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升滨专利>正文

滚筒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2243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滚筒刷,系由一主刷及一副刷所构成,其中,主刷具有一握柄、一刷架及一滚筒,副刷具有一结合部及一涂布体,且副刷可藉其结合部结合于主刷之刷架上,使副刷之涂布体位于主刷之滚筒一侧;藉此,在两墙面之交接处,副刷之涂布体可用以涂布油漆于滚筒刷所工作墙面上无法刷及之区域。(*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漆刷具,尤其涉及一种滚筒刷
技术介绍
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之一种习知滚筒刷A,主要包含有一刷架A1、一握柄A2及一滚筒A3;其中,该刷架A1系以金属杆件经弯折制成,其包含有一第一部A11、一连接该第一部A11且与该第一部A11约呈135度夹角之一第二部A12、以及一连接该第二部A12且与该第二部A12约呈45度夹角之第三部A13;该握柄A2系以塑料材料制成且系套设于该刷架A1之第一部A11上,用以供人手握持;该滚筒A3具有一枢设于该第三部A13上之筒体A31、以及一设置于该筒体A31之筒面上的涂布体A32。藉此,使用者可手持该握柄A2,并以该滚筒A3之涂布体A32沾取油漆,再以该滚筒A3于欲进行油漆工作之表面上来回滚动,使该涂布体A32上之所沾取之油漆可被涂布于该表面上。请同样参阅图1,上述习用滚筒刷A在两墙面B、C间之接角处使用时,该滚筒刷A之刷架A1的第二、三部A12、A13交接处会抵顶到上述二墙面B、C中之一墙面C,而使该滚筒刷A之滚筒A3无法将油漆涂布到另一墙面B之接近接角处的区域。目前习知用以改善上述滚筒刷缺点之技术有美国专利6,499,177号、5,613,264号、4,402,102号及16,742,212号等案所揭者;其中,’177号、’264号及’102号所揭者系以一外表面具有涂布体之边盖结合于一滚筒刷之滚筒侧端,藉由该涂布体涂布油漆于所工作墙面上接近邻接另一面墙之区域上;此种滚筒刷的缺点在于该边盖涂布油漆之效果不佳,且该滚筒刷于使用时,该边盖常会沾油漆于另一面不须上漆的墙面上。’212案揭露一种滚筒刷,系于该滚筒刷之握柄上另锁设一毛刷及一档板;此种滚筒刷之构造复杂使得其制造成本相对地增加,且其规格特殊,该毛刷及该挡板等构件无法普遍适用于一般的滚筒刷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筒刷,特别适用于二墙面之接角处的上漆工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之一种滚筒刷主要包含有其包含有一主刷及一副刷。其中,该主刷包含有一刷架、一结合于该刷架上之握柄、及一枢设于该刷架上用以沾取油漆之滚筒;该副刷则具有一主体、及一设于该主体上而用以沾取油漆之涂布体;其中,该主体具有一结合部,且该副刷系藉该结合部结合于该主刷之刷架上,使该涂布体位于该滚筒之一侧。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设置了结合在主刷的刷架一侧的副刷,因此,在两墙面之交接处,副刷之涂布体可用以涂布油漆于滚筒刷所工作墙面上无法刷及之区域。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习用滚筒刷之使用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外观图;图3是第一实施例之构件分解图;图4是第一实施例之使用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之外观图。第一实施例的图标说明滚筒刷D、主刷1、刷架10、基部11、支撑臂12、弯折部121、枢接头122、握柄20、滚筒30、筒体31、涂布体32、枢接孔311、毛毡层321、副刷2、主体40、结合部41、挡板42、插板43、结合槽411、涂布体50。第二实施例的图标说明滚筒刷G、主刷3、刷架60、第一部61、第二部62、第三部63、握柄70、滚筒80、筒体81、涂布体82、副刷4、主体90、结合部91、挡板92、插板93、结合槽911、涂布体100。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和图3,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之滚筒刷D包含有一主刷1及一副刷2。其中该主刷1包含有一刷架10、一握柄20及一滚筒30。该刷架10系以塑料材质制成,其具有一基部11及二支撑臂12。该二支撑臂12系分别自该基部11呈对称地向外延伸,并分别于接近未段处形成一弯折部121,使该二支撑臂12之未段相对称地相向延伸一预定距离,而各形成一枢接头122。该握柄20系以塑料材料制成,且系结合于该刷架10之基部上。该滚筒30具有一筒体31、及一设于该筒体31之筒面上之涂布体32;该筒体31之两端面上各具一枢接孔311,用以分别供该刷架10之枢接头122穿入,而使该筒体31枢接于该刷架10上;该涂布体32具有一毛毡层321,可用以沾取并保持漆料。另外,该涂布体亦可为海绵材料或其它可沾取并保持漆料于其上之材料所制成。该副刷2包含有一主体40及一涂布体50。该主体40具有一结合部41、一挡板42及一插板43,该结合部41具有一前部及一背部,该前部具有一结合槽411,该结合槽411之槽形系对应于该二支撑臂12之弯折部121的外廓形状,藉以使该结合部41可藉该结合槽411结合于任一该支撑臂12的弯折部121上;该挡板42及该插板43系平行地分别成形于该结合部41之背部,且该插板43之两侧缘分别呈锯齿状。该涂布体50系以泡绵或海棉等可以沾取并保持预定量之漆料于其上的材料所制成,且该涂布体50系插置于该插板43上。将该副刷2之结合槽411结合于该主刷1之弯折部121上,可使该副刷2结合于该主刷1上,且使该副刷2之涂布体50和 板42位于该滚筒30之一侧,且该挡板42距该滚筒30之距离大于该涂布体50距该滚筒50之距离。请参阅图4,在一第一墙面E及一第二墙面F间之接角处,当该滚筒刷D之挡板43接抵于该第二墙面F时,该滚筒30之涂布体32及该副刷2之涂布体50系同时贴接于该第一墙面E上,使该第一墙面E接邻近该第二墙面F之区域可完全被该副刷2之涂布体50涂以漆料,而不会产生无法或难以涂布之现象,且该挡板42可防止该副刷2上之涂料沾染到该第二墙面F,同时,藉由该挡板42与该第二墙面F之接抵,可在上漆作业之过程中产生稳定及引导该滚筒刷D之作用,而使漆料更均匀地被涂布于该第一墙面E上。请参阅图5,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之滚筒刷G一主刷3及一副刷4,其中该主刷3包含有一刷架60、一握柄70及一滚筒80。该刷架60系以金属杆件经弯折制成,其包含有一第一部61、一连接该第一部61且与该第一部约呈135度夹角之第二部62、以及一连接该第二部62且与该第二部62约呈45度夹角之第三部63;该握柄70系以塑料材料制成且系套设于该刷架60之第一部61上,用以供人手握持;该滚筒80具有一枢设于该刷架60之第三部63上的筒体81、以及一设置于该筒体81之筒面上的涂布体82。该副刷4具有一主体90及一涂布体100。该主体90具有一结合部91、一挡板92及一插板93。该结合部91具有一前部及一背部,该前部具有一结合槽911,该结合槽911之槽形系对应于该刷架60之第二部62与第三部63之连接处的外廓形状,藉以使该结合部91可藉该结合槽911结合于该第二部62与该第三部63之连接处上;该挡板92及该插板93系平行地分别成形于该结合部91之背部,且该插板93之两侧缘分别呈锯齿状。该涂布体100系以泡绵或海棉等可以沾取并保持预定量之漆料于其上的材料所制成,且该涂布体100系插置于该插板93上。将该副刷4之结合槽911结合于该刷架60之第二部62与第三部63之连接处上,可使该副刷4结合于该主刷3上,且使该副刷4之涂布体100和 板92位于该滚筒80之一侧,且该挡板92距该滚筒80之距离大于该涂布体100距离该滚筒80之距离。藉此,该滚筒刷G可适用于二墙面间之交角处的上漆工作,且同样能达成上述第一实施例所揭之滚筒刷所能达成之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滚筒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滚筒刷,其包含有一主刷及一副刷,其特征在于:该主刷包含有一刷架、一结合于该刷架上之握柄、以及一枢设于该架上之滚筒;该副刷包含有一主体、以及一设于该主体上而用以沾取油漆之涂布体;其中,该主体具有一结合部,且该副刷系藉该结合部结合于该主刷之刷架上,使该涂布体位于该滚筒之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升滨
申请(专利权)人:赖升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