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传输机构和成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83204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1 01:13
一种驱动力传输机构,其包括一体地旋转驱动源侧上的驱动轴和旋转元件的从动轴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管状凸起部分和配合到管状凸起部分中的配合轴部分。内轴部分被设置成从所述管状凸起部分的底部中心向所述管状凸起部分内部伸出的方式。其中配合有内轴部分的内凹陷部分被设置在前边缘平面的中心,以用于装配所述配合轴部分。微间隙被提供在所述管状凸起部分的内表面和配合轴部分的外表面之间,且被提供在所述内凹陷部分的内表面和内轴部分的外表面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驱动力传输机构和成像设备
技术介绍
近来,随着成像设备中图像质量和速度的改进,如果被包括在光敏元件、显影单元、转印单元(transfer unit)等中的任何旋转零件具有旋转波动,贝U会发生图像密度不均匀。因此,严格要求这类旋转零件,特别是对图像质量影响最大的显影辊轴的旋转精度。作为传统技术,已经提出了在驱动源侧的输出轴(驱动轴)利用三球型恒速接头被联接到在显影单元侧的输入轴(从动轴,其是旋转驱动力接收部件)(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No. 2009-24829,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No. 2009-30646,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No. 2009-30645,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No. 2009-41640,以及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No. 2010-121740)。利用三球型恒速接头,显影单元侧的从动轴(旋转驱动力接收部件)能够与驱动源侧的驱动轴以相同速度旋转,即使其间产生偏转角也如是,因而形成高质量图像,而不会有诸如不均匀密度的缺陷。不过,当如上述使用三球型恒速接头时,会发生下面的问题,如图IlA和图IlB所示。在使用恒速接头100的成像设备中,提供管形部分IOla以便从接头外环101的底壁IOb伸出,同时从动轴102的轴端部分102a适配到管形部分IOla中,如图IlA所示。为了整体式旋转恒速接头100的外环101和从动轴102,平坦表面103被提供在管形部分IOla的内径表面上,而对应平坦表面103的平坦表面104被提供在轴端部分102a的外径表面上。而且,为了将轴端部分102a装配到管形部分IOla中,需要在管形部分IOla的内径表面和轴端部分102a的外径表面之间提供微间隙A。然而,这样的微间隙A产生所谓的配合反冲,其引起从动轴102和恒速接头100的外环101之间的倾斜(即,轴失配)B,如图IlB所示。这种轴失配进而由于节距变化而在图像上产生条带(banding)。因此,需要不引起轴失配的驱动力传输机构,因而使得来自驱动源的旋转驱动力稳定传输到从动轴,且需要能够用驱动力传输机构形成高质量图像的成像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实施例,提供了驱动力传输机构,其将来自驱动源的旋转驱动力传输到旋转零件。驱动力传输机构包括整体式旋转驱动源侧的驱动轴/主动轴和旋转零件的从动轴的连接。该连接包括管状凸起部分;和装配到管状凸起部分内的配合轴部分。内轴部分被设置成从管状凸起部分的底部中心向管状凸起部分内部凸出的方式。内轴部分装配到其中的内凹陷部分被提供在用于装配配合轴部分的前边缘平面的中心。微间隙被提供在管状凸起部分的内表面和配合轴部分的外表面之间并在内凹陷部分的内表面和内轴部分的外表面之间。本专利技术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和技术和工业重要性可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下面的本专利技术当前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而更好地理解。附图说明图IA和图IB是本专利技术驱动 力传输机构相关部分的横截面图;图2是驱动力传输机构的相关部分的半剖横截面透视图;图3是处于联接状态的驱动力传输机构的相关部分的横截面示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成像设备的总体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处理盒的透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处理盒的显影单元的透视图;图7是显影单元的相关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图8是三球型恒速接头的前视图,其中球和内轴部分的三个侧面被设置成沿周向方向/圆周方向就位;图9是三球型恒速接头的前视图,其中球和内轴部分的三个侧面沿周向方向偏移60。;图10是带有花键座(spline fitting)结构的驱动力传输单元的透视图;图IlA是现有技术中在倾斜发生之前的状态中的驱动力传输机构的相关部分的横截面图;以及图IlB是现有技术中在倾斜发生的状态中的驱动力传输机构的相关部分的横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第一实施例图4是图示说明根据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相关部分的结构的示意横截面图。图5是用于图4所示的成像设备的处理盒的透视图。成像设备是所谓的“级联”型成像设备,其中每个都是鼓状图像载体的光敏元件1Y、1C、1M和IB被对齐设置在环形中间转印带3的运动方向(以箭头X示出)上,其中在光敏元件1Y、1C、IM和IB上形成的黄色⑴、青色(C)、洋红(M)和黑色(B)的墨粉图像被转印并叠加在该转印带3上以形成彩色图像。成像设备包括光敏元件1Y、1C、1M和1B,及在其周围给光敏元件1Y、1C、1M和IB的每个表面均匀地充电的辊充电器件4 ;显影单元2Y、2C、2M和2B,其提供墨粉给在光敏元件1Y、1C、1M和IB上形成的静电潜像从而形成墨粉图像;以及清洁器件9,其在初级转印辊6Y、6C、6M和6B在光敏元件1Y、1C、IM和IB上叠加墨粉图像从而将墨粉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之后从光敏元件1Y、1C、1M和IB去除剩余墨粉。每个辊充电器件4、每个显影单元2Y、2C、2M和2B以及每个清洁器件9都被设置成围绕且整体式联接到相应光敏元件1Y、1C、IM和1B,从而分别构成用于形成黄色(Y)、青色(C)、洋红(M)和黑色(B)墨粉图像的处理盒 30Y、30C、30M 和 30B。处理盒30Y、30C、30M和30B可从成像设备中预定位置移去以及被安装到成像设备中的预定位置处。因此,每个处理盒30Y、30C、30M和30B均能够容易地且无疑地被新处理盒更换,且同时准确地保持相对于各光敏元件1Y、1C、1M和1B、各辊充电器件4、各显影单元2Y、2C、2M和2B以及各清洁器件9的位置关系。更具体地,每个处理盒30Y、30C、30M和30B均能够是单元主体,其包括具有辊充电器件4的充电单元40、具有显影单元2Y、2C、2M和2B中的对应一个的显影单元41以及具有清洁器件9的清洁单元42,如图5所示。每个处理盒30Y、30C、30M和 30B均不限于其中每个辊充电器件4、每个显影单元2Y、2C、2M和2B以及每个清洁器件9都一体地联接到对应的一个光敏元件1Y、1C、1M和IB的处理盒。而是如下处理盒就足以了,其中至少光敏元件1Y、1C、1M和IB以及相应显影单元2Y、2C、2M、2B分别被一体联接。下面说明用具有上述结构的成像设备来形成图像的方法。光敏元件1Y、1C、1M和IB沿箭头所示方向旋转。旋转的光敏元件1Y、1C、1M和IB的外圆周表面Ia被辊充电器件4均匀充电。这样充电的光敏元件1Y、1C、1M和IB的外圆周表面Ia被来自写入单元(未示出)的相应颜色LY、LC、LM和LB的曝光光束辐照从而形成对应于相应颜色的静电潜像。来自显影单元2Y、2C、2M和2B的相应颜色墨粉被供应给在光敏元件1Y、1C、1M和IB上这样形成的静电潜像从而在光敏元件1Y、1C、1M和IB上形成相应颜色墨粉图像。通过依次施加转印偏压到初级转印辊6Y、6C、6M和6B,从而在光敏元件1Y、1C、1M和IB上形成的相应颜色墨粉图像被转印并叠加在中间转印带3上从而形成彩色墨粉图像。在中间转印带3上这样形成的彩色墨粉图像通过次级转印辊10被转印到转印材料P,如来自一对定位辊7以适当操作时序被传送的转印纸张。然后被转印到转印材料P上的彩色墨粉图像被包括加热辊8a和挤压辊8b的定影单元8加热并挤压,因而被定影到转印材料P上并从设备弹出。其上的相应墨粉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上的光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10 JP 2011-0530341.一种驱动力传输机构,其将旋转驱动力从驱动源传输到旋转零件,所述驱动力传输机构包括 连接件,其用于一体地旋转所述驱动源侧上的驱动轴和所述旋转零件的从动轴; 所述连接件包括 管状凸起部分;以及 配合到所述管状凸起部分中的配合轴部分,其中 内轴部分被设置成从所述管状凸起部分的底部中心朝向所述管状凸起部分内部伸出的方式, 其中适配有所述内轴部分的内凹陷部分被设置在前边缘平面的中心以用于装配所述配合轴部分,以及 微间隙被设置在所述管状凸起部分的内表面和所述配合轴部分的外表面之间以及在所述内凹陷部分的内表面和所述内轴部分的外表面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驱动力传输机构,进一步包括被设置在所述驱动源侧上的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旋转零件的所述从动轴之间的驱动力传输单元,其中 所述驱动力传输单元借助于花键座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驱动力传输机构,进一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泽秀男津田清典米田拓司高桥裕北惠美押川雄树宇都宫皓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