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双电子镇流器无极灯的反馈型电源自动转换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30539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05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双电子镇流器无极灯的反馈型电源自动转换控制器,包括直流电源、三极管和接触器,直流电源的正极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电子镇流器的检测信号正极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子镇流器的检测信号负极输出端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接触器并联于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接触器的常开主触点串联连接于交流电源和第二电子镇流器的电源输入端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检测到第一电子镇流器损坏后,使三极管截止,接触器得电吸合,其常开触点闭合,自动将第二电子镇流器接通交流电源,保持无极灯的持续供电,实现了第一电子镇流器和第二电子镇流器之间的自动电源切换。(*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电子镇流器无极灯的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双电子镇流器无极灯的反馈型电源自动转换控制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所说的无极灯的使用寿命是eooooh,这个数据没错,但实际上是指灯管的使用寿命是eooooh。在实际应用中,无极灯的电子镇流器在绝大部分情况都达不到这个寿命长度,于是经常出现在还没达到eooooh这个使用时间时无极灯就已经因为其它各种原因点不亮了。经过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电子镇流器因为各种不同的因素,比如外界环境突发影响,自身的元器件寿命等而导致不能正常工作,从而使本来可以达到一个理想寿命的无极灯却达不到额定使用年限。·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就是增加电子镇流器的数量,如采用两个电子镇流器,在其中一个正常工作时,另一个电子镇流器不工作;在工作的电子镇流器损坏后,启用另一个电子镇流器工作,为灯管持续供电。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如何在工作的电子镇流器发生故障后自动将交流电源切换到另一个电子镇流器的电源输入端,这是上述方案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本技术正是基于这个问题而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双电子镇流器无极灯的反馈型电源自动转换控制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用于控制第一电子镇流器和第二电子镇流器之间的切换,所述第一电子镇流器的电源输入端与交流电源连接,本技术包括直流电源、三极管和接触器,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子镇流器的检测信号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镇流器的检测信号负极输出端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接触器的第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接触器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接触器的第一常开主触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子镇流器的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接触器的第二常开主触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子镇流器的第二电源输入端连接。工作时,在正常情况下,由第一电子镇流器为灯管供电,此时第一电子镇流器的检测信号正极输出端输出电压至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导通,使接触器的两端电压几乎为零,接触器不工作,接触器的常开主触点断开,第二电子镇流器的电源输入端与交流电源之间断开,第二电子镇流器不工作;第一电子镇流器出现故障时,第一电子镇流器的检测信号正极输出端没有电压输出至三极管的基极,所以三极管截止,接触器的两端电压升高至其额定电压,接触器得电吸合,其常开主触点闭合,自动将第二电子镇流器的电源输入端接通交流电源,保持为无极灯灯管持续供电。作为最佳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电容和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 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电容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接触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接触器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电阻串联后与所述第一电子镇流器的检测信号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四电阻串联后同时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上述结构中,电阻起到限流分压的作用;电容起到充电延时的作用,使接触器的常开主触点不会在本技术开始接通电源时即闭合,从而避免两个电子镇流器同时工作的问题;二极管起到滤波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子镇流器的检测信号正极输出端串联第六电阻后与所述第一电子镇流器的PFC电路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镇流器的检测信号负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子镇流器的PFC电路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镇流器的检测信号正极输出端与检测信号负极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第七电阻。通过改变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的阻值即可适应三极管基极导通电压的需求。具体地,所述直流电源为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的两个交流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更具体地,所述整流电路为包括四个二极管的双桥整流电路。这样可直接利用交流电源,避免增加其它直流电源带来的更换或充电的问题。进一步,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子镇流器的检测信号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接触器的常开辅触点串联后与所述接触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镇流器的检测信号负极输出端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通过第二电子镇流器的检测信号电源保持接触器处于持续导通状态,形成自锁,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以确保第二电子镇流器处于工作状态。具体地,所述第二电子镇流器的检测信号正极输出端串联第八电阻后与所述第二电子镇流器的PFC电路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镇流器的检测信号负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子镇流器的PFC电路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镇流器的检测信号正极输出端与检测信号负极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第九电阻,所述第二电子镇流器的检测信号负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子镇流器的检测信号负极输出端连接。通过改变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的阻值即可适应接触器维持导通所需电压的需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能够在工作的电子镇流器发生故障后自动将交流电源切换到另一个电子镇流器的电源输入端,保证为无极灯灯管持续供电,满足了双电子镇流器无极灯的电源自动切换要求,使双电子镇流器无极灯能够正常使用并能够普及,为节约无极灯使用成本、延长无极灯使用寿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所述自动转换控制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电子镇流器的检测信号输出端的信号来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本技术用于控制第一电子镇流器和第二电子镇流器之间的切换,第一电子镇流器的电源输入端与交流电源Ui连接,本技术包括整流电路、三极管VT、接触器KM、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电容C和二极管D5,整流电路为包括四个二极管D1-D4的双桥整流电路,整流电路的两个交流输入端分别与交流电源Ui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与整流电路的正极连接,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电容C的第一端、二极管D5的正极和三极管VT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与接触器KM的第一端连接,接触器KM的第二端与三极管VT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VT的基极与第三电阻R3串联后与第一电子镇流器的检测信号正极输出端Al连接,接触器KM的第一常开主触点KM-I的两端分别与交流电源Ui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子镇流器的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接触器KM的第二常开主触点KM-2的两端分别与交流电源Ui的第二端和第二电子镇流器的第二电源输入端连接,三极管VT的发射极与第四电阻R4串联后同时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电容C的第二端、第一电子镇流器的检测信号负极输出端BI和整流电路的负极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子镇流器的检测信号正极输出端A2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接触器KM的常开辅触点KM’串联后与接触器KM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子镇流器的检测信号负极输出端B2与整流电路的负极连接。如图2所示,第一电子镇流器的检测信号正极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兆廷陈英孙秀方张小松张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东旭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