第一抛物面反射镜(4)或第二抛物面反射镜(5)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碟片固体激光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浦光入口(9)的几何中心和所述激光入口(13)的几何中心均相对碟片激光晶体(6,7)沿慢轴或快轴方向偏移一定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2-4之一所述的碟片固体激光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浦光入口(9)有多个,对称设置在第一抛物面反射镜(4)或第二抛物面反射镜(5)中轴线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1、3、4或5所述的碟片固体激光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泵浦光入口(13)与激光入口(9)重合,泵浦光和种子激光从所述重合的入口入射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尚建立朱广志许昌云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武汉梅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