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秉霞专利>正文

移动式可控软管水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7852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移动式可控软管水嘴,是常用的工程元件。其特征是将水嘴,阀门和联接管联接成一个整体,有可更换的水嘴头和背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软水管出水端方便有效地调控水流,避免通常远离固定阀门操作不便的麻烦和浪费,减轻劳动强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置在移动的软水管末端带有控制阀的水咀,是一种常用工程元件。通常在离开固定管道阀门的地点需要临时用水时,都采用软管延伸的方式。由于软水管出水端目前还没有一种带阀门的水咀实现水流调控,因此在需要切断和改变水流大小时只得往返于出水口和软水管另一端的阀门之间,费时费力。特别是需要频繁开、断时,就更麻烦,很多时候,由于施水端不能离人或操作者不勤于往返,在应断流时却将水管置于一旁,任水白流,造成很大的浪费。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在上述需要调控水流条件下便于操作,能实现就地有效调控的移动式可控软管水咀。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水咀的进水端,联接一个阀门(如球、闸阀),在阀门的另一端,联接管成为一个整体,上面设置供背带穿栓的圈孔,水咀口配置可更换的水咀头。本技术只要在普通阀门的两端各联接一个简单构件即可。使用本技术,可以随时就地实现调控,分配水流,避免浪费,节约用水,因设有背挎带,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绘出。附图说明图1是移动式可控软管水咀的主视结构图。图2是移动式可控软管水咀的俯视图(背带6未画出)。以下结合附图1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1为阀门。采用通用的球阀、闸阀均可,作用为控制水流的通断及大小。它的一端通过螺纹结合着联接管2。2锥形的一端与软水管7的管口内壁紧密套合。1的另一端通过螺纹联接着水咀3,是出水通道。3的出水口通过螺纹联接水咀头4,4有单孔和多孔两种,前者适用于单股水流;后者将水流分配为多股均匀细流适于浇洒。在阀门1与联接管2、阀门1与水咀3以及水咀3与水咀头4的螺纹端,都有橡胶圈5以防止渗漏。2和3的上方,有方形圈孔供背带6拴扣。本技术除阀门、橡胶圈为通用件外,其余部分都可以采用塑料注塑成型或金属铸造成型,工艺简单,制造容易。权利要求1.一种移动式可控软管水咀,其特征是它将水咀、阀门和联接管联接成一个整体,有可更换的水咀头和背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件,其特征为水咀头是单孔或多孔。专利摘要一种移动式可控软管水嘴。是常用的工程元件。其特征是将水嘴,阀门和联接管联接成一个整体,有可更换的水嘴头和背带。本技术能在软水管出水端方便有效地调控水流,避免通常远离固定阀门操作不便的麻烦和浪费,减轻劳动强度。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文档编号B05B1/30GK2083962SQ9020587公开日1991年9月4日 申请日期1990年5月3日 优先权日1990年5月3日专利技术者罗秉霞, 吴蒙忠, 曹谦德 申请人:罗秉霞, 吴蒙忠, 曹谦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式可控软管水咀,其特征是它将水咀、阀门和联接管联接成一个整体,有可更换的水咀头和背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秉霞吴蒙忠曹谦德
申请(专利权)人:罗秉霞吴蒙忠曹谦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