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乌塘鳢的人工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76106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5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中华乌塘鳢的人工育苗方法。目前,中华乌塘鳢的养殖完全依赖天然种苗,小规模人工育苗虽已获得成功,但可提供的种苗有限。为了解决中华乌塘鳢种苗短缺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采取了亲鱼的选择,人工催产,人工孵化,培育鱼苗的技术措施,对中华乌塘鳢种苗的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探索。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流程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实现了中华乌塘鳢规模化人工育苗,以受精卵计算,育苗成活率达到了58.5%以上。为大规模工厂化培育中华乌塘鳢种苗提供了技术支撑,克服了以往育苗培育方法科技含量低,培育数量少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产鱼类种苗的培育技术,具体是,属于水产养殖领域。
技术介绍
中华乌塘體Bostrichthys sinensis (Lacen ede),广西沿海俗称“舖 鱼”,广东和福建沿海俗称“乌鱼、泥鱼或土鱼”,是一种名贵的海水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为上等的海鲜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有着离水后能长时间存活的特点,尤其适合长途鲜 活运输。中华乌塘鳢对环境适应性强,养殖简单易行,风险小,投资效益高,历来是桂、粤、闽沿海人工海水养殖的对象。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中华乌塘鳢的人工养殖发展迅速,九十年代初仅广西沿海中华乌塘鳢的年产量达20万kg以上,年产值2000多万元,为沿海群众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中华乌塘鳢的养殖面积开始萎缩,主要原因就是人工养殖所需的苗种紧缺。过去,中华乌塘鳢的养殖完全依赖天然种苗,长期采捕造成自然资源日渐枯竭,虽然小规模人工育苗已获得成功,但可提供的种苗有限。为了解决中华乌塘鳢种苗短缺的问题,有必要对中华乌塘鳢的规模化人工育苗进行技术开发,实现中华乌塘鳢种苗的规模化繁育,满足广大养殖户对中华乌塘鳢人工种苗的需求。经过检索,并未发现有中华乌塘鳢育苗技术的披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目前中华乌塘鳢人工育苗方法技术水平低、规模小的现状,采取规模化的育苗方法,克服目前育苗方法技术水平低,难以进行规模化生产的缺点,进而培育出大批量中华乌塘鳢人工种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I、亲鱼的选择选择亲鱼时,挑选体质健壮,体色鲜亮,体表无损伤、无寄生虫的个体,选择雌鱼和雄鱼的比例为I : I ;将挑选后的亲鱼置于暂养池中,每天以亲鱼体重4 5%的量投喂新鲜鱼肉或者虾肉,暂养3-5天,以使其适应环境;2、人工催产催产前一天停止投喂,催产当天向亲鱼进行催产激素注射,注射前,用淡水浸泡亲鱼10-15分钟,使其在淡水中活动能力减弱,注射时,用毛巾包裹鱼头,双手将鱼托离水面,针头由鱼背部从后向前斜插入肌肉内,催产激素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释放激素(LRH)混合使用,HCG用量是雌鱼1000IU/kg体重,雄鱼500IU/kg体重,LRH用量是雌鱼7 μ g/kg体重,雄鱼4 μ g/kg体重,催产激素用O. 7 % -O. 9 %的生理盐水稀释,注射量为O. 2ml/尾,将注射过催产激素的亲鱼放入设置了产卵巢的产卵池中,池水深40-50cm,产卵巢内衬纱窗网,经50-60小时后,亲鱼出现求偶反应,雄鱼追逐雌鱼,并用头部触碰雌鱼腹部,再经60-70小时后,雌鱼开始产卵,雄鱼紧接着排精,受精卵为粘性卵,呈淡黄色,粘附于产卵巢内的纱窗网上;3、人工孵化待亲鱼产卵完毕后,将粘附了受精卵的纱窗网在水中轻轻扯出,摊开呈片状,垂直悬挂于孵化池内进行孵化,孵化池水深1-1. 5m,纱窗网上边缘离水面10-15cm,孵化时充气,每Im2放置一个散气石,保持微流水状态,每天换水量为总水量的30%,经过70-90小时的孵化,孵化出仔鱼;或采取换池孵化的方法,每隔46-50小时将悬挂的受精卵纱窗网片移到新池,以防受精卵霉变和细菌感染,提高孵化率; 4、培育鱼苗观察孵化池内孵化出仔鱼的密度,当仔鱼密度达到I. 8-2. 2万尾/m2后,将粘附了受精卵的纱窗网转移到另一孵化池中继续孵化,原孵化池可作为鱼苗的培育池,移走纱窗网后培育池停止充气8-12分钟,用吸管吸走池底的死卵和杂质后打开气阀,采用罗茨鼓风机、散气石充气,每I. 5-2m2—个散气石,仔鱼孵出后一个星期内不换水,7-15日每日换水量为总水量的30%,鱼苗变态变黑后每日换水量为总水量的50% -70%,投喂鱼糜后每日换水量为100% ;仔鱼孵出后前两日不喂食,第3-6日投喂轮虫,投饵密度为每日50-100只/尾,分3-4次投喂;第7日开始加投囟虫无节幼体,投饵量为每日20只/尾,与轮虫混合投喂;第8日开始全部投喂囟虫无节幼体,投饵量加大至每日150只/尾,分3次投喂,鱼苗变态变黑,体长达到I. 5-2. Ocm后,每日增加投喂一次鱼糜,投喂量为20-50g/万尾,孵化后20-40天的仔鱼,全长达到9. 6 12. 3mm,体色进一步变深,胸鳍和尾鳍部很发达,游泳迅速,喜集群,此时,可直接进行成鱼养殖。所述的暂养池、孵化池、培育池的用水为海水经砂滤池过滤后,用淡水调整比重为I. 008-1. 012,控制水温为26-28°C,pH值控制在8. 0-8. 4之间,使溶解氧(DO) > 4mg/L,化学耗氧(COD) < I. Omg/L,氨氮(NH3-N) < O. 2mg/L。所述的产卵巢是指长为60-70cm的陶瓷管,将纱窗网做成筒状内衬,两端翻包于陶瓷管两端,并用橡皮筋固定,纱窗网原料为聚乙烯,网目为15目。所述的轮虫是指臂尾轮虫、狭甲轮虫、鞭甲轮虫、晶囊轮虫、腔轮虫、尾轮虫、水轮虫等常见轮虫的任意混合体。所述的鱼糜是指利用常见低值鱼类如蛇鲻、大甲鰺、蓝圆鰺等鱼肉打成鱼浆,以鱼浆与淀粉的重量比是4 I的量,掺和α-淀粉揉成的不粘手面团。采取上述措施的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实现了中华乌塘鳢规模化人工育苗,以受精卵计算,育苗成活率达到了 58. 5%以上。本专利技术为大规模工厂化培育中华乌塘鳢种苗提供了技术支撑,克服了以往育苗培育方法科技含量低,培育数量少的缺点,对中华乌塘鳢养殖产业化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独创性和先进性,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对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繁荣经济、改善区域海水养殖品种结构和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II、亲鱼的选择在广西东兴附近海域选择购进健康、成熟中华乌塘鳢亲鱼160kg,其中雌鱼83kg,雄鱼77kg,雌雄比例为I. I I。用淡水浸泡亲鱼10分钟,去除体表污物及鱼虱,并将雌雄亲鱼分开放入不同的暂养池中,暂养池水深60cm,底面积10m2,池内放置陶瓷管,每个陶瓷管容纳5 10条亲鱼,保持流水充气状态,海水比重为I. 012。第一天投喂新鲜虾肉,第二天投喂新鲜鱼肉,第三天停食,准备进行催产。2、人工催产第四天下午进行打针催产,并将催产后的亲鱼放入已放置产卵巢的产卵池内,产卵池水质条件为水深45cm,海水比重I. 012,水温27°C,溶解氧(DO)大于4mg/L,化学耗氧(COD)小于I. Omg/L。经密切观察亲鱼的活动情况,约经51小时出现有追逐现象,雌鱼开始产卵,雄鱼排精。3、人工孵化在催产后第四天早上,将粘附了受精卵的纱窗网在水中轻轻扯出,移入孵化池,摊开成片状后垂直悬挂于水泥孵化池内进行孵化。孵化池长4m、宽2. 5m、池深 I.5m。共取得粘附了受精卵的网片203片,分别在5个孵化池内,微充气、微流水遮光孵化,经计算受精卵数量约为100万粒。孵化期间每隔48小时更换池孵化,即将悬挂的受精卵网片全部移到另一个新池,以防受精卵霉变和细菌感染,提高孵化率。孵化海水比重保持I.012,水温27°C以上。经过4 6天的孵化后鱼苗绝大部分孵出,余下尚未能孵出的受精卵则淘汰不用,。孵化出来的鱼苗经抽样计算约为80万尾,鱼苗孵化率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雪游出超谢达罗砚梁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