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了镀锌处理的钢构造物的防蚀涂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73443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施了镀锌处理的钢构造物的防蚀涂装方法,在实施了镀锌处理的钢构造物的表面上涂装底层涂料(Ⅰ)使得固化膜厚为10~200μm,然后在其上涂装面层涂料(Ⅱ)使得固化膜厚为100~1500μm,其中,所述底层涂料(Ⅰ)含有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环氧树脂(A)、特定量的氨基甲酸酯改性的环氧树脂等树脂(B)以及胺类固化剂(C),并且厚度为50μm的固化涂膜的收缩应力为20kg/cm↑[2]以下,所述面层涂料(Ⅱ)含有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环氧树脂(D)、特定量的鳞片状颜料(E)以及胺类固化剂(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技术背景送电用铁塔等的钢构造物,处于暴露在风雨中容易生锈的环境中, 因此在其钢铁材料表面进行镀锌等防蚀处理。实施了热镀锌处理等镀锌处理的钢铁材料表面,通常是从靠近铁基材的地方开始依次形成铁与锌的合金层51层及;层,再在其上形成锌层T1层的镀膜结构。实施了镀锌处理的钢构造物,以往被称无需维护、 可以无涂装使用,或者在需要航空标识等识别的情况下以及需要与周 围环境协调的情况下等进行着色涂装并使用。但是,近年来,由于酸雨等的影响,锌层T]层的消耗速度比预想的 要快,因此实际情况是T1层消失而露出铁与锌的合金层;层,进一步T1层 和;层消失而露出与铁基材接触的所述合金层S1层的送电用塔等钢构 造物大量存在。在;层或S1层露出的构造物上,逐渐产生红锈。所述红 锈不仅外观差,而且成为导致钢构造物强度下降的原因,因此需要进 行防蚀涂装。日本特开2000-140746号中,在这样的生锈钢构造物上,作为防 蚀涂装方法提出了对钢构造物的表面进行除锈处理,然后进行底层涂 装、面层涂装等的方法。上述除锈处理是根据钢构造物的基材的状态进行处理,但是,一 般而言,是并用砂轮机等动力工具与刮刀、锤子等手动工具,在存在劣化的涂膜时将其除去,并对锈部分进行研磨直到露出金属面的处理。 如果这样的基材处理不充分进行,则成为之后进行底层涂装、面层涂 装而形成的防蚀涂膜的附着性或防蚀性能下降的原因,有可能縮短防 蚀涂膜的寿命。但是,在这样的防蚀涂装方法中,在送电用铁塔等情 况下,作业是在没有立脚点的高处进行,并且手工作业进行的除锈处 理工序需要相当多的时间,存在使送电停止时间延长,对于作业者而 言安全方面、身体方面的负担大的问题。因此,近年来,在红锈产生 前的;层或51层合金层为露出的状态的期间内进行防蚀涂装,但是,有 时一般的底层涂料对这样的合金层露出面不能确保充分的附着性。另 外,这种现有的涂装方法中,具有重涂周期为十几年左右的限制。在 这样的现状下,对于以相当数量存在的送电用铁塔等钢构造物的防蚀 而言,难以进行充分的维护管理。针对以上问题,日本特开2001-198521号提出了使用含有环氧树 脂、鳞片状颜料、酮亚胺化合物等的单组分型环氧树脂涂料作为底层 涂料的涂装方法。根据该涂装方法,可以在实施了镀锌处理的钢构造 物表面形成附着性和防蚀性优良的涂膜,但是,镀锌被膜中的锌层T1层 消耗而露出合金层;层或S1层的部位,附着性变得不充分,或者难以确 保重涂周期50年以上这样的长期防蚀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构造物的防蚀涂装方法,该方法能 够对实施了镀锌处理的送电用铁塔等钢构造物形成多层涂膜,即使该 钢构造物的基材的锌层Ti层消耗、合金层;层或51层露出,该多层涂膜 与所述基材的附着性也优良,并且可以实现长期的防蚀性。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实施了镀锌 处理的钢构造物的表面上使用特定的底层涂料及面层涂料以各自特定 的膜厚进行涂装,可以实现上述目的,并且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防蚀涂装方法。1. 一种,在实施了镀 锌处理的钢构造物的表面上涂装底层涂料(I)使得固化膜厚为10~20(^m,然后在其上涂装面层涂料(II)使得固化膜厚为 100 1500pm,其中,所述底层涂料(I)含有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环氧树 脂(A),选自由氨基甲酸酯改性的环氧树脂、二甲苯树脂、甲苯树脂、 酮树脂、香豆酮树脂及石油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B)以及 胺类固化剂(C),所述树脂(B)的含量相对于所述树脂(A)的固 体成分100重量份为10~300重量份,并且涂装后在23'C下、30天后 的厚度为50pm的固化涂膜的收縮应力为20kg/cm2以下,所述面层涂料(II)含有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环氧树 脂(D)、鳞片状颜料(E)以及胺类固化剂(F),并且所述鳞片状颜 料(E)的含量相对于所述树脂(D)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为5~100 重量份。2. 上述第l项所述的防蚀涂装方法,其中,底层涂料(I)中的树 脂(B)为氨基甲酸酯改性的环氧树脂。3. 上述第l项所述的防蚀涂装方法,其中,底层涂料(I)中的树 脂(B)为二甲苯树脂、甲苯树脂、酮树脂、香豆酮树脂或石油树脂, 并且常温下为固态且熔点为60'C以上。4. 上述第l项所述的防蚀涂装方法,其中,所述底层涂料(I)中 胺类固化剂(C)的混合比例是相对于环氧树脂(A)中的环氧基1当 量,胺类固化剂(C)中的活性氢当量为0.5-3.0当量的比例。5. 上述第1项所述的防蚀涂装方法,其中,面层涂料(II)中胺 类固化剂(F)的混合比例是相对于环氧树脂(D)中的环氧基1当量, 胺类固化剂(F)中的活性氢当量为0.5-3.0当量的比例。6. 上述第l项所述的防蚀涂装方法,其中,实施了镀锌处理的钢 构造物的表面是作为铁与锌的合金层的、C层的露出面和/或51层的露 出面。底层涂料(I)本专利技术方法中使用的底层涂料(I),是含有1个分子中具有2个 以上环氧基的环氧树脂(A),选自由氨基甲酸酯改性的环氧树脂、二 甲苯树脂、甲苯树脂、酮树脂、香豆酮树脂及石油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B)以及胺类固化剂(C)的涂料。所述环氧树脂(A)是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优选具有2~5 个环氧基的环氧树脂。另外,环氧树脂(A)优选数均分子量为约350~ 约3000,更优选约400~约1500。另外,环氧当量优选为约80~约1000, 更优选为约150~约700。作为所述环氧树脂(A)的例子,可以列举多元醇、多元酚等与过 量的表氯醇或环氧烷烃反应而得到的环氧树脂。作为多元醇,可以列 举例如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二醇、新戊二醇、丁二醇、己二醇、甘 油、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双甘油、山梨醇等。 作为多元酚,可以列举例如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卤化双 酚A、 4,4-二羟基苯基甲垸(双酚F)、三(4-羟基苯基)丙垸、间苯二酚、 四羟基苯基乙烷、酚醛清漆型多元酚、甲酚型多元酚等。作为这些以外的环氧树脂,可以列举例如1,2,3-三(2,3-环氧丙氧基) 丙烷、邻苯二甲酸二縮水甘油酯、六氢邻苯二甲酸縮水甘油酯、四氢 邻苯二甲酸缩水甘油酯、二聚酸縮水甘油酯、四缩水甘油基氨基二苯 基甲烷、3,4-环氧基-6-甲基环己基甲基羧酸酯、三縮水甘油基异氰脲酸 酯、3,4-环氧基环己基甲基羧酸酯、聚丙二醇縮水甘油醚等。上述树脂(B)是选自由氨基甲酸酯改性的环氧树脂、二甲苯树脂、 甲苯树脂、酮树脂、香豆酮树脂及石油树脂组成的组中的树脂。从所 形成涂膜的收縮应力的控制和与镀锌被膜中的合金层的附着性的角度 考虑,特别优选使用氨基甲酸酯改性的环氧树脂作为该树脂(B)。作为上述的氨基甲酸酯改性的环氧树脂,可以列举例如使胺类与 环氧树脂反应而得到胺加成环氧树脂,再使多异氰酸酯化合物或单异 氰酸酯化合物与所述胺加成环氧树脂反应而得到的树脂。作为上述环氧树脂,可以使用与作为所述成分(A)的环氧树脂相 同的环氧树脂。另外,作为胺类,可以使用烷醇胺类、脂肪族胺类、 芳香族胺类、脂环族胺类等。作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使用以往 公知的脂肪族、芳香族或脂环族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等。作为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施了镀锌处理的钢构造物的防蚀涂装方法,在实施了镀锌处理的钢构造物的表面上涂装底层涂料(Ⅰ)使得固化膜厚为10~200μm,然后在其上涂装面层涂料(Ⅱ)使得固化膜厚为100~1500μm,其中,所述底层涂料(Ⅰ)含有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环氧树脂(A),选自由氨基甲酸酯改性的环氧树脂、二甲苯树脂、甲苯树脂、酮树脂、香豆酮树脂及石油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B)以及胺类固化剂(C),所述树脂(B)的含量相对于所述树脂(A)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为10~300重量份,并且涂装后在23℃下、30天后的厚度为50μm的固化涂膜的收缩应力为20kg/cm↑[2]以下,所述面层涂料(Ⅱ)含有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环氧树脂(D)、鳞片状颜料(E)以及胺类固化剂(F),并且所述鳞片状颜料(E)的含量相对于所述树脂(D)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为5~100重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森修次安达良光糟谷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四国综合研究所关西涂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