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忠亭专利>正文

钢管码垛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78459 阅读:7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0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钢管码垛设备,特别是指一种钢管码垛机。包括输送平台、推钢装置、升降托架、升降台架、小车、对齐装置、导向杆等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人工码放钢管劳动强度大等技术问题。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各个执行机构工作连贯性好、可以方便地进行手动控制、便于与现有的自控设备配套、操作过程清晰可见、出现故障易于排除、有效提高了劳动效率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管码垛设备,特别是指一种钢管码垛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制管车间中钢管码垛作业一直采用手工码垛,通常需要多人合作完成,钢管长度一般为六米,钢管制作完成后由两人抬到自制的小车上,一根根摆放整齐,然后一层层码好,另一个人再用焊好的套子套上运走。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着人工码放劳动强度大,不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钢管码放不易整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方便实现钢管码放的钢管码垛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技术构思是 钢管码垛机,包括如下机构 A、输送平台包括首尾邻接、且由驱动装置驱动的至少三个工作台; B、推钢装置包括设置于工作台邻接处外侧的第一气缸、设置于工作台邻接处的推头、第一导槽,以及设置于第一气缸、第一导槽下部的第一支座,其中第一气缸的工作端前部连接有推头,推头与第一导槽滑动装配; C、升降托架包括设置于输送平台的内侧下方、且与推钢装置间隔分布的升降架,升降架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三气缸、且其底部与第二支座采用转动装配,升降架与托板采用滑动装配,升降架的输出端底部与第一升降油缸的工作端配合; D、升降台架包括第二升降油缸、托架、水平气缸、升降台、支腿;其中第二升降油缸的工作端与升降台上表面固定装配,升降台通过导套与支腿滑动装配,托架的外侧与升降台内侧表面滑动装配且与升降架的输出端对应,托架后部与水平气缸的工作端连接; E、小车包括车体,对称装配于车体下部两侧的车轮,设置于车体上部一侧的长挡料柱,设置于车体上部另一侧、且与长挡料柱对应的短挡料柱; F、对齐装置包括第二支座、第二气缸、导杆、对齐推板;其中第二气缸安装于两个第二支座之间顶部中心部位,第二气缸的缸杆工作端与对齐推板的内侧固定,对齐推板的两端内侧通过导杆与第二支座顶部滑动装配。G、导向杆间隔装配于输送平台与升降台架之间的连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还有 为便于钢管的输送,同时便于推钢装置及升降托架的布置,优选的技术方案是,输送平台包括设置于焊管机的输出端外侧、且由电机驱动的第一平台,依次与第一平台的输出端 首尾相连、且间隔分布的第二平台、第三平台,第三平台的后部设置有弹簧挡板。为便于推头与第一导槽的配合灵活,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推钢装置中的推头与第一导槽通过轴承滚动装配。为便于升降台架中的升降台以及托架与升降台之间的灵活配合,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升降台架中的托架的外侧通过滚轮与升降台内侧表面的第二导槽滑动装配。为便于小车实现连续的打包、输送作业,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小车为两个,设置于升降托架与升降台架之间、且首尾通过连杆相连。这样在一辆小车进入打包工位时,另外一辆小车可以完成输送作业,便于提高工效。为便于输送管径规格不同的钢管,优选的结构设计是,车体上表面间隔平行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与链条的设置方向垂直,长挡料柱底部与固定板一端固定装配,短挡料柱的底部与固定板另一侧上开设的长圆孔通过螺栓固定装配。通过调整短挡料柱在长圆孔内的位置,即可方便地适于在小车上码放规格不同的钢管。为便于减少车体运动时对于码放整齐的钢管的冲击,优选的技术方案是,车体上的一端设置有有弹簧控制的挡板。小车的驱动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多种结构形式,并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是,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减速机、第一链轮、第二链轮、链条;电动机的输出通过减速机与第一链轮的传动轴连接,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通过链条形成传动副,链条与车体底部固定装配。为便于对齐装置中的导杆与第二支座之间的配合灵活。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对齐装置中的对齐推板的两端内侧固定有导杆,导杆与第二支座上部的导套套装滑动配合。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钢管经焊管机前剪切设备切成一定长度,沿输送平台传送,在第一平台的驱动下,依靠惯性通过第二、第三平台;第三平台后部的弹簧挡板可有效降低物料的输送速度,减少冲击。第一步推钢装置中的第一气缸接到指令信号后,将钢管推离输送平台,推至升降托架处; 第二步升降托架中的第一升降油缸动作,将升降托架升起一定角度; 第三步第三气缸动作,将托起的管推至升降台架上方,第一升降油缸收回,升降托架回到水平位置,第三气缸收回将钢管放到升降台架上; 第四步升降台架中的升降台下降一个高度(根据焊管规格定),每次下降的高度由磁尺反应给总控制柜,然后发出信号给第二升降油缸,下降一定高度,对齐装置中的第二气缸工作进行对齐处理一次; 循环以上几步,直到码够所需层数,然后升降台将码好的垛放到小车上,水平气缸收回,第二升降油缸使升降台回到起始位置; 第五步操纵驱动机构使I号小车移动到打包工位,2号小车进入工作位置。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在于 I、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各个执行机构工作连贯性好,可以方便地进行手动控制,便于与现有的自控设备配套实现自动化控制,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2、本专利技术采用气缸和油缸作为各个执行机构的主要驱动源,操作过程清晰可见,出现故障易于排除。3、采用两台小车进行交替作业,使打包和运输同时进行,有效提高了劳动效率。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A-A剖视图。图3是图I的B-B剖视图。图4是图I的C-C剖视图。图5是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图7是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左视图。图9是图7的俯视图。附图说明图10是推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图12是对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左视图。图14是图12的A-A剖视图。图15是升降台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的左视图。图17是图15的俯视图。图18是输送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8的俯视图。图20是升降托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图20的俯视图。图22是图20的A-A剖视图。图23是图20的B-B剖视图。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I、连杆;2、弹簧挡板;3、升降台;4、第三平台;5、第二平台;6、第一气缸;7、连杆;8、第一平台;9、车体;10、第一支座;11、车轮;12、第二升降油缸;13、水平气缸;14、支腿;15、第一升降油缸;16、升降架;17、第二支座;18、第一链轮;19、减速机;20、电动机;21、链条;22、第二链轮;23、长挡料柱;24、短挡料柱;25、固定板;26、长圆孔;27、弹簧;28、第一导槽;29、推头;30、第二支座;31、对齐推板;32、导杆;33、第二气缸;34、导套;35、托架;36、导套;37、第三气缸;38、托板;39、第二导槽。具体实施例方式附图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记载的内容为准,任何依据说明书所作出的等效技术手段替换,均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的整体技术构造如图示,其中包括如下机构 A、输送平台包括首尾邻接、且由驱动装置驱动的三个工作台; B、推钢装置包括设置于工作台邻接处外侧的第一气缸6、设置于工作台邻接处的推头29、第一导槽28,以及设置于第一气缸6、第一导槽28下部的第一支座10,其中第一气缸6的工作端前部连接有推头29,推头29与第一导槽28滑动装配; C、升降托架包括设置于输送平台的内侧下方、且与推钢装置间隔分布的升降架16,升降架16的输入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忠亭
申请(专利权)人:何忠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