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鲍鱼吊养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20294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0 0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进的鲍鱼吊养桶,包括桶体、喂食门和底盖,所述喂食门可开合地安装在桶体的顶部,所述底盖封于桶体的底部上,其中该底盖为双层底盖,其包括下底盖和可转动地叠置在下底盖上的上底盖,该上底盖及下底盖均密布有可排出鲍鱼排泄物的排废孔。籍此,通过将底盖设置成可调节孔隙大小的双层转动结构,在喂食鲍鱼前可以旋转顶盖,使排废孔隙变大,以利于排出鲍鱼饲养中产生的废料;投放饲料时,又可以将排废孔隙调小,以避免饲料从排废孔中漏出,这种设计方案结构简单耐用,给人工饲养鲍鱼的操作带来极大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改进的鲍鱼吊养桶
技术介绍
自从海水中人工饲养鲍鱼的方法专利技术以后,就出现了相应的养殖鲍鱼的容器,现有在大连附近海域公开使用的一种饲养鲍鱼的容器是一个两端由塑料或尼龙网做成的封盖的塑料圆桶。由于养鲍鱼一般需一星期向桶内投一次饲料,用这种桶饲养,每当喂食时需解下一端的桶盖,清洗鲍鱼排泄的废物及未吃完的食物残渣,再装上桶盖,才可以投放饲料,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鲍鱼吊养桶,其可以方便地调节桶体底盖之排废孔的大小,以满足鲍鱼饲养中喂食和排废的要求,为鲍鱼饲养带来极大的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鲍鱼吊养桶,包括桶体、喂食门和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喂食门可开合地安装在桶体的顶部,所述底盖封于桶体的底部上,该底盖为双层底盖,其包括下底盖和可转动地叠置在下底盖上的上底盖,该上底盖及下底盖均密布有可排出鲍鱼排泄物的排废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底盖的中部设有上枢接孔、下底盖的中部设有下枢接孔,该上枢接孔及下枢接孔上穿设有两端大中间细的枢接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枢接件具有一帽体和自帽体表面一体延伸出的两弹性块,该两弹性块左右正对地保持有间距,于该两弹性块之间形成有一变形槽,并且两弹性块上对应设有结合槽,弹性块的端部设有向外凸出的限位块,前述上底盖和下底盖叠合式串在结合槽中,该帽体和限位块挡于在上底盖和下底盖外。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底盖的边沿延伸有数凸块,各凸块中部设有第一安装孔,对应的桶体下端开设有数个第二安装孔,各第一安装孔及对应的第二安装孔中穿设有连接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桶体的顶部连体有上盖,上盖中开设有一投饵口,前述喂食门安装在投饵口的周缘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有数片卡紧在桶体内壁上的栖息板,所述桶体的壁面及上盖上设有数列定位孔,对应的每片栖息板的一侧及顶部设有倒勾状的定位耳,各定位耳插入到定位孔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栖息板抵靠在桶体内壁的一侧横向设置有数片可防止栖息板在桶体内晃动的加强肋,各加强肋抵在桶体内壁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桶体的上端向桶内凹设有数个方便搬运的把手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将底盖设置成可调节孔隙大小的双层转动结构,在喂食鲍鱼前可以旋转顶盖,使排废孔隙变大,以利于排出鲍鱼饲养中产生的废料;投放饲料时,又可以将排废孔隙调小,以避免饲料从排废孔中漏出,这种设计方案结构简单耐用,给人工饲养鲍鱼的操作带来极大方便。并且,排废孔的大小还可以根据饲养鲍鱼的大小和数量适时进行调节,当养殖鲍鱼的数量较多和鲍鱼的大小较大时,排废孔可以调大,反之则调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枢接件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3的另一视角图;图5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第一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第二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组装后的底部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桶体11、上盖111、吊挂孔112、定位孔12、投饵口13、固定销14、悬挂鼻141、开孔15、定位孔17、把手槽18、第二安装孔20、双层底盖21、上底盖211、上枢接孔22、下底盖221、下枢接孔222、凸块223、第一安装孔23、枢接件231、帽体232、弹性块233、变形槽234、结合槽235、限位块24、排废孔30、喂食门31、透水孔40、栖息板41、定位耳42、定位耳43、加强肋。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I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桶体10、封于桶体10底部的双层底盖20、安装在桶体10顶部的喂食门30和纵向卡紧在桶体10内壁上的栖息板40。其中,如图I和图3所示,该桶体10呈圆锥台状,底部开口,顶部连体有上盖11,上盖11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圆形的投饵口 12,所述喂食门30可开闭地安装在投饵口 12的周缘上,一个可被人工拆下的固定销13压紧在喂食门30和上盖11上,即可将喂食门30锁紧在上盖11中,以防鲍鱼从投饵口 12逃出。另外,该喂食门30和上盖11均密布有透水孔31,以利于海水流入到桶入,在上盖11的还开设有数个吊挂孔111,用绳子穿过这些吊挂孔111即可将鲍鱼桶悬挂在海上,鲍鱼桶的底部不会接触到海底的泥砂。所述桶体10的下端的外壁一体延伸出有数个悬挂鼻14,各个悬挂鼻14中设有开孔141。所述桶体10壁上纵向的设有数列定位孔15,且上盖11中也设有定位孔112,其中桶体10的定位孔15呈圆形,上盖11的定位孔112呈凸字形。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栖息板40为薄片状,本实施例中的栖息板40有8片,各片栖息板40均纵向固定在桶体10的内侧,用于被鲍鱼沾在上面休息。其中每片栖息板40的一侧对应前述桶体10的定位孔15设有倒勾状的定位耳41,各定位耳41插入到桶体10的定位孔15中;栖息板40的顶部还对应上盖11的定位孔112设有定位耳42,该定位耳42卡扣式嵌入到定位孔112中。所述栖息板40抵靠在桶体10内壁的一侧还横向设置有数片加强肋43,各片加强肋43可以抵在桶体10内壁,以防止栖息板40在桶体10内晃动。如图2至图8所示,所述双层底盖20的构件包括上底盖21、下底盖22和用于固定上底盖21和下底盖22的枢接件23。如图3和图4所示,该枢接件23的两端较粗,中部较细,具体而言,其具有一帽体231和自帽体231表面一体延伸出的两弹性块232,该两弹性块232左右正对地保持有间距,于该两弹性块232之间形成有一变形槽233,为两弹性块232插入到枢接孔时提供变形空间。并且两弹性块232上对应设有环形的结合槽234,弹性块232的端部设有环形的限位块235。该上底盖21和下底盖22上都密布有排废孔24。该上底盖21的中部对应该枢接件23设有上枢接孔211、下底盖22设有下枢接孔221,枢接件23穿过上枢接孔211和下枢接孔221,帽体231和限位块235露出在上底盖21和下底盖22外,使上底盖21和下底盖22叠合式串在枢接件23中部的结合槽234中,可以绕枢接件23转动。其中,下底盖22的边沿向下延伸出数凸块222,各凸块222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23,前述桶体10的底部对应也设有第二安装孔18,第一安装孔223及第二安装孔18对准后扣入枢接件23即可使下底盖22固定到桶体10上。喂养鲍鱼时,先打开喂食门30,手动旋转双层底盖20中的上底盖21,使上底盖21与下底盖22的排废孔24对准,此时双层底盖20的孔隙最大,海水容易流入到鲍鱼桶内,将鲍鱼养殖过程中排出的废物及未吃完的鱼饲料冲出到鲍鱼桶外。待双层底盖20上的废物排净之后,手动旋转双层底盖20中的下底盖22,使上底盖21与下底盖22的排废孔24错开,此时双层底盖20的孔隙最小,可以将鱼饲料从投饵口 12中投入,即使鱼饲料沉到双层底盖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鲍鱼吊养桶,包括桶体、喂食门和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喂食门可开合地安装在桶体的顶部,所述底盖封于桶体的底部上,该底盖为双层底盖,其包括下底盖和可转动地叠置在下底盖上的上底盖,该上底盖及下底盖均密布有可排出鲍鱼排泄物的排废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鲍鱼吊养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盖的中部设有上枢接孔、下底盖的中部设有下枢接孔,该上枢接孔及下枢接孔上穿设有两端大中间细的枢接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鲍鱼吊养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件具有一帽体和自帽体表面一体延伸出的两弹性块,该两弹性块左右正对地保持有间距,于该两弹性块之间形成有一变形槽,并且两弹性块上对应设有结合槽,弹性块的端部设有向外凸出的限位块,前述上底盖和下底盖叠合式串在结合槽中,该帽体和限位块挡于在上底盖和下底盖夕卜。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鲍鱼吊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诚宝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