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彦隽专利>正文

一种瑜伽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64912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5 0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瑜伽椅,包括具有座位部和靠背部的椅子本体和用于支撑椅子本体的支撑部,靠背部上开设有便于双肩活动、双臂向后穿过的开口,开口的上部及两侧部形成压肩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的结构变化将座椅改造成杠杆类健身器材,无障碍的椅靠背部设计使得人后靠时,肩胛骨主动后缩,双臂从开口处向后伸出,使肩部受到两侧压肩部的压力自动向外向后扩展,使肩部持续向后使力改变肩颈部位的受力。双手还可以通过调整抓握靠背部后侧面上扶杆的不同部位,多方位调节肩背部受力方向,达到瑜伽式的健身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瑜伽椅使消费者以最便利最低消费最持久的方式达到健身的目的,远离肩颈椎疾病的困扰。(*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保健用瑜伽椅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久坐不动易导致肩颈椎病,目前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尤其是办公室的上班族。部分人群选择利用私人时间寻求健身或按摩,但调查数据显示,这样的方式一来难在持之以恒,ニ来增加额外的高消费,三缺乏普及力度。纵观市场上的座椅,普通座椅不具备健身功效,而专用的按摩座椅则消费昂贵,体型较大,不适用于大众的办公及日常生活。瑜伽是深受大众喜爱的运动,通过摆出各种瑜伽姿势达到身心修炼的目的,也可借助外物实现。其中也有针对肩颈部位,使其放松的姿势。本技术将借用瑜伽的概念与椅子相结合实现健身椅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ー种能够帮助使用者轻松实现瑜伽式健身效果的瑜伽椅,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外形新颖时尚。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瑜伽椅,包括具有座位部和靠背部的椅子本体和用干支撑所述椅子本体的支撑部,所述靠背部上开设有便于双肩活动、双臂向后穿过的开ロ,所述开ロ的上部及两侧部形成压肩部,压肩部用于向双肩施加向后的力,用于舒展双肩。优选地,所述开ロ为设置在所述靠背部的两侧用于容纳肩臂的封闭型空洞,封闭型空洞用于双臂向后穿入,封闭型空洞的上侧及两侧形成压肩部,同时方便使用者双手抓持。优选地,所述开ロ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靠背部的两侧用于容纳肩臂的非封闭型空洞。优选地,所述靠背部后侧面上设置有便于双手背后抓持的扶杆。优选地,所述靠背部包括倚靠部和由所述倚靠部的上端部向两侧及向下延伸形成的压肩部,所述压肩部可相对所述倚靠部向身体前方转动。优选地,所述靠背部为倒“山”字型。优选地,所述靠背部的高度为40 IOOcm,所述开ロ的高度大于10cm。优选地,所述靠背部的上部宽于下部。优选地,所述的扶杆为“十”字型。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在靠背部上开设有便于双肩活动、双臂向后穿过的开ロ,开ロ的上部及两侧部形成压肩部,通过简单的结构变化将座椅改造成杠杆类健身器材,无障碍的椅靠背部设计使得人后靠时,肩胛骨主动后缩,双臂从两个开ロ处向后伸出,使肩部受到两侧压肩部的压カ自动向外向后扩展,使肩部持续向后使カ改变肩颈部位的受力。双手还可以通过调整抓握靠背部后侧面上扶杆的不同部位,多方位调节肩背部受カ方向,达到瑜伽式的健身效果。本技术的瑜伽椅使消费者以最便利最低消费最持久的方式达到健身的目的,远离肩颈椎疾病的困扰。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主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ニ的主视图;附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ニ在使用状态的示意图ー;附图5为附图4的俯视图;附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ニ在使用状态的示意图ニ ;附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ニ的后视图;附图8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三;其中I、座位部;2、靠背部;3、椅子本体;4、支撑部;5、开ロ ;6、压肩部;7、倚靠部;8、扶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I和图2所示,ー种瑜伽椅,包括具有座位部I和靠背部2的椅子本体3和用干支撑所述椅子本体3的支撑部4,所述靠背部2上开设有便于双肩活动、双臂向后穿过的开ロ 5,所述开ロ 5的上部及两侧部形成压肩部6,压肩部6用于向双肩施加向后的カ用于舒展双肩。本实施例所述开ロ 5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靠背部2的两侧用于容纳肩臂的非封闭型空洞,靠背部2包括位于中轴部的倚靠部7和由倚靠部7的上端部向两侧及向下延伸形成的压肩部6,所述压肩部6可相对所述倚靠部7向身体前方转动,本实施例中的靠背部2为类似倒“山”字型。当然压肩部6也可以是相对倚靠部7是固定的,该压肩部6向后压肩的同时便于双手抓持。所述靠背部的高度为40 100cm,比如40、50、60、80、100cm,所述开ロ的高度大于IOcm,比如20、30、50、60、80cm,显然开ロ 5的高度应小于靠背部2的高度。实施例ニ如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开ロ 5为设置在所述靠背部2的两侧用于容纳肩臂的两个封闭型空洞,所述靠背部2的上部宽于下部,支持部4的两侧还设置有扶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开ロ 5还可以是两个以上的封闭型空洞。如附图4、5、6所示,当使用者工作之余使用该瑜伽椅进行健身吋,将双臂由封闭型空洞向后穿入,封闭型空洞的两外侧形成压肩部6,压肩部6对使用者的双肩施加向后的力,使双肩臂自动向外向后扩展改变肩颈部位的受力。该压肩部6同时方便使用者双手抓持。如附图7所示,所述靠背部2后侧面上设置有便于双手背后抓持的“十”字型扶杆8,使用者的双手通过抓持扶杆8的不同部位,可以多方位调节肩背部受カ方向,达到瑜伽锻炼的效果。实施例三如附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健身椅与实施例ニ不同的是,所述开ロ 5为设置在所述靠背部2上的一整个封闭型空洞,该封闭型空洞的中间高度小于两侧高度大致呈“凹”形。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瑜伽椅,包括具有座位部和靠背部的椅子本体和用于支撑所述椅子本体的支撑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部上开设有便于双肩活动、双臂向后穿过的开ロ,所述开ロ的上部及两侧部形成压肩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瑜伽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开ロ为设置在所述靠背部的两侧用于容纳肩臂的封闭型空洞。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瑜伽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开ロ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靠背部的两侧用于容纳肩臂的非封闭型空洞。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中任一所述的瑜伽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部后侧面上设置有便于双手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彦隽
申请(专利权)人:王彦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