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护套新型填充超六类非屏蔽数据通信对绞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73136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5 0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护套新型填充超六类非屏蔽数据通信对绞电缆,包括电缆内芯和依次包覆于该电缆内芯外的内护层和外护层,所述电缆内芯包括四组对绞线和填充条,所述填充条呈两个背靠背且相互错开的U形状并形成两个分割区:第一分割区和第二分割区;所述每组对绞线由两根芯线以不同节距扭绞组成,所述每根芯线由导体和外部包覆的绝缘层组成;所述第一、二组对绞线设置在第一分割区内,第三、四组对绞线设置在第二分割区内。该对绞电缆实现了传输10G以太网的相关要求,解决了电缆与电缆或外界之间的外来电磁干扰,同时也解决了现行市场上超六类线缆线径大,不利灵活敷设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尤其涉及一种双护套新型填充超六类非屏蔽数据通信对绞电缆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六类非屏蔽对绞电缆中,主要采用十字分隔架为主的六类无屏蔽线缆,在设计这一类产品时,过去人们主要考虑的是防止电缆内部的电磁干扰影响,通过将不同节距的线对绞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降低平行敷设的电缆内线对之间的电磁干扰,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有效地防止电缆内部线对间的电磁干扰,但是对电缆与电缆或外界之间的电磁干扰包括外来干扰效果不佳,传输性能也仅在350MHZ以内。简单地说,外来干扰是电缆内部一个线对上测量的、从相邻电缆感应的噪音,尤其在布线时,通常是数根超六类线缆同时进行敷设,这时无法控制相邻两根或多根电缆之间同一绞距的线对之间的距离,因而增加了线对间的电磁干扰。此种干扰对主串回路及被串回路的信号传输具有严重影响,通常会造成信号失真、误码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护套新型填充超六类非屏蔽数据通信对绞电缆,它实现了传输IOG以太网的相关要求,解决了电缆与电缆或外界之间的外来电磁干扰,同时也解决了现行市场上超六类线缆线径大,不利灵活敷设的问题。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护套新型填充超六类非屏蔽数据通信对绞电缆,包括电缆内芯和依次包覆于该电缆内芯外的内护层和外护层,所述电缆内芯包括四组对绞线和填充条,所述填充条呈两个背靠背且相互错开的U形状并形成两个分割区第一分割区和第二分割区;所述每组对绞线由两根芯线以不同节距扭绞组成,所述每根芯线由导体和外部包覆的绝缘层组成;所述第一、二组对绞线设置在第一分割区内,第三、四组对绞线设置在第二分割区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护层的内侧面呈锯齿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四组对绞线和填充条形成的电缆内芯以相同节距绞合在所述内护层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填充条为聚乙烯(PE)、氟塑脂(FEP)和无卤(LSZH)材料之一制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护层和外护层分别由聚氯乙稀(PVC)、氟塑脂(FEP)和无卤(LSZH)材料之一制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芯线的导体由低氧铜或无氧铜材料经拉丝和退火绞合制成,所述芯线的绝缘层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氟塑脂(FEP)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层厚度为0. 24-0. 28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护层厚度为0. 3-0. 4mm ;所述外护层的最厚点的厚度为o. 55-0. 65mm,最薄点的厚度为0. 25-0. 35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护层的平均线径为6. 95-7. 35mm,外护层上的锯齿为16齿,且均匀分布于所述外护层的内侧面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对绞电缆从结构上加以创造新,由两背靠背且错开的U形填充条和锯齿型外护层来改变相邻线缆间的距离,即通过增加相邻线缆的距离及减小线缆外径的双重方式来有效地防止外来电磁干扰,增大了布线时的灵活性。本电缆产品的机械性能及电气性能均能满足世界发达国家的工业标准等方面的要求,也能满足美国保险商实验室所要求的防火阻燃性能,具有使用方便、便于敷设的优点。同时,本技术的对绞电缆可满足智慧建筑综合布线时所需的五类、超五类、六类、超六类对绞电缆的要求,使用频率最高可达650MHZ。产品外观成椭圆形,能够支持100BASET ATM、千兆以太网、令牌环网等网络,适用于室内、外架空和管道布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所述双护套新型填充超六类非屏蔽数据通信对绞电缆的剖面图。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I——外护层 2——内护层3——对绞线 4——填充条5—第一分割区6—第二分割区7-导体8-绝缘层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一种双护套新型填充超六类非屏蔽数据通信对绞电缆包括电缆内芯和依次包覆于该电缆内芯外的内护层2和外护层1,电缆内芯包括四组对绞线3和填充条4,填充条呈两个背靠背且相互错开的U形状并形成两个分割区第一分割区5和第二分割区6 ;每组对绞线由两根芯线以不同节距扭绞组成,每根芯线由导体7和外部包覆的绝缘层8组成;第一、二组对绞线设置在第一分割区内,第三、四组对绞线设置在第二分割区内;夕卜护层的内侧面呈锯齿形;四组对绞线和填充条形成的电缆内芯以相同节距绞合在所述内护层内。新型填充条4由聚乙稀(PE)或氟塑脂(FEP)或无卤(LSZH)材料制成,内护套2和外护层I分别由聚氯乙稀(PVC)或氟塑脂(FEP)或无卤(LSZH)材料制成。成缆线先加入新型填充条4,再向外包覆内护层2,最后包覆锯齿形外护层I ;这样在新型填充条和锯齿形外层层的作用下可以有效地防止在使用时相邻线缆之间或外界的电磁干扰。本技术的对绞电缆的芯线导体7是由直径为2. 6mm的低氧或无氧铜杆经拉丝、退火而制成,导体7的线规为(23 24)AWG ;芯线的绝缘层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氟塑脂(FEP)材料制成,绝缘层厚度为0. 26+/-0. 02mm;对绞线的两根芯线呈扭绞形状,且四对线均采用(30 60) %的退扭技术;四对对绞线之间采用宽度为4. 10+/-0. Imm,高度为6. 20+/-0. 1mm,外边缘厚度为0. 50+/-0. 1mm,中间厚度为0. 50+/-0. Imm的两背靠背且错开的U形填充条;双层护套由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低烟无卤(LSZH)或氟塑脂(FEP)材料制成,内层护套的厚度均为0. 35+/-0. 05mm,锯齿型外层护套的最大厚度0. 60+/-0. 05mm,最薄点的厚度为0. 30+/-0. 05mm,成品为椭圆型,平均线径在7. 15+/-0. 2mm,外层护套锯齿为16齿均匀分布在外层护套的内圆轴上,锯齿的高度为0.30+/-0. 05mm.本技术的对绞电缆具有四个重要的电性能参数阻抗、衰减、电磁干扰、回波损耗,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这四者的均衡关系。阻抗是电气性能中最基本的参数,它由导体线径、 两导体中心距、绝缘介电常数这三个参数决定,任何阻抗的不匹配都会导致最终接受信号的误差。因此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这三个因素的影响,导体线径大,低频衰减会好,但成本升高,最终线径偏大;导体线径小,衰减会受影响。同时还考虑到生产时节距不一样及张力不一致,会产生每个线对两导体中心距不同而影响阻抗,根据不同的双绞节距设计出不同的绝缘线径,保证成品后每线对的阻抗值控制在100+/-15奥姆左右。衰减分为导体衰减和介质衰减两部分,导体衰减与电阻有关,因此采用无氧铜或低氧铜材料,使电阻达到最小;介质衰减与材料有关,绝缘材料选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氟塑脂(FEP)材料,都是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比较小的材料。本线材最优越的性能体现在防电磁干扰和线径小,成本低等方面。这种新型填充和双层护套的设计来获得一个非圆截面使得线缆成品线径小,结构的稳定性好,这种新型填充有效的保持每对线分隔在腔体内,彼此位置相互固定,此外这种新型填充最大化地降低了整个空腔内的介电常数,有效的改善每对绞线的衰减,使每一对绞线与另一对绞线之间的场最大程度地衰减,从而改善电磁干扰和衰减性能。同时由于这种新型填充的巧妙设计不仅能解决线缆内部的线结之间的组内电磁干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护套新型填充超六类非屏蔽数据通信对绞电缆,包括电缆内芯和依次包覆于该电缆内芯外的内护层(2)和外护层(I),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内芯包括四组对绞线(3)和填充条(4),所述填充条呈两个背靠背且相互错开的U形状并形成两个分割区第一分割区(5)和第二分割区(6);所述每组对绞线由两根芯线以不同节距扭绞组成,所述每根芯线由导体(7)和外部包覆的绝缘层(8)组成;所述第一、二组对绞线设置在第一分割区内,第三、四组对绞线设置在第二分割区内。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护套新型填充超六类非屏蔽数据通信对绞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的内侧面呈锯齿形。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双护套新型填充超六类非屏蔽数据通信对绞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四组对绞线和填充条形成的电缆内芯以相同节距绞合在所述内护层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护套新型填充超六类非屏蔽数据通信对绞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条为聚乙烯、氟塑脂和无卤材料之一制成。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雅梁方新春杨吉
申请(专利权)人:华迅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