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念芳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疼痛型红丝疔的中药洗剂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76897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5 20:23
一种治疗疼痛型红丝疔的中药洗剂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备方法技术领域。目前治疗疼痛型红丝疔,一般采用头孢噻肟,肌注局部可有疼痛;静注时可有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皮疹、药物热等变态反应。该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取丹参、水红花子、地锦草、山茶花、小蓟、天香炉、艾叶、仙人掌、仙鹤草、白及、伏龙肝、血余、羊蹄、花蕊石、苧麻根、茜草根、荔枝草、蜀葵花、墨旱莲、烟草、青皮、丁香、八月札、八角茴香、九里香、九香虫、刀豆、土木香、川楝子、云实、乌药、甘松、龙涎香、蜘蛛香和甘草,将以上35味中药放入水中浸泡,然后文火煎制,过滤去渣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疼痛型红丝疔的中药洗剂。它的优点是:毒副作用小,疗程短,治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洗剂制备方法
,更具体的讲是。
技术介绍
目前治疗疼痛型红丝疔,一般采用 I、头孢噻肟肌注局部可有疼痛;静注时可有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皮疹、药物热等变态反应。 2、羧苄西林可以出现各种类型的变态反应。大剂量给药后可能引起神经毒反应、肺水肿,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短暂性转氨酶升高与粒细胞减少。3、阿莫西林偶见皮疹,口服大量后可有恶心、上腹部不适、腹泻等;伪膜性结肠炎。4、氨苄西林大量口服常出现胃肠道不适。肌注局部有疼痛。无论口服或注射均可引起变态反应,以皮疹为多见。用药前必须先做皮试。5、头孢哌酮肌注局部可有疼痛;偶见皮疹、药物热等变态反应;个别病人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出血等。6、哌拉西林肌注后偶有局部疼痛,快速静脉推注可导致暂时性恶心、胸闷、咳嗽、发热、口腔异味、眼结膜充血,变态反应(皮疹、痒感、头晕、麻木、发热等),用药前必须注意青霉素有无过敏史,并做青霉素皮试。7、卡那霉素本品对听神经和肾脏均有毒性,前者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甚至永久性耳聋(因以前庭损害为主,故比较严重),为此对老年人、孕妇(可影响胎儿)必须高度警惕为妥;后者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等。8、青霉素本品易发生变态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最危险的过敏性休克,可发生在做皮肤试验的当时,极少数可发生在连续用药过程中,迟发性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可危急生命,故用药前、中、后都要提高防护,以免发生意外。注意应用前,必须问清有无过敏性疾病,用青霉素后有无皮疹、发热等变态反应出现,务必先做青霉素皮试。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专利技术。定义本病是继发于手足部疮疡之后,在四肢内侧突然起红丝一条,迅速向上走窜的急性炎症。因以红丝见证,其势如疔之迅疾,重者亦可走黄,故名“红丝疔”。历史沿革红丝疔之名出《疮疡经验全书》。《济生方 丁肿论治》曰“红丝疮证,乃丁疮之类。”《外科正宗 疔疮类》红丝疔起于手掌节间,初起形似小疱,渐发红丝。” 病因病机由于久病,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古人云“痛则不通”,“不通则痛”。而发本病。临床表现四肢疼痛甚。每因疼痛而加重。一、局部症状,本病多先在手足生疔部位或皮肤破损处,见红肿热痛,继则在前臂或小腿内侧皮肤上起红丝一条,迅速向躯干方向走窜,上肢可停于肘部或腋部,下肢可停于胭窝或胯间,或更向上蔓延。二、全身症状,轻者红丝较细,重者红丝较粗,并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饮食不振、周身无力、苔黄、脉数等全身症状。病变在深部的,皮色暗红,或不见“红丝”。但患肢出现条索状肿块和压痛。三、合并化脓,结块不消而合并化脓者,则肿胀疼痛更剧,若二三处串联贯通,则收口较慢。四、合并走黄,若伴有高热,神昏谵语,胸痛,咳血等证,是为“走黄”之征象。它的技术方案为取丹参3重量份、水红花子6重量份、地锦草3重量份、山茶花6重量份、小蓟6重量份、天香炉3重量份、艾叶6重量份、仙人掌9重量份、仙鹤草9重量份、白及6重量份、伏龙肝9重量份、血余3重量份、羊蹄3重量份、花蕊石6重量份、苧麻根9重量份、茜草根9重量份、荔枝草9重量份、蜀葵花6重量份、墨旱莲6重量份、烟草6重量 份、青皮9重量份、丁香6重量份、八月札6重量份、八角茴香9重量份、九里香9重量份、九香虫3重量份、刀豆6重量份、土木香3重量份、川楝子I重量份、云实3重量份、乌药6重量份、甘松3重量份、龙涎香3重量份、蜘蛛香3重量份和甘草9重量份,将以上35味中药放入1800毫升水中,浸泡35分钟,然后文火煎制30分钟,过滤去渣共煎药液390毫升,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疼痛型红丝疔的中药洗剂。该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方35味中药,在药店均能买到,制作简单,制成的中药液毒副作用小,疗程短,治愈率高。君臣佐使,恰到好处。应用中药的同时,避免了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丹参、水红花子、地锦草、山茶花、小蓟、天香炉、艾叶、仙人掌、仙鹤草、白及、伏龙肝、血余、羊蹄、花蕊石、苧麻根、茜草根、荔枝草、蜀葵花、墨旱莲,以上19具有活血止血、健脾消积、活血消肿、散瘀止痛、散寒止痛、和胃止呕之功效,在治疗疼痛型红丝疔的过程中,起主要治疗作用,故为君药。烟草、青皮、丁香、八月札、八角茴香、九里香、九香虫、刀豆、土木香、川楝子、云实、乌药、甘松、龙涎香,以上14具有疏肝破气、散积化滞、醒神开窍、舒肝和胃、行气止痛功效。在治疗疼痛型红丝疔的过程中,能辅助主药发挥治疗作用,故为臣药。蜘蛛香辛、微苦,温。入肺、胃二经。理气止痛,化浊解表,活血调经,祛风散寒,宣肺利水。蜘蛛香能率诸药直达病灶,故为佐药。甘草甘,平。入十二经。补脾润肺,益气复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既能纠诸药之偏性,又能缓解诸药之毒性,故为使药。丹参、水红花子、地锦草、山茶花、小蓟、天香炉、艾叶、仙人掌、仙鹤草、白及、伏龙肝、血余、羊蹄、花蕊石、苧麻根、茜草根、荔枝草、蜀葵花、墨旱莲、烟草、青皮、丁香、八月札、八角茴香、九里香、九香虫、刀豆、土木香、川楝子、云实、乌药、甘松、龙涎香、蜘蛛香、甘草,这35味药配伍应用,共同起到活血止血、健脾消积、活血消肿、散瘀止痛、散寒止痛、散积化滞、醒神开窍、舒肝和胃、行气止痛之功效。君臣佐使,配伍得当,是治疗疼痛型红丝疔的最佳配方。丹参苦,微寒。入心、肝、肾、脾四经。活血调血,祛瘀止痛,凉血消肿,养血安神,补血益气。水红花子咸,寒。入肝、胃、脾三经。利水消肿,消积止痛。地锦草苦、辛,平,涩。入肺、肝、胃、大肠、膀胱五经。活血止血,消热解毒,利湿退黄。山茶花甘、苦、辛,凉。入肝、肺、大肠经。凉血止血、活血化瘀、解毒疗疮。小蓟甘、微苦,凉。入肝、脾、膀胱经。凉血止血、活血解毒、利尿通淋。天香炉辛,平。入肺、大肠、肝经。止血消瘀、清热化湿、止咳平喘、祛风通痹。艾叶辛、苦,温。入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除湿止痒、通经活络。仙人掌苦,寒。入心、肺、胃经。行气活血、清热解毒、排脓生肌、凉血止血、清肺止咳。仙鹤草苦、涩、微甘,平。入肺、肝、脾、大肠经。收敛止血、补虚止痢、杀虫解毒、截疟、活血消肿。白及苦、甘、涩,微寒。入肺、肝、胃经。收敛止血、清肿生肌、杀虫敛疮。伏龙肝辛,微温。入脾、胃、肝经。温中止血、和胃止呕、温脾涩肠。血余苦,平。入肝、胃经。止血散瘀、补阴利尿、生肌敛疮。羊蹄苦,寒,小毒。入脾、肝、大肠、膀胱经。凉血止血、杀虫疗癣、泄热通便。花蕊石酸、涩,平。入肝经。收敛止血、祛瘀止血。苧麻根甘,寒。入心、肝经。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清热安胎、清热利尿。茜草根苦、咸、酸,寒。入肝、心、脾、胃、肺经。凉血止血、活血祛瘀、疏风通络、清热退黄、止咳祛痰。荔枝草辛、苦,凉。入心、肝、肾经。凉血止血、利水消肿、解毒杀虫。蜀葵花甘、咸,寒,无毒。入脾、胃、肾经。活血止血、清热利湿、润燥通便、解毒散结。墨旱莲甘、酸,凉。入肝、肾、胃、大、小肠经。凉血止血、养阴乌发、祛湿止痒。烟草辛、苦,温,有毒。入肺、脾、胃三经。行气止痛,解毒杀虫。青皮苦、辛、温。入肝、胆经。疏肝破气,散积化滞。丁香辛,温。入脾,胃、肾经。温中降逆,暖肾壮阳,行气止痛,醒神开窍,辟秽杀虫。八月札甘,寒。入肝、胃经。舒肝和胃,活血止痛,利尿通淋,解烦止渴。八角茴香辛、甘,温。入肝、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念芳
申请(专利权)人:马念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