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发电制热供暖装置的垂直轴叠加多层V字翼风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11783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微风发电制热供暖装置的垂直轴叠加多层V字翼风机,包括中轴、连接件、以及通过连接件连接中轴的若干层叶片,所述叶片包括上叶翼和下叶翼,其中,所述上叶翼的前缘与所述下叶翼的前缘相分离,所述上叶翼的后缘与所述下叶翼的后缘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垂直叠加式V型翼的风轮风叶,使捕获风力能力提高;微风启动,微风做工,具0.5-0.7米/秒微风启动,启动做工风速1.0米/秒。大功率在1.9-2.0米/秒启动做工,可增加相当年发电时间1000小时以上。使之动力输出达到并提高风力发电或风能制热效率。相比传统风力发电和同类垂直轴风力发电效率可提高35%以上。(*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风能利用的系统延伸性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提高捕获风源的利用能力,使之风能的动力输出同时达到并提高风力发电和风能制热一体化系统的设备,具体地,涉及微风发电制热供暖装置的垂直轴叠加多层V字翼风机
技术介绍
随着生态环境的要求和能源的需要,新能源的开发日益受到重视。目前,我国的电 力85%主要是煤电提供,石油95%是靠进口。从2003年起,煤炭价格提升很快,石油一涨再涨。电价、燃气也面临再次上涨趋势。国内各行业的用能(燃油、气、电)费用支出也在不断增涨;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降低能耗、节约成本尤其显得更为重要。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由此可见,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目前,由于能源供需紧张的客观形势和政府目标明确的“十二五”节能计划的政策支持,及随着各行各业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日益重视,为节能新产品的推广使用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在现有技术中,风机叶片多采用航空机翼翼型作为叶片的型面,这种翼型叶片虽然可以提高风机的效率,降低了噪音,但是由于翼型叶片的型面较为复杂,给加工制造带来了不便,并且翼型叶片的弦长必须够长才能够产生足够的升力,这导致生产成本提高,而且这种翼型叶片在微风条件下难以启动以及做工,往往导致叶轮停转或者转速低而影响风机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风发电制热供暖装置的垂直轴叠加多层V字翼风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微风发电制热供暖装置的垂直轴叠加多层V字翼风机,包括中轴、连接件、以及通过连接件连接中轴的若干层叶片,所述叶片包括上叶翼和下叶翼,其中,所述上叶翼的前缘与所述下叶翼的前缘相分离,所述上叶翼的后缘与所述下叶翼的后缘相连接。例如,本专利技术可以安装N层叶片,其中N为自然数,例如可以安装I层、2层、3层、4层、5层、以及5层以上的叶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叶片的层数以达到最好的技术效果。优选地,所述上叶翼的前缘与后缘之间的连接方向为第一弦向,所述下叶翼的前缘与后缘之间的连接方向为第二弦向,其中,所述第一弦向与第二弦向之间有一夹角。优选地,所述夹角为10度至90度。优选地,所述上叶翼与所述下叶翼连接处的前侧形成圆形倒角、后侧形成圆角。优选地,所述上叶翼与下叶翼之间设置有加强筋。优选地,所述加强筋的后侧面为V型凸面,所述加强筋的前侧面为U型凹面,其中,所述加强筋的后侧面紧密贴合于所述叶片前侧面的底部,所述加强筋的前侧面与所述上叶翼和下叶翼的连接处呈圆形倒角。优选地,所述加强筋设置有安装孔,其中,所述安装孔的轴向平行于所述叶片的径向,所述安装孔的截面呈V字型,所述连接件包括截面与所述安装孔相匹配的V字型型材部,所述V字型型材部插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V字型型材部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叶片的开口方向相一致。优选地,所述V字型型材部的上边翼平行于所述第一弦向,所述V字型型材部的下边翼平行于所述第二弦向。优选地,所述上叶翼与下叶翼关于一平面上下对称,所述中轴垂直于所述平面,所述叶片的前侧面成V字型面或者U字型面,所述叶片的后侧面成V字型面或者U字型面。优选地,所述上叶翼的厚度在从其后端指向前端的方向上是渐变窄的,所述下叶翼的厚度在从其后端指向前端的方向上是渐变窄的。本技术是针对相比现有风能利用的传统水平轴和同类垂直轴风力机中利用风能效率低,利用区域范围小、费用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垂直叠加式V型翼的风轮风叶,使捕获风力能力提高;微风启动,微风做工,使之动力输出达到并提高风力发电或风能制热效率,大大提高了在我国占国土面积76%的低风能区和风能较丰富的地区及城市、农村的风能利用的使用能力;其优点是有效扩大在低风能区I. 5-3米/秒以下风能利用的动力能力,本技术技术是垂直风能利用的关键性技术;风能动力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使用费用低。本技术提供的风机通过垂直式风轮可以在任何风速下运行,目前风力致热效率可达40 %以上,而风力发电的效率只有15 % -30 %;风能转换效率较高在40 %以上,运行安全实用方便,运行磨损小。本技术所提供产品目前具O. 5-0. 7米/秒微风启动,启动做工风速I. 0-1. 5米/秒;大功率在I. 9-2. O米/秒启动,风速3. 5-5. O米/秒以上快速制热,可达55°C-70°C水温;相比传统风力发电和同类垂直轴风力发电效率可提高35%以上。在材料工艺可采用玻璃钢及碳纤维等等复合材料;其低成本、高效率、零能耗,零排放、低噪音、无污染;一次投资长久受益。本技术符合国际国内对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的要求,国内外未见有同类产品和完善的系统技术成果,本技术所提供技术为国内外领先,填补国内空白,市场前景广阔巨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I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微风发电制热供暖装置的垂直轴叠加多层V字翼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微风发电制热供暖装置的垂直轴叠加多层V字翼风机中叶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微风发电制热供暖装置的垂直轴叠加多层V字翼风机中叶片与加强筋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微风发电制热供暖装置的垂直轴叠加多层V字翼风机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个视图;图5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微风发电制热供暖装置的垂直轴叠加多层V字翼风机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另一个视图;图6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微风发电制热供暖装置的垂直轴叠加多层V字翼风机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又一个视图;图7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微风发电制热供暖装置的垂直轴叠加多层V字翼风机的圆盘、圆管、圆环、轴套、加固隔的结构视图;图8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微风发电制热供暖装置的垂直轴叠加多层V字翼风机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一个视图;图9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微风发电制热供暖装置的垂直轴叠加多层V字翼风机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个视图;图10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微风发电制热供暖装置的垂直轴叠加多层V字翼风机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又一个视图;图1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微风发电制热供暖装置的垂直轴叠加多层V字翼风机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又一个视图;图1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微风发电制热供暖装置的垂直轴叠加多层V字翼风机的一个优选例的叶片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微风发电制热供暖装置的垂直轴叠加多层V字翼风机,包括中轴8、连接件5、以及通过连接件连接中轴的若干层叶片8,所述叶片包括上叶翼I和下叶翼2,其中,所述上叶翼的前缘11与所述下叶翼的前缘21相分离,所述上叶翼的后缘12与所述下叶翼的后缘22相连接所述上叶翼与下叶翼关于一平面上下对称,所述中轴垂直于所述平面,所述叶片的前侧面成V字型面或者U字型面,所述叶片的后侧面成V字型面或者U字型面。所述上叶翼的厚度在从其后端指向前端的方向上是渐变窄的,所述下叶翼的厚度在从其后端指向前端的方向上是渐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风发电制热供暖装置的垂直轴叠加多层V字翼风机,包括中轴、连接件、以及通过连接件连接中轴的若干层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包括上叶翼和下叶翼,其中,所述上叶翼的前缘与所述下叶翼的前缘相分离,所述上叶翼的后缘与所述下叶翼的后缘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风发电制热供暖装置的垂直轴叠加多层V字翼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叶翼的前缘与后缘之间的连接方向为第一弦向,所述下叶翼的前缘与后缘之间的连接方向为第二弦向,其中,所述第一弦向与第二弦向之间有ー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风发电制热供暖装置的垂直轴叠加多层V字翼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10度至90度。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风发电制热供暖装置的垂直轴叠加多层V字翼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叶翼与所述下叶翼连接处的前侧形成圆形倒角、后侧形成圆角。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风发电制热供暖装置的垂直轴叠加多层V字翼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叶翼与下叶翼之间设置有加强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风发电制热供暖装置的垂直轴叠加多层V字翼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后侧面为V型凸面,所述加强筋的前侧面为U型凹面,其中,所述加强筋的后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岳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瑞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