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振富专利>正文

可携式供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15118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携式供电装置,其主要有一盒体、一透气孔、一注水孔、一阳极件与至少一阴极件所组成,通过注水孔将水填充入盒体内,使阳极件与阴极件接触水后造成反应以产生出电流,以提供负载所需的电力,而在反应时所产生的气体则可通过盒体一侧的透气孔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供电装置除了可通过更换阳极件以持续多次使用外,还可填充随处可取得的水,不仅降低了使用者需持续购买电池的成本,也解决了电池需要回收的环保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所属的技术是提供一种可携式供电装置,尤指ー种可通过水来产生电流以供应负载的随身供电装置结构。
技术介绍
就目前所使用的电池而言,以供应如3 C (计算机,Computer ;通讯电子产品,Communication ;消费电子产品,ConsumerElectronic)、家电用品或随身电子用品的不同,大致上可分为水银电池、锂电池或镍氢电池等以不同反应物质来产生电流的形式,而由于该些电池内所含的反应物质大都具有毒性且会危害人体,以及电池本身也为不可自然分解的材质所制成,因此在电池的电カ耗尽后需将其回收以进行特殊方式的处理,而由于为ー次性使用的电池结构,因此不仅増加了使用者的购买成本,同时也造成了环保等问题,此夕卜,虽用于手机、M P 3或随身电子装置的电池可以充电方式持续的多次使用,但仍会因使用次数的増加而使电力逐渐衰减并降低了供电的时间,使用者仍需购买新的电池以符合负载使用上的需求。目前,无论是一次性电池或是可重复多次使用的电池,在改进时仍是以可延长其供电时间为主要目的,对于电池本身的材质与内部有毒的反应物质造成的环保问题仍无法解決。如何将上述缺失问题加以改进,为本技术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携式供电装置,其可持续多次使用,且可以解决电池需要回收的环保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携式供电装置,其主要由ー盒体、一透气孔、一注水孔、一阳极件与至少ー阴极件所组成;盒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其上开设有至少一开孔与一定位槽;透气孔开设于盒体ー侧,其上设置有一透气防水件;注水孔开设于盒体ー侧;阴极件设置于盒体的开孔上;阳极件设置于盒体的定位槽上。本技术通过注水孔将水填充入盒体内,使阳极件与阴极件接触水后造成反应以产生出电流,以提供负载所需的电力,而在反应时所产生的气体则可通过盒体ー侧的透气孔排出。本技术的阳极件通过一定位部设置于盒体ー侧,使阳极件为可拆离的形态,而由于在长时间反应后阳极件会消耗,使用者可自行更换新的阳极件以继续进行供电的目的。本技术的供电装置除了可通过更换阳极件以持续多次使用外,还可填充随处可取得的水,不仅降低了使用者需持续购买电池的成本,也解决了电池需要回收的环保问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图一。图4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图ニ。图5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图三。图6为本技术的进ー步实施例图一。图7为本技术的进ー步实施例图ニ。主要元件符号说明供电装置 I;盒体2;容置空间 20;开孔21;定位槽22;透气孔 23;透气防水件231 ;注水孔 24;塞体241 ;阴极件 3 ;导电薄膜 31;金属网 32;阳极件4 ;定位部 41 ;水5 ;负载6。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功效与目的,以及所采用的手段、技术与构造,以下通过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内容、特点与实施例,以对本技术有更进一歩的了解。请參阅图I、图2、图3、图4、图5、图6与图7所示,为本分别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较佳实施例图与进ー步实施例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供电装置I包括有ー盒体2,具有一容置空间20,其上并开设有至少ー开孔21与一定位槽22 ;一透气孔23,开设于盒体2 —侧,其上并设置有一透气防水件231 ;一注水孔24,开设于盒体2 —侧,其上另设有一塞体241 ;至少ー阴极件3,为ー导电薄膜,其内添加有活性碳及去极剂等混合压制而成,并为可透气的材质所制成,设置于盒体2的开孔21上,而必需为透气材质的原因在于可导引外界的空气进入其内,以通过空气中的氧气达到去极化的目的;一阳极件4,为ー圆柱体形态,主要由合金材质的金属物质所混合制成,设置于一定位部41上,并通过该定位部41设置于盒体2的定位槽22上,使阳极件4置于盒体2的容置空间20内。其主要是先通过盒体2上的注水孔24将水5填充于盒体2的容置空间20内,并由一塞体241塞置于注水孔24,使水5稳定的储存于容置空间20内而不会由注水孔24溢出,并将阴极件3与阳极件4连接至负载6端,此时,由于阳极件4位于水5中与水5接触,而阴极件3的ー侧接触到水5,另ー侧则接触空气,因此即可进行反应以产生电流,并同时提供负载6所需的电力。在进行反应时,阳极件4实际上为负扱,而阴极件3为正扱,也就是说电流的正电荷由阴极件3流出,经过负载6后流入阳极件4,以完成一完整的回路,此外,由于阳极件4氧化还原时会产生出气体,若无法将所产生的气体排出,则可能使盒体2因气体的压カ而破损,因此在盒体2上设置有一透气孔23,使阳极件4可将因反应所产生的气体排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透气孔23上设置有一透气防水件231,因此除了阳极件4在进行反应时所产生的气体得以排出之外,原本容置空间20内所储存的水5并不会由该处溢出,而在反应的同吋,容置空间20内所储存的水5会逐渐的消耗,当阴极件3或阳极件4无法接触到水吋,此时仅需将塞体241拆离再次填充入水5即可继续反应以产生电力,而当不需使用供电装置I时,仅需拔离塞体241,使盒体2内所储存的水5由注水孔24倒出即可,不仅降低了供电装置I整体的重量以利于收藏与携帯,而且由于反应后的水5不具有毒性,因此不需通过特殊处理即可丢弃,増加使用的便利性。其次,当供电装置I进行反应产生电カ吋,除了水5会逐渐的消耗之外,阳极件4本身亦会逐渐的消耗,因此,阳极件4通过定位部41设置于盒体2的定位槽22上,以实现让阳极件4可进行拆卸与组装的目的,当阳极件4消耗后,仅需将原本的阳极件4拆除,更换上新的阳极件4即可继续产生电力。另外,不同负载6所需的电力也有高低的差异,当供电装置I需提供较大的电カ时,可在盒体2的其他侧增加阴极件3的数量(如图6所示),或者是阴极件3采用ニ导电薄膜31间设置有一金属网32 (如图7所示),以增加阴极件3的集电效果,使其得以提供负载6较大的电カ需求,而增加所能提供的电カ除了可在阴极件3内增设有金属网32外,另必须填充离子浓度含量较高的水5,使其加快反应速率进而产生较大的电流。本技术的供电装置I主要是将盒体2内填充水5后,通过阴极件3与阳极件4接触水后的反应产生电力,使用者仅需持续填充水5以及更换阳极件4后,即可持续的使用供电装置1,相较于传统所使用的供电电池仅可一次性的使用,以及其内所需的有毒反应物质也造成环保问题等缺失,本技术的供电装置I除了可通过更换阳极件4以持续多次使用外,还可填充随处可取得的水5,不仅降低了使用者需持续购买电池的成本,也解决了电池所需要回收的环保问题。上述所列举的实施例是用以阐明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 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做些许改动与润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界定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携式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ー盒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其上开设有至少ー开孔与一定位槽; 一透气孔,开设于盒体ー侧,其上设置有一透气防水件; 一注水孔,开设于盒体ー侧; 至少ー阴极件,设置于盒体的开孔上; ー阳极件,设置于盒体的定位槽上。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携式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注水孔上另设有ー塞体。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携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振富
申请(专利权)人:林振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