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宇专利>正文

一次性吸氧-监护-麻醉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87464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吸氧-监护-麻醉面罩,包括硬质透明面罩,硬质透明面罩敞开端的边缘上粘有一圈环形的软气囊,软气囊上设有注气管,注气管中设有注气单向阀,位于硬质透明面罩的正前方设有一与硬质透明面罩相通的麻醉管口,麻醉管口内设有一呼吸观测器,呼吸观测器包括阀座和阀芯,阀座由分别固定在连接管内表面上的两层固定网构成,阀芯由一无纺布布片构成,无纺布布片夹在两层固定网之间;硬质透明面罩上还设有一可360°旋转的正压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面罩使用方便,连接快速,兼容的功能较强,解决了患者在手术室外麻醉或MAC(麻醉下的监测)时既可以吸氧和监测呼吸,又可以在给予麻醉药物后呼吸抑制时及时连接简易呼吸器行辅助呼吸。(*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面罩,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吸氧-监护-麻醉面罩
技术介绍
医疗用的面罩是病房、围术期吸氧的一个重要医疗器具。是麻醉医师在实施麻醉中不可缺少的操作用品;是抢救呼吸骤停,呼吸衰竭的重要步骤。目前使用的普通医用面罩有一次性吸氧面罩和一次性监护-吸氧面罩。其中,一次性吸氧面罩只能在患者保留自主呼吸时吸氧使用。一次性监护-吸氧面罩在手术室外的麻醉或做MAC (麻醉下的监测)时使用,虽然能监测到呼吸,但是也只能是在患者保留自主呼吸时吸氧,一旦给予麻醉药后,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就需要更换麻醉面罩,重新将氧气接在简易呼吸器上,给予辅助呼吸,这可能会延误缺氧的治疗时机,由此甚至会发生严重的缺氧并发症。如果直接应用麻醉面罩,虽然患者在呼吸抑制时,可直接连接简易呼吸器给予辅助呼吸,但在自主呼吸时将无法连接氧气,患者不能吸氧。综上,在手术室外麻醉或MAC中以往的一次性吸氧面罩或一次性监护-吸氧面罩在患者呼吸抑制的时候不能及时给予加压辅助呼吸,而麻醉面罩不能连接氧气管路及监测呼吸。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将吸氧、监护与麻醉为一体的多功能面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一次性吸氧-监护-麻醉面罩。使用方便,连接快速,兼容的功能较强,解决了患者在手术室外麻醉或MAC时既可以吸氧,又可以在给予麻醉药物后呼吸抑制时及时连接简易呼吸器行辅助呼吸,以免延误呼吸抑制的治疗时机,避免了患者在给予麻醉药后发生呼吸抑制或严重缺氧并发症的危险,同时能监测自主呼吸的呼吸频率和幅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一次性吸氧-监护-麻醉面罩予以实现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硬质透明面罩,所述硬质透明面罩敞开端的边缘上粘有一圈环形的软气囊,所述软气囊上设有注气管,所述注气管中设有注气单向阀,位于所述硬质透明面罩的正前方设有一与所述硬质透明面罩相通的麻醉管口,所述麻醉管口内设有一呼吸观测器,所述呼吸观测器包括阀座和阀芯,所述阀座由分别固定在麻醉管口内表面上的两层固定网构成,所述阀芯由一无纺布布片构成,所述无纺布布片夹在两层固定网之间;所述硬质透明面罩上还设有一可360°旋转的正压接头。本技术一次性吸氧-监护-麻醉面罩,其中,所述无纺布布片的面积小于所述金属网的面积,所述无纺布布片采用色泽鲜艳、轻质的无纺布。进一步讲,所述麻醉管口端口处的管口直径与简易呼吸器的接头配合。本技术还包括一转换连接头,所述转换连接头的一端与所述正压接头配合,所述转换连接头的另一端与氧气管路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面罩弥补了在手术室外麻醉或MAC (麻醉下的监测)中以往的一次性吸氧面罩或一次性监护-吸氧面罩在患者呼吸抑制的时候不能及时给予加压辅助呼吸,以及麻醉面罩不能连接氧气管路及监测呼吸的缺点。本技术一次性吸氧-监护-麻醉面罩,结构紧凑、制作工艺简单、用途广、将呼吸管理各步骤集成为一体化,从而实现了多功能面罩的作用。尤其适合于基层医院使用。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次性吸氧-监护-麻醉面罩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图I所示面罩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图I所示面罩结构的仰视图。图中I-硬质透明面罩2-软气囊 3-呼吸观测器31——金属网 32——无纺布布片4——注气管41——注气单向阀5——压接头 51——正压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如图I、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一次性吸氧-监护-麻醉面罩,包括硬质透明面罩1,所述硬质透明面罩I敞开端的边缘上粘有一圈环形的软气囊2,如图图I中的A-A剖面所示,所述软气囊2上设有注气管4,所述注气管4中设有注气单向阀41。位于所述硬质透明面罩I的正前方设有一与所述硬质透明面罩I相通的麻醉管口 3,所述麻醉管口3内设有一呼吸观测器,所述呼吸观测器包括阀座和阀芯,所述阀座由分别固定在连接管内表面上的两层固定网31构成,所述阀芯由一无纺布布片32构成,所述无纺布布片32夹在两层固定网31之间,如图I和图2所示,用嵌在连接管内壁上的两个卡圈,然后,用金属丝绕在每个卡圈上形成两个金属网,所述无纺布布片32的面积要小于所述金属网31的面积,所述无纺布布片32采用色泽鲜艳、轻质的无纺布,由于布片质量轻,因此,所述无纺布布片32是悬浮在两个金属网之间。所述硬质透明面罩I上还设有一可360°旋转的正压接头5,即所述正压接头5内设有正压单向阀51。使用本技术吸氧-监护-麻醉面罩,首先,向软气囊2内注气,可以使用注射器,接好接口后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杆向注气口内注气,由于注气管4内设有注气单向阀41,可以防止漏气,因此很快地将软气囊2内充盈气体。当用于患者麻醉后的监测呼吸,给患者戴上本技术的面罩,由于作为阀芯的无纺布布片32本身非常轻薄,加之颜色鲜明,便于患者在微弱的呼吸时监测人员也能观察到呼吸的有无及呼吸的频率和幅度。在患者呼气时,阀芯无纺布布片32在气流的作用下向外层网漂浮,从而打开了出气管的通道,当患者吸气时,无纺布布片32回落,出气管管道封闭,从而可轻松的观察患者呼吸的有无及呼吸存在时的频率及幅度。在患者呼吸抑制时,作为阀芯的无纺布布片32就不动了,此时,将简易呼吸器连接在连接管的管口端给予辅助呼吸,与此同时,无纺布布片32又随辅助呼吸的次数上下(外内)浮动。本技术中还设计有一与正压接头5连接的转换连接头(附图中未画出),用于将正压接头5与氧气管路相连接,所述转换连接头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质硬;吸氧时使用,其一端与所述正压接头5配合连接,其另一端与氧气管路配合连接。当患者需要吸氧时,设在面罩前方的氧气开口处的可360°旋转的正压接头5,为的是使用方便,另外,还可以将正压接头5的中间段设计为柔软的身形管结构,也是为了方便在任何方向可连接氧气管路。也即,无论氧气通道(瓶)在患者的哪一方向,都能方便的连接氧气管路并且不会使氧气管路发生死弯或折断,不会影响氧气的吸入。吸氧过程中,可以通过无纺布布片32的上下起伏波动,用于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幅度,在患者呼气时无纺布布片32在气流作用下向外(上)突出,当患者吸气时,无纺布布片32回落。本技术面罩具有工艺简单、用途广、将呼吸管理各步骤集成为一体化,从而达到一种多功能面罩的作用。尽管上面结合图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变形,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吸氧-监护-麻醉面罩,包括硬质透明面罩(I),所述硬质透明面罩(I)敞开端的边缘上粘有一圈环形的软气囊(2),所述软气囊(2)上设有注气管(4),所述注气管(4)中设有注气单向阀(41),位于所述硬质透明面罩(I)的正前方设有一与所述硬质透明面罩(I)相通的麻醉管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麻醉管口(3)内设有一呼吸观测器,所述呼吸观测器包括阀座和阀芯,所述阀座由分别固定在麻醉管口内表面上的两层固定网(31)构成,所述阀芯由一无纺布布片(32)构成,所述无纺布布片(32)夹在两层固定网(31)之间;所述硬质透明面罩(I)上还设有一可3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宇肖军章王国湘任瑞华刘振玲
申请(专利权)人:彭宇肖军章王国湘任瑞华刘振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