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镜穿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87063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腔镜穿刺器,包括穿刺针和穿刺针鞘,穿刺针鞘包括管状针鞘体和设置于针鞘体端部的针鞘柄,针鞘体的外表面上覆盖有气囊,穿刺针鞘上还设置有与气囊连通的导气管,导气管上设置有气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腔镜穿刺器,当腔镜穿刺器被置入预定位置后,通过气阀向气囊中充气,位于皮肤及皮下组织两侧部分的气囊胀大,气囊成哑铃状,腔镜穿刺器可稳固的固定在皮肤及皮下组织上,从而可避免穿刺针鞘滑动造成的手术工具无法打开和手术腔内压力气体泄露等问题;与皮肤及皮下组织接触部分的气囊在气压作用下与皮肤及皮下组织紧密接触,起到密封作用,可有效防止手术腔中压力气体泄露。(*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腔镜穿刺器
技术介绍
腔镜技术目前在外科各个领域都有很广泛的应用,腔镜不只是应用在腹腔内,在腹腔外也有广泛的应用,如腹膜后腔镜、乳腔镜、胸腔镜等。腔镜技术是利用穿刺器将手术腔和外界连接,穿刺器的结构包括穿刺针和外套于穿刺针的穿刺鞘,穿刺鞘上设置有进气通道。穿刺器刺入手术腔后,通过穿刺鞘向手术腔中充气使其膨胀,以获得宽敞的手术视野,便于手术;同时手术器械从穿刺鞘进入手术腔进行手术。目前的穿刺器其穿刺鞘外表面多为光面或带有一段环形防滑槽,穿刺器从皮肤进入手术腔后,光面或环形防滑槽的外壁防滑效果均较差,手术工具来回移动,会导致穿刺鞘来回移动,尤其是乳腔镜人为手术腔距表皮较薄(防滑槽基本不起作用),穿刺鞘更容易来回移动,这样导致穿刺鞘容易松动,穿刺口扩大。穿刺鞘松动及穿刺口扩大后会带来两种不利结果1、穿刺鞘松动,穿刺鞘过深进入操作手术腔后,导致超声刀刀头留在穿刺鞘中无法打开,严重影响手术操作,影响手术精度及进度。2、穿刺口扩大导致手术腔和外界相通,手术腔中较大压力的气体从穿刺鞘外表面周围溢出,导致手术腔压力不够,手术腔缩小,影响手术视野,严重者导致手术无法进行。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穿刺器进行改进,以克服其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腔镜穿刺器,其穿刺鞘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结构,穿刺鞘在手术腔壁上可靠固定,从而消除因手术腔滑动造成的手术工具无法打开、手术腔漏气导致手术腔缩小等问题。本技术腔镜穿刺器,包括穿刺针和穿刺针鞘,穿刺针鞘包括管状针鞘体和设置于针鞘体端部的针鞘柄,针鞘体的外表面上覆盖有气囊,穿刺针鞘上还设置有与气囊连通的导气管,导气管上设置有气阀。进一步,所述气阀固定于针鞘柄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腔镜穿刺器,通过在穿刺针鞘上设置气囊,当腔镜穿刺器被置入预定位置后,通过气阀向气囊中充气,位于皮肤及皮下组织两侧部分的气囊胀大,气囊成哑铃状,腔镜穿刺器可稳固的固定在皮肤及皮下组织上,从而可避免穿刺针鞘滑动造成的手术工具无法打开和手术腔内压力气体泄露等问题;与皮肤及皮下组织接触部分的气囊在气压作用下与皮肤及皮下组织紧密接触,起到密封作用,可有效防止手术腔中压力气体泄露。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I为本技术腔镜穿刺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I为本技术腔镜穿刺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腔镜穿刺器,包括穿刺针I和穿刺针鞘,穿刺针鞘包括管状针鞘体2和设置于针鞘体端部的针鞘柄3,针鞘体2的外表面上覆盖有气囊4,穿刺针鞘上还设置有与气囊4连通的导气管5,导气管5上设置有气阀6。当腔镜穿刺器被置入预定位置后,通过气阀6向气囊4中充气,位于皮肤及皮下组织两侧部分的气囊胀大,气囊成哑铃状,腔镜穿刺器可稳固的固定在皮肤及皮下组织上,从而可避免穿刺针鞘滑动造成的手术工具无法打开和手术腔内压力气体泄露等问题;与皮肤及皮下组织接触部分的气囊在气压作用下与皮肤及皮下组织紧密接触,起到密封作用,可 有效防止手术腔中压力气体泄露,保证手术腔内视野宽阔。本实施例中,所述气阀6固定于针鞘柄3上,整体结构紧凑,便于制造;当然若针鞘体2上有足够空间,气阀6也可设置在针鞘体2上。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 一种腔镜穿刺器,包括穿刺针和穿刺针鞘,穿刺针鞘包括管状针鞘体和设置于针鞘体端部的针鞘柄,其特征在于针鞘体的外表面上覆盖有气囊,穿刺针鞘上还设置有与气囊连通的导气管,导气管上设置有气阀;所述气阀固定于针鞘柄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腔镜穿刺器,包括穿刺针和穿刺针鞘,穿刺针鞘包括管状针鞘体和设置于针鞘体端部的针鞘柄,针鞘体的外表面上覆盖有气囊,穿刺针鞘上还设置有与气囊连通的导气管,导气管上设置有气阀。本技术腔镜穿刺器,当腔镜穿刺器被置入预定位置后,通过气阀向气囊中充气,位于皮肤及皮下组织两侧部分的气囊胀大,气囊成哑铃状,腔镜穿刺器可稳固的固定在皮肤及皮下组织上,从而可避免穿刺针鞘滑动造成的手术工具无法打开和手术腔内压力气体泄露等问题;与皮肤及皮下组织接触部分的气囊在气压作用下与皮肤及皮下组织紧密接触,起到密封作用,可有效防止手术腔中压力气体泄露。文档编号A61B17/34GK202376190SQ201120402920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1日专利技术者叶治家, 文亚渊, 陈宇, 黄泽民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亚渊黄泽民叶治家陈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