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小光专利>正文

一种连体式含硫废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77167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5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体式含硫废气净化装置,包括单质硫沉淀区、好氧生物脱硫区、厌氧生物脱硫区,所述的单质硫沉淀区包括底座、排硫管、锥形排硫斗,所述的底座上表面固定有若干锥形排硫斗,所述的锥形排硫斗凹槽底部设有排硫管;所述的好氧生物脱硫区包括空气曝气器、溢流箱、循环导流板、空气挡板;所述的厌氧生物脱硫区由下至上依次为生物填料层A、布液器A、生物填料层B、布液器B,所述的生物填料层A下方一侧通入含硫废气进入管,所述的厌氧生物脱硫区顶部设有废气收集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集脱硫细菌培养与废气脱硫于一体,能够高效安全的完成含硫废气的净化工作,结构合理且简洁,加工方便,便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废气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连体式含硫废气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硫氧化物是目前大气污染物中数量较大,影响面较广的一种气态污染物。大气中的硫氧化物来源很广,几乎所有的工业企业都有可能产生,主要是含硫燃料(煤、石油)的燃烧产生的。煤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能源,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的70%左右,我国煤炭中硫分含量高,大量的燃煤和煤中较高的含硫量导致大量的SO2排放。SO2的存在对自然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工农业生产、建筑物及材料等方面都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尤其是在大气中SO2与03、H202等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硫酸,最终形成pH值小于5. 6的酸雨,而酸雨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因此,含硫废气在排放前必须经过净化处理。目前常用的含硫废气净化方法有湿法脱硫、半干法脱硫和干法脱硫。湿法脱硫是指利用碱性吸收液或含触媒粒子的溶液,吸收烟气中的SO2 ;半干法脱硫是采用雾化的脱硫剂浆液进行脱硫;干法脱硫是指利用固体吸附剂和催化剂在不降低烟气温度和不增加湿度的条件下,除去烟气中的SO2。湿式石灰石/石膏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烟气脱硫方法之一,即将除尘后的含硫烟气冷却后进入吸收塔,在塔内与石灰石浆液进行气液接触,烟气中的SO2被吸收,最后从烟 排放。然而,该法最大的缺点是设备庞大、占地面积大、投资和运行费用闻。与传统方法相比,生物法去除含硫烟气具有不需高温、高压、催化剂,即均为常温条件下操作,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能耗低、可回收单质硫等特点,是极具发展潜力的脱硫技术。研究证明,一些微生物能通过生物还原作用将氧化态硫还原为硫化物或H2S,然后再经过生物氧化过程生成单质硫,使得含硫烟气得以净化,其化学反应反应式为2HS>02 — 2S+20F (I)2HS>402 — 2 S0 广+2H+ (2)目前,生物脱硫已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何保证生物脱硫的安全性(H2S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较宽,为4. 3% 45. 5% V/V,在此范围内遇火源易发生爆炸)是生物脱硫技术的难点。最近,有研究者发现了一种具有同步脱氮功能的微生物,它们可在无氧状态下发生如下反应5HS_+2N03-+7H+ — 5S+N2+6H20,该反应避免了含硫废气和氧气的接触,可排除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如方程式2所示,在氧气过量的情况下硫化物会被氧化为硫酸盐而影响脱硫的产率,再者如何保证脱硫装置内脱硫细菌的高效运作也是生物脱硫技术的难点。这些方面的缺陷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阻碍了生物脱硫技术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体式含硫废气净化装置,集脱硫细菌培养与废气脱硫于一体,能够高效安全的完成含硫废气的净化 工作。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体式含硫废气净化装置,包括单质硫沉淀区、好氧生物脱硫区、厌氧生物脱硫区,所述的净化装置由下至上依次为单质硫沉淀区、好氧生物脱硫区、厌氧生物脱硫区;所述的单质硫沉淀区包括底座、排硫管、锥形排硫斗,所述的底座上表面固定有若干锥形排硫斗,所述的锥形排硫斗凹槽底部设有排硫管,所述的单质硫沉淀区两侧固定有加强筋;所述的好氧生物脱硫区包括空气曝气器、溢流箱、循环导流板、空气挡板,所述的好氧生物脱硫区左侧壁下部设有空气曝气器,中部设有连通管,所述的连通管外侧设有溢流箱,所述的溢流箱上部一侧设有溢流管,所述的好氧生物脱硫区内部中间设有循环导流板,右侧壁设有回流管,所述的循环导流板上方设有空气挡板,所述的循环导流板上端倾斜且与空气挡板相对,所述的好氧生物脱硫区上端左侧依次设有空气排放口、碱液输入管、营养液输入管、溶解氧探头,右侧上方连接厌氧生物脱硫区;所述的厌氧生物脱硫区由下至上依次为生物填料层A、布液器A、生物填料层B、布液器B,所述的生物填料层A下方一侧通入含硫废气进入管,所述的厌氧生物脱硫区顶部设有废气收集口。所述的单质硫沉淀区、好氧生物脱硫区、厌氧生物脱硫区体积比为I : 4 : 6 8。所述的锥形排硫斗锥度为60°,装置底部与底座呈45°的斜面。所述的空气挡板下端水平高度低于溢流管3 6cm,所述的循环导流板上端水平高度低于溢流管6 8cm。所述的生物填料层A与生物填料层B体积比为I : I。所述的布液器A距生物填料层A上端的距离与布液器B距生物填料层B上端的距离为6 12cm,所述的生物填料层A下端距好氧生物脱硫区的液面距离为20 30cm。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下列有益效果I)脱硫细菌的培养与废气脱硫融于一体式装置,结构简洁、加工方便,便于推广和应用;2)连体式的好氧生物脱硫区结合空气挡板和循环导流板杜绝了厌氧区含硫废气和氧气的接触,有效解决了生物脱硫的安全问题;3)好氧生物脱硫区内通过控制曝气量,使溶解氧探头所测溶解氧浓度维持在O. 08 O. 10mg/L之间,促使H2S气体向单质硫转化,并防止反应液的酸化,实现含硫废气的闻效生物脱硫;4)溢流箱的设置实现了生物脱硫装置内营养液的液位调节;5)厌氧生物脱硫区设计成两段式布液以及两段式填充结构,实现了喷淋液的均匀分布;6)脱硫细菌将废气中的H2S氧化成单质硫,可回收硫资源。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剖面视图;图2为图I的外形俯视图;I.单质硫沉淀区II.好氧生物脱硫区III.厌氧生物脱硫区I.加强筋2.排硫管3.锥形排硫斗4.空气曝气器5.溢流箱6.溢流管7.连通管8.空气排放口 9.碱液输入管10.营养液输入管11.溶解氧探头12.生物填料层A 13.布液器A 14.生物填料层B 15.布液器B 16.废气收集口17.含硫废气进入管18.空气挡板19.循环导流板20.回流管21.底座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如图I、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单质硫沉淀区I、好氧生物脱硫区II、厌氧生物脱硫区III,所述的净化装置由下至上依次为单质硫沉淀区I、好氧生物脱硫区II、厌氧生物脱硫区III ;所述的单质硫沉淀区I包括底座21、排硫管2、锥形排硫斗3,所述的底座21上表面固定有若干锥形排硫斗3,所述的锥形排硫斗3凹槽底部设有排硫管2,所述的单质硫沉淀区I两侧固定有加强筋I ;所述的好氧生物脱硫区II包括空气曝气器4、溢流箱5、循环导流板19、空气挡板18,所述的好氧生物脱硫区II左侧壁下部设有空气曝气器4,中部设有连通管7,所述的连通管7外侧设有溢流箱5,所述的溢流箱5上部一侧设有溢流管6,所述的好氧生物脱硫区II内部中间设有循环导流板19,右侧壁设有回流管20,所述的循环导流板19上方设有空气挡板18,所述的循环导流板19上端倾斜且与空气挡板18相对,所述的好氧生物脱硫区II上端左侧依次设有空气排放口 8、碱液输入管9、营养液输入管10、溶解氧探头11,右侧上方连接厌氧生物脱硫区III ;所述的厌氧生物脱硫区III由下至上依次为生物填料层A12、布液器A13、生物填料层B14、布液器B15,所述的生物填料层A12下方一侧通入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光刘宁刘洪波柳建设马承愚谢学辉王振希徐晓雪崔彦召
申请(专利权)人:陈小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