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闭群流滴灌配制施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685563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2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环闭群流滴灌配制施肥系统。该系统分为灌溉子系统、配制营养液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是由蓄水池、引水泵、水源输送管路、注水管路、存储营养液输出管路、营养液存储罐、营养液输出管路、营养液母液储罐、酸/碱溶液储罐、自吸泵、主控制器、主输送管路、支管管路、毛管管路、支撑定位卡具、稳流器、环闭群流滴灌管路和滴头构成,水源输送管路与注水管路和主输送管路相连接,主输送管路上安设支管管路,支管管路上安设毛管管路,毛管管路上安设环闭群流滴灌管路,环闭群流滴灌管路上安设滴头,每一个滴灌点上设置滴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科学,结构合理,操作简便,性能卓越,价格低廉,效益显著,功能强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业、林业、园林、温室用滴灌浇水、施肥配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环闭群流滴灌配制施肥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迅猛,但是管理水平与荷兰、以色列等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I、滴灌产品浇灌水不均匀;目前,设施农业盆栽植物灌溉有一部分采用滴灌,即在每个花盆基质中插入一个滴箭灌水器,灌水时滴箭灌水器只能湿润滴箭周边的基质,整盆基质不能全部湿润。由于基质渗透性大,在重力作用向下,灌溉水往往从盆底部直接排出,不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导致灌溉水极大浪费,降低水的利用效率。 以往安设滴头的管路是从一端到另一端安设滴头,安设了滴头的管路内的起始端与末端的水压和水流有差异,不能保障每个滴灌点实现恒定的浇灌,同时也难以控制每个滴灌点的烧灌量和施肥量,不适宜规模化生产。2、人工施肥,效率低,利用率不高。设施花卉对营养液的要求比较高,花卉品种不同,生育期不同,营养液配方和施肥量也不一样。目前,主要采用人工配制营养液,通常是凭经验把花肥和水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然后用一壶一壶浇灌。这种施肥方式劳动强度高、工作效率低,不适宜规模化生产。综上所述,我国现有的设施农业(温室、大棚)蔬菜、花卉等作物的灌溉和营养液施肥不能满足设施农业的发展,很难大面积推广,时效性差,费工费时,水肥浪费严重,作物产量低,品质差,工作效率低,不适宜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管道浇水、施肥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环闭群流滴灌配制施肥系统。本技术解决规模化设施农业生产中的人工灌溉施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灌溉水不均的问题,取代了人工灌溉施肥。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分为灌溉子系统、配制营养液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灌溉子系统对滴灌点的种植物实施浇灌,配制营养液子系统配制植物生长营养液以及调制营养液的酸碱度和营养液总浓度,由灌溉子系统对滴灌点的种植物实施灌溉和施肥,控制子系统定时定量控制灌溉子系统对滴灌点的种植物实施浇灌,根据种植物的需肥量调节适宜的营养液,折合成水量,对滴灌点的种植物实施施肥。由蓄水池、引水泵、水源输送管路、注水管路、存储营养液输出管路、营养液存储罐、营养液输出管路、营养液母液储罐、酸/碱溶液储罐、自吸泵、主控制器、主输送管路、支管管路、毛管管路、支撑定位卡具、稳流器、环闭群流滴灌管路和滴头构成,水源输送管路的一端部与蓄水池相连接,水源输送管路的另一端部与注水管路和主输送管路相连接,水源输送管路汲取蓄水池的水源且输送到浇灌系统中。本技术是由灌溉子系统、配制营养液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主要由原液(高浓度营养液)、灌溉施肥控制设备、流量计、管路阀门、执行机构和田间微灌系统等组成,主控制器的下位机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上位机采用触摸屏。能够达到营养液自动化调配控制灌溉、营养液施肥的定时控制、灌溉和营养液施肥的定量控制、自动和手动控制功能、信息的统计和查询功能、系统运行的动态显示功能、系统参数设置功能、传感器的校正功能、系统的安全保护和报警及报警信息查询功能。本技术主要由母液(高浓度营养液)、首部管路子系统、控制计算机、一次传感器、执行机构、田间微灌子系统和田间阀门等组成,水源的存储可放置在水池中,从水池中汲取水源,亦可直接与水源相连接。水源输送管路从蓄水池中汲取水源,水源通过水源输送管路输送到浇灌系统中。水源输送管路的另一端部与灌溉控制阀的进水口相连接,主输送管路的一端部与灌溉控制阀的出水口相连接,灌溉控制阀的控制开关与主控制器相连接,灌溉控制阀的开启和关闭控制向主输送管路输送蓄水池中的水源。水源输送管路与主输送管路相连接,水源输送管路与主输送管路之间安设灌溉控制阀,控制水源从水源输送管路进入主输送管路,灌溉控制阀的控制开关与主控制器相连接,接受主控制器的指令,执行开启和关闭的作业。支管管路与主输送管路相连接,在主输送管路上至少安设4路支管管路,支管管路的一端部安设田间控制阀,每一路支管管路控制一单元组的滴灌点的浇灌和施肥,田间控制阀的启闭是否开通和关闭一路支管管路,每一路支管管路输送一单元组的滴灌点的浇灌和施肥,田间控制阀的控制开关与主控制器相连接。主输送管路上安设支管管路,至少安设4路支管管路,支管管路上安设田间控制阀,根据设计需要在主输送管路上增设8-16路支管管路,田间控制阀控制从主输送管路向支管管路输送水源和营养液,田间控制阀的控制开关与主控制器相连接,接受主控制器的指令,执行开启和关闭的作业。毛管管路与支管管路相连接,在支管管路上至少安设3路毛管管路,环闭群流滴灌管路与毛管管路相连接,在毛管管路上至少安设3路环闭群流滴灌管路,环闭群流滴灌管路整体环形封闭状,环闭群流滴灌管路上设置滴头,每一路环闭群流滴灌管路的进口与毛管管路之间安设稳流器,恒定环闭群流滴灌管路内的水压和水流,环闭群流滴灌管路上至少安设2个滴头,每一个滴灌点上至少设置2个滴头,把所需的蓄水池和营养液分别滴灌到各个滴灌点。在支管管路上设置毛管管路,至少设置3路毛管管路,根据设计需要在支管管路上增设8-16路毛管管路。在毛管管路设置环闭群流滴灌管路,至少设置3路环闭群流滴灌管路,根据设计需要在毛管管路上增设8-16路环闭群流滴灌管路。环闭群流滴灌管路上设置滴头,至少设置2个滴头,在滴灌点的四周至少设置2个滴头,根据设计需要在每个滴灌点增设2-4个滴头。由于环闭群流滴灌管路整体呈环形封闭状,能够保持环闭群流滴灌管路中的水压和水流恒定,在环闭群流滴灌管路的入口安设稳流器,进一步保持环闭群流滴灌管路中的水压和水流恒定,保障每个滴灌点实现恒定的浇灌。以往安设滴头的管路是从、一端到另一端安设滴头,安设了滴头的管路内的起始端与末端的水压和水流有差异,不能保障每个滴灌点实现恒定的浇灌,难以控制浇灌量和施肥量。注水管路的一端部与水源输送管路相连接,注水管路的另一端部插入营养液存储罐内,注水管路上安设注水控制阀,注水控制阀的启闭是否开通和关闭注水管路,注水控制阀的控制开关与主控制器相连接,注水管路向营养液存储罐内注入蓄水池的水源调节营养液的浓度。注水管路从水源输送管路向营养液存储罐输送水源稀释营养液存储罐中的营养液原液,使营养液达到设计要求,保障种植物的吸收。营养液存储罐整体为桶状罐体,罐体为盲孔,罐体内设置液位传感器和pH/EC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和pH/EC传感器与主控制器相连接,把营养液存储罐内的水位、营养液酸碱度以及电导率的数据信息反馈给主控制器,启动自吸泵,营养液存储罐通过存储营养液输出管路和营养液输出管路把营养液存储罐内的营养液输送到主输送管路,沿着主输送管 路、支管管路、毛管管路、稳流器和环闭群流滴灌管路从滴头滴灌到每一个滴灌点。营养液存储罐内存储营养液和调节营养液,营养液存储罐内设置液位传感器和pH/EC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和pH/EC传感器与主控制器相连接,液位传感器和pH/EC传感器把数据信息反馈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经数据处理后发出指令调整注水管路上的注水控制阀。根据种植物的需肥量,折合成总水量,设定总水量后,主控制器发出指令,向营养液存储罐内实施注水作业。当营养液存储罐内的水源达到预定的液位,停止向营养液存储罐内的注水作业。主控制器发出指令,启动自吸泵向营养液存储罐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来杨万龙李娟王剑波陈韬张艳芬付梅陈华鸿柯盛发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